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日,在本论坛浏览时,看到zhoujian33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不是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才有的么?现在经济危机怎么中国还受影响了。中国到底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国家啊?”(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s://bbs.pinggu.org/thread-379004-1-1.html)
从1978年到现在,改革已经有三十年了。改革后的中国国家的性质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2006年6月,我曾经在本论坛发过一个帖子:《论我国目前社会的性质、特征与发展前途》。在这篇文章中,我详细分析了我国目前社会的性质特征:
1, 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劳动起主导作用。
对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从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具有多层次性。关于这一点,经济学家们已经研究得够多的了,在这里,本人不想重复;从生产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考察,就社会生产力的结构特征而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与西方国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力具有共同点:这就是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既有落后的一面(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又有先进性的一面(就生产力两个方面生产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来说)。这就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情况。由于决定社会生产力性质的是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不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从生产力角度而言,我国确实具备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与条件。
2,我国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农业是基础。在我国经济中,农业占有很大的比例。那么,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制度是什么性质的呢?首先,我国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是公有的;其次,在农业生产责任制条件下,我国农村实行“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分配模式。从这种模式我们不难知道,我国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本质上是体现“谁劳动谁所有”的劳动所有权的劳权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的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不再是什么剩余价值生产方式,而已经是一种消费价值生产方式了。因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我国的农业生产制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我国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3,外资企业基本属于资本主义。
4,在大量的私营企业中,也存在着少数规范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5,我国的绝大部分私营企业并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不规范的生产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私营经济,而在企业改革中,我国也进行大规模的私有化,乡镇企业,许多集体企业或大集体企业,中小型国有企业等等,基本都私有化了。现在可以这样说,我国的私营企业是多如牛毛。那么,这么多的私营企业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呢?我的回答是:除了少数企业是规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外,绝大多数的私营企业并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事实上我国并不存在足够的雇佣劳动者。由于我国土地是公有制的,并采用劳动者个体经营方式,因此,广大农村劳动者不是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也就是说,处于农村的大量企业表面上虽然也采用剩余价值生产方式,事实上却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我国的私营企业没有工会,这表明广大劳动者也没有把自己所在的企业看作唯一的生活来源。干得好就干干,干得不好就拍屁股动身,这是中国私营企业最常见的现象,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我国的广大私营企业并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非农村经济中存在的私营企业的性质,应根据就业人员的状况来确定。企业员工的成分如果多为没有生活来源的雇佣工人,其性质就视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于绝大多数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或有生活来源的其它人为员工的,这种企业也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不规范的生产模式而已。
6,我国的国有企业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对于这一点,应该是十分明白的。尽管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有了27年的时间,但是,改革后的国有企业生产模式依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产权制度”,这与改革前的国营企业生产模式并没有什么两样。国营企业生产模式,作为典型的苏联模式,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它包含了所有制与企业制度的对立:在国有制条件下,企业不存在资产所有者,而产权制度确立的生产主体是资产所有者;在国有制条件下,企业不存在资产所有权,只存在劳动所有权,但产权制度却是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国有的生产资料具有大范围的整体性,在此基础上的企业不能作为独立的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只能作为独立的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但产权制度却是适合企业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虽然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我们也曾经进行过打破产权制度的改革,但最终还是走到了强化或更新产权制度的道路上来了。用股份制取代国营企业制度,就企业制度的性质而言,并没有发生实质变化,始终是产权制度――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产权制度,始终是与生产资料国有制相对立的制度。因此,我国的国有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
7,我国的国有企业更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改革后的国有企业由于依然建立了产权制度,因而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那么,建立产权制度的国有企业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呢?回答也是否定的。产权制度,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建立了产权制度的国有企业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呢?因为国有制本身否定了其资本主义性质。我国的国家所有制,本质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所有制形式。这一所有制形式的存在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的国有企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决定了我国的国有企业不能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样是国有企业,我国的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是有性质区别的: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产生的,它体现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劳动者利益要求,而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只是为了宏观调控的需要而产生的;我国的国有企业实质上的主体应该是劳动所有者,或以劳动所有者为基础的,而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的主体实质是资产所有者或以资产所有者为基础的;我国的政治体制体现的是劳动者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要求,而西方国家政治体制体现的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两者的环境也不同。
8,我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对于这一点,是人所共知的。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情况有所变化,而且目前政府官员中的腐败现象也相当严重。但是,我国政府作为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体现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总起来说,我国的政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我国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是一头;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与少数私营企业也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这是另一头。而占绝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则属于不规范的生产方式:既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也还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不规范的生产方式,或者会走向灭亡,或者会向某种规范的生产方式过渡。因此,与其说是不规范的生产模式,不如说是处于过渡中的生产模式。也就是说,作为我国经济主体的大量非农业经济,就整体而言,实质都是不规范的生产模式,或者说是处于过渡状态的生产模式:不仅建立产权制度的国有企业是不规范的生产模式,同样,建立产权制度的广大私营企业实质也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也是一种不规范的生产模式。
9。,国家资本主义之说为什么不能成立呢?
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实践中的存在有两种情形:第一是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国家资本方式来组织社会生产,以满足资产阶级整体的利益要求,这在西方国家,在特殊情况下确实出现过;第二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取得革命胜利之初,资产阶级尚未消灭,国家利用既有的企业及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组织生产,以恢复国家的经济实力,这也可以称之为“国家资本主义”。因为这里虽然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但是,资产阶级尚未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尚有其基础。在目前,首先是我国的国家政权的性质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依然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这是“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成立的基本原因之一;其次,我国的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也有性质的区别,其国家所有体现的广大劳动人民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这是国家资本主义不能成立的原因之二;第三,国家所有制本身就消除了国有企业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可能性。所谓的“主体缺位”正是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剥削者,消灭了资产阶级,因此,即使建立了产权制度,但也因为企业不存在真正的资产所有者而不能形成真正的剩余价值生产。
我国为什么也会出现经济危机?这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相关联的。30年的经济改革,特别是后半段的改革,实质上是照搬西方市场经济模式的改革。这一改革一方面没有很好地保留原来苏联模式的优点(苏联模式尽管是一个错误模式,但它却帮助苏联取得了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产生了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甚至它的国家所有制与计划经济的合理内核为西方国家所引用,使陷入困境的资本主义走向繁荣。这种模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整体性优势,可以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生产资料的分配与流动),另一方面又没有能够真正地避免西方市场经济模式的缺陷与不足。因此,出现经济危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关于30年的改革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在这里不作详细讨论,以后再作进一步讨论。
相关文章:
1, 《论我国目前社会的性质、特征与发展前途》
2, 《答122-marten: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什么?》
3,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简要回答》
相关文章可到本人的劳权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批判博客浏览。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