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467 6
2015-07-14
同行评审的准确度(转)

我只是个刚入行的新手,所以本文是我自己的遇到的一些亲身经历,谈谈我自己的感受。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妈妈吵架,妈妈说爸爸得罪人。缘由是什么呢?是爸爸在教研室说:“老师的水平互相心里有数。”我妈说我爸这句话没错,但是说的场合错了,我爸口无遮拦的对着一个他认为水平一般的老师说这个话,感觉有点攻击别人的意思。那时候就觉得:“哇,真神奇!同事几个月竟然能知道别人的思想水平!!!怎么做到的啊?”这个疑问困惑了我二十多年了。

现在我进入科研的圈子,慢慢对此也有体会了。比如journal club,seminar,lecture等交流活动,有些人总能提出很有质量的问题。首先他听懂了,其次他看出了问题,另外他对技术手段的优点和局限有足够的了解;这样的人确实会提出非常有水平的问题,甚至可以给别人以启发。像这样的人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我认为他、她们水平高。有时候他们可能在申请基金时失败,有时候他们没有大量文章发表,但是和他们谈谈,听他们说话,知道他们如何思考问题,我认为是可以判断一个人水平高低的,我想这就是同行评审。甚至不需要是在一个很狭窄的领域内的同行,互相也基本能心里有数,我所在的系department of Anatomy and Cell biology,系里的老师有的做脊髓再生,有的做角膜炎症,有的做视觉,但是我相信他们互相也清楚彼此的水平。

评判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我仍然支持同行评审。人很高级,当然人也很复杂。如何给个渠道让人愿意给出真实判断才是最有智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7-14 11:29:55
打破传统概念的创新论文一般极难通过同行评审。这种创新论文实际上是对已往发表理论的批判。绝大多数编辑都不愿处理这样的论文而往往留给主管编辑。主管编辑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找个借口直接拒稿 (Rejected without external review)。不方便直接拒稿的就把它送给被批评作者手里,让你和他们去 “与虎谋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14 11:31:47
同行评价是最靠谱的.曾经做过试验,在开会时听同行的报告,然后给每个报告者打分,再上数据库查找每个人的发表记录,精读每个报告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引用最多的3篇论文,与听报告的打分结果几无二致. 本质上,大家都知道同行评价的价值,他们担心的是教授群体的道德水准. 其实,只要制度有保证,程序公开透明,同行评价一定是最好的.我国目前最缺的是好的文化环境和制度保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14 11:36:46
同行评价不是很靠谱。
做研究也罢,教书也罢。是有层次的。低层次的人永远无法理解和欣赏高层次的工作;反过来,高层次的人可以一眼看穿低层次的把戏。
无论是小同行,还是大同行;关键是,低层次的人跑去评价超一流的工作,那就是悲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14 12:41:36
学术小牛犊 发表于 2015-7-14 11:36
同行评价不是很靠谱。
做研究也罢,教书也罢。是有层次的。低层次的人永远无法理解和欣赏高层次的工作;反 ...
赞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14 21:11:24
论文送给同行评审如果是匿名的话感觉还是不错的,如果碰到的审稿人水平较高,提出的建议还是很中肯的。
我想吐槽的是,相比稿子投给校内的比赛或者学术节之类的,让同行评审至少比较舒服。
我的经验是,同样的稿子投校内跟投杂志社是两回事:投一篇稿子校内在学院内就被掐掉了,据说是博士生评审的,但在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稿子校内比赛第八名,而且过程中有几次有老师装逼瞎提建议和评论,但这稿子后来发了C刊;一篇稿子投甲级刊物过初审的时候编辑没说字数多的事,投校内的时候说字数太多,要删减,不然不受理。
尼玛投校内的时候那些评审人知道你是什么阶段的学生,然后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评审,各种颐指气使;期刊的同行评审如果是匿名,至少会更客观。
一句话,投校内评议约等于自取其辱,投期刊同行评议更为客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