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不要说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连学院也不是。他更多像是个富豪与高官俱乐部。不是大学就用不着解释了,为什么不是学院我解释一下。商学院公认标准是学术+实践+人际网络三者有机结合,商学院的教授除了教学之外,还应该在管理学进行一些研究探索,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比如像《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这种公认的管理期刊。MBA,EMBA是实践性的学生,虽然承担学术性任务极少,但是他们也往往协助教授编写案例或者为为教授提供企业样本等等。也就是说,学院的标准就是不能只顾着学员赚钱,还得为管理科学界贡献有益的营养。科研,教书,育人三位一体方才可担当起“学院”称号。而长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搞人际关系上了,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江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学院,确实,从短期投资回报率来看,投人脉比投学术实践更能快速形成直接的商业回报。但是,作为一个“学院”而不是富豪俱乐部,或者富豪协会。应该考虑的是培养教授学者+培养“企业家”(EMBA)和将来的商业骨干(MBA)+贡献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成果三位一体,不能一味地为了短期经济回报把他其他的东西全扔掉。这也就是为什么FT(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大部分都不把长江列入排名评审范畴,他们根本不认为那是商学院。
在中国大陆(即不考虑香港),大家公认中欧是超一流,北清复交是一流(北清又比复交好一些,这是实情),见到上述5所学校的MBA,大家总承认这些人聪明+勤奋,也知道这些人不是老板,最多就是中小创业者,要么就是企业中层甚至也有有潜力的初级员工(也就是苦逼打工的),见到上述5所学校的EMBA,我们也一般认知这些高管,大型企业主除了身居高位,还有点人文修养和企业家精神。
以上是共性,关于个性部分。中欧是中国商学院,这是公认的,和国际大企业接轨也更彻底,MBA的去向咨询,金融的比例很高。北大重学术,清华因有前任总理的余荫,跟体制走的比较近。而且还有一个搞金融不得不仰望的存在——五道口。
复交在上海方面的号召力很大。毕竟有本地优势。占地利比较明显,牌子也没差多少。
再往后,一般在MBA的Global排名都是100名开外了。谈的价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