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340 0
2015-07-20


大学的模式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美国一种。

美式大学给人的印象是“自由” “通识教育”。由于美国的经济地位,以及美国在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为代表的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中展示的强大优势,我们也在亦步亦趋的向他们学习liberal arts education


实际上,除了美式的大学“通识教育”,还有英式的专业教育。


英国大学则注重培养专才。虽然本科是3年制,大学生从入学起只专注于一门学科,大多数学生只修读本专业的课程。然而,在美国大学,选修课程就占了全年课程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且,英国大学允许学生在本科阶段修读法律、医学等专业学科,而在美国,这些学科只有研究生才能修读。因此,英国大学的学生若想中途换专业,或修读两个不同领域学科的双学位(如化学和中国研究),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英国大学的评分制则是以考试为基础。每个学生每年夏天迎接一年一度的大考,每年的年终考成绩累加就是毕业成绩。而且,英国大学并不要求本科学生写毕业论文。


我们不要做什么都一刀切。以前大学是苏式模式,本质上跟英式一样,都是大学专业化培养模式,现在又开始一窝蜂的效仿美式通识教育”。


其实,各有各的好处。只不过,个人认为,“通识教育”非常消耗资源,对于大学本身的综合性要求比较高,方方面面的师资都要有才行。而且不能太差。所以比较适合名牌综合性大学。而其他大多数的大学,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就好,比方说华东理东大学的化工,南华大学的核工,中北的兵工,全力塑造这些优势专业就好,培养好专业人才,同样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角色分工。没必要一窝蜂去搞“通识教育”,结果让专业人才大学四年才学了皮毛,工作了还得重新再培训,浪费资源。




下面是关于美式大学教育VS英式大学教育的网络文章:


http://edu.sina.com.cn/a/2015-07-19/0129261709.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