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既要重视城市商业的规划和工业品流通体制的形成,更要重视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的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的物流体制。农产品流通是中国农村市场的基础,农村市场是中国商品市场的基础,商品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
我们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外贸轻内贸、重虚拟市场轻实体市场、重城市市场轻农村市场、重工业品流通轻农产品流通的错误倾向,这不仅关系到产值的市场实现,也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满足。
第一,要以城市市场为主导、农村市场为基础,构建农产品、工业品双向畅通,城乡互动的城乡一体化的商品物流体系。
第二,要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充分发挥各种交易市场的中介作用,以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三链一体”为目标,集采购、加工、储存、物流配送、销售于一体,培育和发展一批现代化的批发市场和商品交易中心,以促进和带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水平的提高。
第三,大力提倡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切实担负起农产品进城、工业品农村销售的任务,以降低经营成本,把商业原始资本积累留给农民。
第四,采取多点多面多形式,全面实施农超对接,包括“超市+基地”、“超市+农协”、“超市+企业”、“超市+农户”、“超市+联购”和“超市+展会”形式,以达到“利农、惠民、益企”的目的。
第五,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乡镇社区社会(商业)中心,以中小型百货或综合超市为主导,建立农产品收购站,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站,完善面向农民的物流服务功能,逐步发展养老、托儿等农村福利事业,转移二产、集聚三产、提升一产,促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走一条中国式的城市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