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
制定高管薪酬是公司治理问题,并不是股东的权利;但是薪酬委员会缺乏独立性
中国工商银行独立董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公开表示,银行高管薪酬是公司治理问题,并不是股东的权利;政府制订国有控股金融企业高管薪酬标准,是严重的错位。
另一方面,钱颖一表示,薪酬委员会缺乏独立性,也是高管薪酬难定的问题之一。
9月23日,钱颖一在北京出席一个论坛时称,虽然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过去三年中,已经搭建起了现代的董事会格局,审计、风险、关联交易管理委员会的运作也有了实质提升,但是董事、高管任命等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党政任命办法,公司治理中与人相关的改革停滞不前,没有实质性进展。
钱颖一认为,高管薪酬应该由董事会根据薪酬委员会的建议、以及市场竞争和效率的原则制订;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指定的激励方案,因为受到干预无法执行,被无限期搁置。
目前,财政部与一行三会,正在研究国有金融企业高管薪酬的管理办法。
今年5月22日,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由于有关部门正在制订银行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薪酬管理的相关办法,董事会撤回此前既定的薪酬议案。
2005年,工行改组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后,钱颖一担任工行董事。目前任期已尽,钱颖一结合其经历,分析阻碍银行实施高管激励的各种原因。
针对目前争论激烈的“高管绩效与银行业绩的关联性大小”问题,钱颖一认为,解决问题的正确政策是减少银行业的进入壁垒,增加银行业的竞争性,而不是争论银行是否属于垄断企业。另一方面,要改变政府任命银行干部的方式,让有能力的银行家担任银行的管理者。
钱颖一认为,不少争论中将需要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与银行高管薪酬混为一谈,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比如,一些言论认为,压缩高管与普通员工薪酬差距有利于社会和谐,是把社会层面的社会公平问题,放在企业层面讨论。如果依此观点,由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指定特殊的薪酬标准,会导致有竞争力的人才流失到薪酬更合理的股份制银行或者外资银行,使国有银行很难招纳新的人才,还会对现有的高管形成错误的激励,使他们加倍追求商业的、政治的目标和利益。
钱颖一认为,金融服务业最大的资产是人,如果人才流失、任免和薪酬体系对人的遴选和激励造成扭曲,这将是造成金融和银行风险的深层次原因。不解决人的问题,银行只能做大,不能做强。商业银行改革未来的唯惟一出路,就是继续坚持改革,尤其是在有关人的问题上,不能停滞和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