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4290 21
2015-07-22
    最近看到论坛雇的机器人展开了关于博士待遇的讨论,我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我觉得如果是一个博士,还在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或者满足于一个补助已经刚刚够自己的生活,是可悲的,我这里指的不是价格,是价值。
如果在博士期间,能够接触到很多好的项目,能够做很多的实践,并在其中获得很好的实践得到的理论水平,我觉得再低也就去干,因为学到了东西,这个不误学生的本质。但是如果仅仅为了做做论文,达到一些任务,混个学历,我觉得就有荒废之嫌,如果是这种情况,只满足于生存问题,就白读了,为什么?因为学历,如果有了博士学历,最终还不能够成为精英仅仅为了生存,能不可悲吗?
我在公司的管理阶段接触过几个博士,先说一下我是金融行业的,可能对很多其他专业的博士生不适用。我分享两个案例:
    第一个:28岁,本科到博士都是清华,数学专业,到上海来找量化交易方面的工作,在学校也接触过很多项目,我试用了三个月,送走了。给了我一堆很牛逼的模型,但是运用到实际中不赚钱,在一次深聊中,他提到他做过的项目大多如此,满足某个需求,能不能再市场上赚钱不重要。大哥!一个公司,给你工资,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搞一堆研究不能赚钱谁会养你?!这样对公司的价值连一个普通的交易员都不如!我准备辞退他的时候,他哭了,告诉我他自己不知道怎么办好。他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有理论却无法应用到实际,年龄也大了读了博士家里期望又很高,不可能从最底层做起。后来我把它推荐到了一个做量化的团队,公司从4000做起,我给他说,别的不想,你自己先去学东西,去弥补你在大学浪费的时间。两年下来了,给人当工具,帮人写程序,略有所悟,慢慢的有了行业生存的能力。后来他告诉我,他现在做的这些,只用到了本科的知识,但是对于现状他很满足,我感到一阵寒心,因为按照他的话说,他整整在学校耽误了6年的时光,20-30岁之间的6年,要有多么宝贵!
    另一个是社科院毕业的女博士,宏观经济方面的,工作对口,做宏观经济研究员,来的时候也是发了多少论文精通多少种理论,而我要他做的事情很简单:去分析一个宏观现象,然后告诉我会怎么影响经济以及我们交易涉及的市场。那个时候2011年,有两件事情让我出奇愤怒了(我平时脾气很好):第一件事情:她不认识周小川,刘明康!一个宏观经济学的博士,不知道央行行长是谁,不知道银监会主席是谁!正常吗?第二个事情:研究M1和M2的时候,居然把这两个口径和很多事情搞混淆了!扯出一堆没用的结论:包括国家GDP增长在2014年重回12%!错了就错了!还扯一堆理由借口!社科院的博士生啊!最后,我辞退了她,给他的建议是去研究所或者去考个公务员。
    以上的两个案例给我的伤害很大,从此之后我对博士的应聘开始变得忌讳,反而很多本科毕业实习经历丰富的人更加务实,而在公司假以时日经过培养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够完美结合,可以完胜同年龄段的博士。
    自此以后,我开始对教育做思考,我后来总结了两点:第一、中国的社会学科过于空泛,搞理论,深度脱离实际,这是导师的问题,2010年世界经济年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一次圆桌论坛上,我和朱玲教授产生了很大的争论,当时讨论的是农民工问题,具体争论的问题我不想重复,但是让我感到了可怕,因为这些理论完完全全没有实际的支撑,包括我现在看来都是空想,却仍然得出了结论,并且成为了国家研究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文献!感谢当时韦森教授和朱铁军教授支持了我的观点!但我还是很寒心!这是导师啊!第二、很多学生一味追求高学历,而忽略了毕业后的理想,包括很多学生求学都是对社会的惧怕!如果你连自己想干什么都不知道,学什么多东西又有什么用呢?
    有感而发,但希望重视。因为这个问题提和补助无关,而与理想有关!也与你的学历应该对应的能力有关!更与学历对应的领域责任有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7-22 11:28:32
第一件事情:她不认识周小川,刘明康!一个宏观经济学的博士,不知道央行行长是谁,不知道银监会主席是谁!正常吗?第二个事情:研究M1和M2的时候,居然把这两个口径和很多事情搞混淆了!扯出一堆没用的结论
把上课念书,闭卷考试,当成了科研、工作、事业。

把念书、上学,当成了世界、社会、人类。

博物馆讲解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2 11:30:08
麻烦请教一下大哥,大哥随随便便地一讲:


大哥在实际工作中,感觉哪些宏观经济上的模型比较有用?或者比较符合实际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2 11:53:30
xiayu654 发表于 2015-7-22 11:09
最近看到论坛雇的机器人展开了关于博士待遇的讨论,我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我觉得如果是一个博士,还 ...
确实要务实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2 13:03:24
lz完全没有必要苛求博士怎么样,读博搞科研就是在一些假设下推出一些好于别人的结果或者在某个小方向上有突破,这样已经能在top journal上发文章了。而实际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假设。不过看看获诺贝尔奖的成果,也是一大堆假设。黄奇辅和Scholes两次开公司都以破产而终就说明即使是诺奖得主也未必能赚钱。博士就是象牙塔的东西,何必要求那么多呢?如果博士要天天做项目,而不是搞科研,那我觉得这个博士还不如不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2 13:26:29
1993108 发表于 2015-7-22 11:30
麻烦请教一下大哥,大哥随随便便地一讲:
在学术中,研究宏观经济,一定很多人都用模型,没个理论,没有模型,你的论文发表不了。
按照您的问题,我大概看出来你可能会觉得很多宏观经济模型是没用的,其实不是模型没用,而是数据的获取困难和内在逻辑的不符合。经济学是社会学科,不像物理实验,我做的数据记录是仪表告诉我的,如果你做社会调查,选取的受众,调查的成本等都会制约数据的真实性,所以有时候你得出的结论有问题,但不代表着模型就有问题,是因为数据的问题。
其实这种想法很自然,但是很难达到,我就说我们做交易,你不能看到最低点最高点,但不代表不能赚钱,为什么,我们做的逻辑是对的,只是不精确而已。
这是社会学科的一个普遍特点,但不代表理论没用。话说回来,我所需要的宏观研究,其实是寻找事件背后的逻辑,这些事件本身就是没有数据体现的。比如一个央行政策的发出对市场的影响,很多是心理层面上的,但是对每个不同的投资者心理层面的影响不同,因为对市场的认知不同,那么什么样的投资者会有什么样的认知?他们代表的资金是多少?对市场的影响是什么?这是考虑的问题。所以很多时候不一定非要说道模型,而是事件的逻辑和影响的传导过程的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