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586 0
2008-11-12
垄断的是与非 <p></p>张丰智 <p></p>垄断又称寡占、独占,是指一个市场上只有一家供应者或者是需求者的市场结构。按照垄断者的类型可以把垄断分为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两种,我们一般说的垄断是指卖方垄断,也就是市场上只有一家产品的供应者。垄断的成因有很多种,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由于专利而获得的垄断,这是受法律保护的垄断,例如美国铝业公司当年就是因为之旅方法的专利而获得了垄断地位;2、由于自然资源或者是原材料的产权独有而实现的垄断,例如某公司占据了某种稀缺的原材料而形成了垄断;3、由于效率高、竞争力强明显而形成垄断,主要包括成本低、质量高、服务好、品牌宣传好等方面,这是一种市场自发形成的垄断;4、借助ZF的行政力量形成的垄断,例如中国邮政业、中国盐业等,这类垄断往往被称为行政垄断或者是行政性垄断,在我国尤其普遍;5、凭借其他非正常手段而形成的垄断,比如标准石油公司自成立初期借助掠夺性定价、暴力、欺骗等手段取得了垄断地位;6、由于成本的次可加性而形成垄断,主要就是由于网络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而导致一家企业经营要比多家企业经营成本低或者是福利高。垄断的主要特征包括:厂商就是产业、产品不能替代、独自决定价格、实行歧视性定价等。实际上现实中完全垄断的市场是很少的,甚至于是不存在的,中国盐业、烟草是垄断的但是也私盐、私烟。所以我们平常所谓垄断的利弊说的也就是近似垄断市场的利弊。 <p></p>垄断在传统上被经济学家视为是有害的东西。其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p></p>第一,垄断造成资源配置扭曲。在垄断情况下,生产者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往往会限制生产,向消费者索取较高的价格,这就会导致一部分本来能够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因为价格高而不能购买产品,从而造成了消费者福利的损失,另一方面本来应该用于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要素因此不得不转作他用,从而不能实现最优实用造成了社会损失。在经济学上这一般被称为哈伯格三角形(dead weight loss)。 <p></p>第二、造成消费者福利向生产者福利的转移,影响社会公平。垄断厂商索取高价,一部分消费者被排挤出市场,一部分消费者不得不支付高的价格,从而造成消费者福利向生产者的转移。造成了社会的分配不公平。一般来说生产者要比消费者更富有,所以这种转移加剧了社会收入的不平等。 <p></p>第三、生产效率的损失。经济学上一般称为X非效率,它指的是在垄断状况下由于企业缺乏外在的压力,也缺乏可以比较的标尺,从而导致企业内部成员意志松懈,懒散成风,而这就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低下,从而生产要素不能实现更多的产出,浪费了资源。这在中国非常明显:中国电信一家垄断的时候,装电话要交很多钱,服务很差,但是随着电信业的分拆重组电信服务明显改善、价格也降低了不少。 <p></p>第四、寻租成本和非生产性成本损失。企业的垄断地位往往是由于ZF的保护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取得垄断地位就会游说ZF官员:请客吃饭、搞社会交往、送礼等,从而造成本来应该用于生产的资源被用于一些本来没有用的事情,浪费了社会资源、扭曲了资源配置,这个损失被称为寻租成本。除了游说ZF外,有一些企业是借助广告等取得垄断地位的,他们为了保持垄断地位,往往会加大广告投入,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广告浪费。 <p></p>第五、可能会阻碍或者是超速技术进步。在垄断状况下,企业没有竞争的压力,往往会缺乏技术进步的压力和动力从而阻碍技术进步。与此相反的是,有些时候垄断企业为了保住垄断地位频繁的更新技术,实质上超速的进行技术进步,也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扭曲,例如Intel公司。 <p></p>第六、不利于新企业的进入、产业的发展和风险的规避。一旦形成垄断地位,厂商就会自觉、不自觉地限制新的厂商进入,从而不利于机会公平的实现;此外由于一家厂商经营造成的市场拓展、成本等的不足,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例如彩电行业正式在激烈的竞争状况下,中国彩电行业才得以快速成长起来;一家企业垄断一个行业,一旦该企业决策失误就会导致整个行业的问题,例如中国电力虽然已经分拆,但是决策权仍然统一,经常会出现决策失误导致电力投资不足进而全国限电的状况。 <p></p>第七、垄断可能会影响宏观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垄断造成的短缺可能会通过乘数效应导致宏观经济发展减缓。而且还会造成下游要素投入的扭曲和不正当的国际竞争力的发挥。 <p></p>第八、其它影响。比如垄断往往与大家族相联系,如杜邦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等,这些家族的发展不仅影响公平而且对社会治安、和谐安定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金融市场上垄断往往与操纵相联系,不仅直接的坑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甚至与为了利益而不惜挑起世界战争,比如欧洲的罗思柴尔德家族。 <p></p>但是垄断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垄断也有其好处,而且正是因为他有好处,才导致了“马歇尔冲突”的产生,也导致了后来法学家、经济学家对反垄断问题的广泛研究以及法院针对垄断案件的长期调查。垄断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p></p>第一、充分发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福利。对于存在规模经济的产业如果市场规模相对于最小经济规模(MES)要小,那么产品由一家厂商生产要比多家厂商生产更有效率。在存在范围经济的情况下,情况与之类似。网络经济往往被称为需求方的规模经济,在这种条件下,在同一个网络中的消费者数量越多,消费者得到的福利越大。典型的例子是:电话、QQ。 <p></p>第二、促进技术进步。由于垄断厂商利润相对较多,有能力进行较大的技术研发投资,所以能够促进技术进步;此外在垄断状况下,企业的创新成果不会被其他企业模仿从而企业可以独享创新的收益,所以创新的动力可能更大一些。 <p></p>第三、垄断厂商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利于社会和行业稳定。垄断厂商可以采取多元化和横纵一体化的战略,从而把外部波动内部化,抵御来自于上下游的波动;同时经营多个行业可以在一个行业不景气时仍然保持稳定的现金流。由于利润丰厚,垄断企业在技术研发和战略投资方面都能够抵御由于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 <p></p>第四、垄断厂商有能力采用最新的管理技术、进行较好的分工合作。相对于小的厂商垄断企业大多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比如在中国石油行业,中石化的技术非常先进。一般来说垄断企业的分工也是非常彻底的。 <p></p>第五、其它优点。垄断厂商在资源开采、市场开发等方面更具有计划性,能够较好的保护资源,有计划的进行很多事情,避免无序竞争状况;垄断厂商更利于ZF进行管理和宏观调控,实际上很多时候垄断企业被ZF赋予了稳定经济的职能,例如面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涨,国内石油企业还得保证供应,这可以近似看作垄断的作用,再入中国盐业保证食盐加碘,中国铁路春节不涨价;垄断厂商的垄断经营能够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利于控制国计民生的行业保证国家安全等等。 <p></p>综上可以看出,垄断有利有弊,所以对垄断不能一反了之。实际上在现实中,对垄断的判定是比较困难的,市场的界定(一般需要考虑生产的可替代和消费的可替代)比较困难。此外,对于垄断结构、垄断行为、垄断绩效都要进行区分,一般来说如果一种垄断结构是由于低成本高效率导致的,反垄断法一般是不反对的,反垄断法反对的是垄断行为,比如垄断高价、掠夺性定价、纵向限制、价格联盟(卡特尔)、导致垄断的兼并收购等。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采取本质违法和可讨论原则两种,对于价格联盟一般是采用本质违法原则,而对于兼并等则采用讨论原则,计算其成本收益,然后通过比较成本收益决定处罚措施。因此对于垄断现象、垄断案件必须分情况讨论,有很多时候不仅要领考虑到经济效率方面,还要考虑到社会公平、正义价值观和社会长期影响方面,甚至要考虑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等多方面。 <p></p>我国2008年8月1日通过了《反垄断法》,但是具体的司法审判尚未开始,而且其中排了很多行政垄断的违法问题,在执法权和司法程序上都不尽完善,因此我国的反垄断法律研究尚大有空间。 <p></p>                                                                                 by zhangfengzhi <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