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教授在其所著的《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一书中写到:到公元100年左右,古典时代进入鼎盛时期,地中海的罗马帝国、中东的帕提亚帝国、印度的贵霜帝国以及中国的汉王朝分别发展成为各地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最初的“国际贸易”,更确切地说是“地区间贸易”也由此产生。
我觉得他关于国际贸易产生的时期的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就拿我国老说,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肯定会发生贸易。而这一时期肯定早于公元100年。
那么国际贸易到底产生于哪一时期呢? 我实在找不到更“权威”的提说。请各位高手赐教。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我的观点是:国际贸易产生于何时应当以需办理国境正式交易手续(通关)的时候开始算起。
不难看出:海闻的国际贸易概念是以现代世界行政区划为出发点来界定古典时代的国际贸易的,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贸易不能算作国际贸易。就是周王朝和当时我国境内(现代中国境内)其它少数民族国家之间发生的贸易也不能算。
谢谢!!!!
但zwh7059的观点我还不不能十分接受。《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在 解释“国际贸易”这一词时说,国际贸易,简单地说就是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国时期的七国,显然是具有独自主权的国家,那么它们之间的贸易也应该算做国际贸易。而且“关”在我国早已出现。我相信战国其实各国之间的贸易也是要“通关”的——至少部分会是这样。至于他们当时是否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就不得而知了。
对国际贸易概念里的国家不能仅理解为国名不同,其实质是指政权具有对商品的管辖权。通常,在一国之内,商品的交换是无约束的,而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则存在种种约束条件,这才是国家的含义。在古代,虽然有了国家,且不说国家间商品交换规模之小,实际上在大多数时候国家管理机构对国内商品交换和国家间商品交换基本上是一视同仁,并无区别,这与我们现在民族国家主义之上的国际贸易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区分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是毫无意义的。通常现代意义国际贸易的出现是以十五世纪作为分界线的,海闻也曾经提出在10-11世纪就开始出现代意义的国际贸易,至于之前的国家间商品交换,我个人认为绝大多数是与我们所谈论的国际贸易无关,只有一些间歇的商品交换具有国际贸易的特征,当然有时为了突出国际贸易的悠久历史,我们也往往乐得将其视作国际贸易的萌芽,但这实在是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国际贸易产生条件中国家的出现其实质是一个必要条件,是否发生国际贸易,还要看其交易的实质,否这就很难区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