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255 30
2008-11-06

美国1800家金融机构欲申请政府救助资金

2008年11月03日  腾讯财经

前几天还颇为硬气地声称,

不需要动用纳税人的钱的美国银行界,现在全都转了口风,

美国财政部称,至多将有1800家上市机构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申请政府投资。

据相关媒体报道,美国各地的机构担心,如果它们不争取获得资金的话,

市场会认为它们已经无药可救,因而申领不到政府救援资金。

西雅图Washington Federal Inc.的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长怀特黑德说,

市场上有一种看法认为政府在积极地挑选赢家和输家……

我们希望市场能清楚地明白我们在幸存者名单里。

该公司是财政部上周批准加入该计划的约20家地区银行中的一个。

财政部说,过去一周中有数百家公开上市机构提出了申请,

或是表示有意在11月14日的截止期限前进行申请。

我就有了一个很好玩的问题:信号传递的过程中,如何发现正确的信号传递方式?

比如现在的例子:

当公众认为,申请帮助意味着银行现状不好的时候,就不应该申请,以传递银行能够坚持的信号;

而公众认为申请帮助说明银行还有救的时候,就应该申请。

这就有了一个“两方互动”的过程,关键在于公众对于现有情况严重程度的“理性预期”。

大家认为是不是这样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6 19:37:1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1-7 09:08:00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以至于没人认为值得回答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10:00:00

楼主说的很对!其实是美国金融界玩花样,买单的是别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10:15:00

要防止政府加强这个"理性预期",那政府投资就要股东和CEO付出很大的代价才成. AIG的例子并没有要企业管理层付出大代价,花红照收,所以往后企业管理层还是会拿人家的钱去冒风险的.

可悲的是,被私人收购的雷曼高管一样可以拿到超大花红,反而迷你债券的小投资者就什么都没有.非常不合理 - 但在道德风险的问题上,重算找到小投资者去上了这么一课,将来靠他们去把关,防止问题重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13:13:00

呵呵

说穿了美国死也想多拉几个垫背的,中国政府也难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13:23:00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小投资人就是泥巴,注定被吃的,不仅中国这样,美国也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