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之主孙策遭受刺杀早早离去,临终之前在众多的兄弟当中挑选孙权作为接班人,年仅18岁的孙权接过孙策交给的权杖,挑起东吴政权的千斤重担,最终不负兄长所托。孙策弥留之际,对孙权的管理能力有很高的评价:“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权大哭,拜受印绶。
  曹操对孙权的能力有过这样的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儿子们都非常出色,大儿子曹丕做了皇帝;曹植、曹子建是三国时期的诗人,文章盖世,脍炙人口的七步成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吟诵千古;武将曹彰,黄色的胡须,打仗很勇猛,曹操很喜爱他,叫黄须儿,他可以赤手空拳跟猛兽搏斗;还有一个小儿子曹冲,也是非常聪明,例如,称象的智慧故事,众多厉害的文臣武将想不出办法,曹冲却有办法,把大象拉到一艘大船上,在水里船沉下去了,划一条线把这个刻度记下来,把大象牵下来换石头,一块一块的石头压下去,这个线称这个大象上去的时候齐平,一块一块称石头,一加大象重量解决了。曹操的这几个儿子都很厉害,但是曹操还感叹了一句“生子当生孙仲谋”,也就是说他内心还是觉得孙权比他的儿子还要强一点,可见孙权何等不凡,这句话出自敌人之口,但却是最好的评价。
  集思广益,正确决策
  赤壁之战的决策千钧之重
  赤壁之战的态势是刘备派诸葛亮去与孙权一起,两家联合对抗曹操,曹操有83万大军,水陆并进压力非常大,这是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次决策事关东吴政权的生死存亡。“欲战,以寡敌众,胜算极微;欲降,心实不甘。”如果战,对抗就是以寡敌众;如果要投降,确实不甘心。孙权的做法:让部下畅所欲言,无论是主张投降还是主张对抗,都可以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理由。
  当时孙权部下文官主降,武将主战。武将是天生的血性,打是至高无上的决策;文官是理性分析,投降后不但我们还可以做官,而且老百姓不受战争的涂炭。孙权并没有说主战不理智,或者投降该死,而是先听后决断。这是孙权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做法,集思广益,正确决策。
  现代启示:如何科学决策——老板应该如何拍板?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老板是企业领袖,权威毋庸质疑,重大的决断总是由他来拍板。但在决策的科学性上是不是每次都权威?我们的习惯是企业领袖一言九鼎,有的企业特别是民营家族企业,老板说了就算,所有人都要听他的,老板在企业里的企业领袖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对事情的决策不一定每次都正确。在纷繁复杂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随时都在变化,所以这个时候需要集思广益。因此现代企业在决策时,老板应做出建立在集思广益基础上的拍板,是十分重要的。
  集思广益可以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同时增加员工的参与感和被认同度。如果我们不养成集思广益的习惯,所有的事情都是老板去拍板,慢慢会养成拍脑袋的决策。例如,很多经营企业,它们曾经辉煌过,但最后消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养成拍脑袋的决策造成的,一上班董事长在办公室门口排一长队,各个部门的经理拿着条请签字,董事长就会很忙很累。所以集思广益,正确决策是企业家和管理者需要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