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你们设计这些怪物时到底怎么想的?
华夏大地从来不是怪兽的产地,相比较基因突变或者外星来客(请无视《长江七号》),我们的想象力似乎更愿意在《西游记》和完全忽略观众感受的穿越中找灵感。除了前段时间上映的什么食人虫和废墟怪物之外,那个金光灿灿的龙头似乎对一切想要成精的怪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威慑力。
从1947年开始,冷战时期的核恐惧开始无限蔓延,而荷里活的任务自然是消费一切可以被消费的情绪。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催生了一大批特别的类型片,怪兽、外星人、变异物种粉末登台,无法无天的霸占了 B 级电影荧屏和午夜档影院。而在这泥沙俱下的恐怖盛宴中,除了真金白银的佳作,自然也少不了“遗臭万年”的精品。
这几部电影看完,估计你会觉得之前骂过的国产怪兽电影瞬间成了制作精良、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演员表演细腻动人的文艺片。

你都认识它们吗?
8. Gor:

电影:《外星大脑》 The Brain from Planet Arous(1957)。
老派恐怖片迷肯定都会清楚,50年代黑白恐慌电影,除了丧心病狂的特效制作之外,永远都会伴随着一个逻辑上的硬伤。举个典型的例子,Gor,一个虽然没有翅膀但是却会飞、自称来自阿鲁斯星球的大脑。这个奇葩脑子的野心和他的块头成正比,目的也相当反派 —— 干掉地球上任何一个不听从他指挥的国家元首。
虽然正常的世界给了 Gor 一个大大的差评,但是 CULT 的圈子依然为他保留了一块挽尊席。电影在地下录像带圈子里被广为传颂,电子音乐家 Deadmau5 和德国的 Megaherz 乐队在自己的单曲里,甚至直接使用了电影里的台词。值得一提的是,Gor 那双能够辐射伤人的明眸,后来被应用在了《星际迷航》的试播集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之中。
7. 恶魔电灯:

电影:《鬼哭神嚎4阴魂不散》 Amityville 4: The Evil Escapes(1989)。
任何一个有脑子的人都不会对这个系列的鬼屋电影抱有什么幻想,不过第四部还是 ***** 惊世骇俗到超乎了我的想象 —— 一个杀人灯。嗯,没错,一个 ***** 杀人落地灯。影片从一个雨夜开始,镜头直接冲着那个大名鼎鼎的阴宅。几个坑货在进行了相当扯淡的驱魔仪式后,认为一切大吉,决定将此套房屋出手(不是已经驱魔了么?)。一个老太太在旧货市场买了从这部房子里搬出来的电灯,从此过上了操蛋的生活。
影片中两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就是恶魔通过电线移动的时候,电线上真的会出现一个肿块(太特么写实了);第二,就是电影的开放式结局(大哥你真的吓不到我好伐)。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Sandor Stern 曾经自编自导的恐怖片《杀人偶》,是20世纪80年代最被低估的恐怖片之一。 至于他为毛要弄这部电影,估计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那点小九九了。
6. 桶装猩猩:

电影:《机器人怪物》Robot Monster(1953)。
嗯,刚一说电影名字你应该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然而当我告诉你里面的机器人是一群带着从下河街批发的塑料头盔的大猩猩时,你还把持得住么?这一点我也忽略,那么,导演你给怪物起名字的时候能不能走点心?Ro-Man?黑罗马人也不用特意拍一部电影吧? 还没完,这些蛋疼菊紧的怪物用一个叫神马 “死亡射线” 的武器,一举干掉了地球上99.9999999999%的人类,但是在追击最后几个幸存者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徒手掐死他们这么有情怀的方式? 最后,虽然这些走来走去的猩猩慢得要死,但是他们还能抓得住你。
本片拍摄总耗时4天,预算一万六千刀左右,因为影片预算过低,实在买不起机器人服装,所以导演 Phil Tucker 找了他的好基友 George Barrows 在玩具厂弄了一批大猩猩服装。该片曾在 IMDB Bottom 100 (全球最差劲的100部电影)中勇夺第17位,不过那又怎样呢?说出来吓死你,这部电影后来的盈利比他的原始投资翻了65倍。
5. 血兽:

电影:《野蛮之夜》Night of the Blood Beast(1958)。
Roger Corman 和他的弟弟 Gene Corman 联手炮制的一部惨绝人寰的B级片,更有 Roger 御用烂片演员 Michael Emmet、Ed Nelson、Steve Dunlap、Georgianna Carter 、Tyler McVey 等一票好汉的倾情参与。编剧则是一个第一次写剧本名叫 Martin Varno 的家伙,时年21岁。
Varno 花了六个星期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剧本,这部片子原定的内容是讲述银河系生物袭击人类的故事,估计是 Roger 和老派编剧 Jerome Bixby 觉得他还烂的不够,于是愤然决定改编怪兽画风。我有时也实在想不通这位 “B级片之王” 的追求和品位。这个长得像没擦干净屎鹦鹉的怪物实在是操蛋到家。然后就是外套道具,两个星期前还被用在了他的另一部电影《Teenage Cave Man》之中。本片被拿到1996年著名电视节目《神秘科学影院3000》中放映,难免感慨,那个年代的人真好骗。
4. 恐怖爬行生物:

电影:《恐怖蠕动》The Creeping Terror (1964年)。
毫无疑问,电影的名称相当精准的描述了怪兽的属性 —— 这个怪兽的移动速度略微领先于90岁的裹脚老太太。 尽管如此,电影里的龙套们仍然十分敬业的被抓住吃掉。你可能说移动慢但是仍然可以抓住演员这是恐怖片的潜规则(如闪灵、杰森或者丧尸),但是没有必要把怪物做成一块破墩布吧?!
为了表达对这部充分体现了“坏到极致就是屌”精神的邪典电影的敬意,包括 Metacritic、罗杰·艾伯特最痛恨的电影名单、Leonard Maltin's 电影指南、烂番茄、神秘科学剧院3000 、Riff Trax 和金酸莓全部都将此片名誉提名。
3. 杀人树墩子:

电影:《它来自地狱》 From Hell It Came(1957)。
我没有瞧不起树墩子的意思,除非你像《它来自地狱》里的那个一样让人抓狂。但最让我揪心的是,这明明是一部恐怖片,我却总感觉这棵被怨灵附身(还是 ***** 核辐射)的树是个打酱油的配角,那群表情比树还僵硬的演员,一度让我怀疑他们在呼应主题。
感谢导演,这个来自地狱的树终于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杀了一个人,还是用了硬生生的拉进沼泽地淹死这么生性的手法。这部电影的导演叫 Dan Milner ,哥们创立了一个叫 Milner Brothers 的电影公司,该公司仅出版了两部电影便宣告倒闭 —— 看了本片,你会觉得这件事真特么大快人心。
2. 金星怪物:

电影:《异形征服世界》 It Conquered the World(1956)。
罗杰科曼!我真他妈的说够了这个名字。评选这类电影题材的王牌人物,老爷子绝对的当仁不让头号巨星。电影内容是一个抑郁的苦逼科学家,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想出了一个绝妙的馊点子 —— 用外星人来消灭人类的所有情绪。但老爷子一定要把这个怪物塑造的像一坨尖尖的鸟粪,外配一对像发芽土豆的大钳子。剧本最开始是一个叫卢瑟福的家伙写的,罗杰科曼可能觉得不太满意,于是叫来了他的终身损友 Charles Griffith 改动了一下,但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在电影上映的前两天,Griffith 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电影的制作名单中。
可能人人都对好学生有更高的期望值,而对捣蛋鬼却格外宽容, 《芝加哥读者》以及 All Movie Guide 对这部电影全都给出了不错的评价。更不可思议的是,10年后,这部电影居然被翻拍了……
1. 巨爪秃鹫:

电影:《巨爪》 The Giant Claw(1957)。
无论怎么排名,我个人永远会把这部神作排在第一,它不仅格式化了我对恐怖电影的固有印象,也让我产生了从未有过的自信 —— 我没准儿也能拍电影。英年早逝的导演 Fred F. Sears 临终前留下的这部旷世巨作,给所有的特摄电影打了一针强心剂:不会特效没关系,老子用提线木偶也能拍怪物恐怖片。但是大哥,你好歹不要让秃鹫脖子上的那根线那么明显好吧?整只秃鹫的前端造型格外像一根巨大的迪克。
电影在午夜场首映时,Fred 青筋暴起,不得不在中场时拿着帽子盖着脸匆匆离席,因为每次大鸟出现的时候所有观众没一个发出尖叫,而是全部笑成撒比。但是可能当时没有人想到,自己有幸见证了一次历史,那就是美式奇情主义电影的正式确立。在后来无人不知的《粉红火烈鸟》之中,女主角的造型也与这部《巨爪》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再次温习一下海报上的经典宣传语吧:它比战舰还大!比声音快四倍!没有任何武器能够伤它寒毛!
烂片并不光荣,但也从不可耻,除非导演为此而进行虚伪的辩解。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必须有着制作《汉江怪物》的野心。无论是拍摄者还是观看者,只要能从中获取自己的价值与享受,就远远超越了那些狗屁文艺逼格。罗杰科曼有一句名言:我拍电影只是为了赚钱。但是谁敢说老爷子没有自己的情怀?只是人家从来不屑于去把它放在光天化日之下供人指点或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