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基金与课题申请
9699 8
2015-07-30
关于国基和省基的一点体会——转载

看了一些国基和省基的本子,一些感触和大家共勉:

1-省基和国基的质量差距还是很大,听一些朋友说省基比国基难中,不是特别清楚,但是省基的本子写的好(所谓的好只是个人看法)确实比例上小很多;

2-看到了同一个人的本子数次,有些时候也很奇怪,去年给了意见,今年还是不修改,问题还是一点没改。有点寒心花了好多时间看本子;

3-关于论文这些的分量众说纷纭,骂街的也有。还是看做应用还是基础研究,有些领域确实不好发文章,评审人都不傻,应该还是有杆公平的秤。之前回复一个虫子的问题”工材口面上多少论文算基础比较好“,当时我的回复是20篇普通SCI论文,被虫友骂了好几遍,感慨当时不应该回答问题:你问的问题,回答了还骂人,哎。但凡面上通讯评审拿A的少于这个数比例比较小,这是事实。有个朋友倒是只有7篇SCI论文也中了面上,但影响因子分别为26,6,6,6,4,4,3。有个朋友一作论文16篇,全是1-2分的,实力也是很强的,最后也很遗憾的没中。影响因子1-2的文章没有个10篇20篇,真的不敢说很好。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不愿意相信发表论文这个现实,可是现实就是很无奈。

4-现在的青椒压力确实很大,有很多人抱怨事情多,干了很多苦力活。国内国外一个样,国内现在的工作强度和老美差距还很大。国外也是申请不到项目,也就没有招收学生的权利,老板们也是经常干到晚上十一点多。

5-中国大环境还是浮躁的,人人都想一夜暴富。青年科研工作者是不太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慢慢熬,多学习多成长。记得有天晚上和小老板(38岁)聊天,那会已经晚上11点多,她还在帮忙修改论文。我调侃的说这都是为了钱,她说要是为了赚钱早就去工业界了,做科研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那是价值所在。深深的被老板打动,也许我们少的就是那份安宁,那份执着。

和大家共勉,还是多积累,多发论文,抱怨只能是徒劳。一起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7-30 09:26:29
我的普遍感觉是高校老师能去工业界拿高薪的真不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30 09:27:05
楼主说的有道理,但我要说一点,有时青椒们抱怨并不是真的说自己已经放弃或愤世嫉俗,只是找一个渠道发泄自己的郁闷,苦闷或压力。如果抱怨这个渠道也没了,那得有多少人得抑郁症啊。所以,个人觉得,还抱怨就抱怨,但事情一样照做,这就是目前大部分青椒的状况。值得点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30 09:27:42
说的有道理,但我要说一点,有时青椒们抱怨并不是真的说自己已经放弃,只是找一个渠道发泄自己的郁闷或压力。如果抱怨这个渠道也没了,那得有多少人得抑郁症啊。所以,个人觉得,还抱怨就抱怨,但事情一样照做,这就是目前大部分青椒的状况。值得点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30 09:28:08
说的有道理,个人觉得,还抱怨就抱怨,但事情一样照做,这就是目前大部分青椒的状况。值得点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30 09:35:57
抱怨是徒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