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的第三条道路
——论人口与劳动力(二)
汪 涛
劳动生产率提升是富裕的关键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人民富裕的根本原因。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人们都希望工资高一点,但如果劳动生产率不提升,更高的工资只能意味着企业产品成本上升超过竞争对手,从而导致企业破产,最后连更少的工资都发不出。要想在工资上升与企业生产的产品劳动成本下降之间获得平衡,唯一的途径就是同样的人可以干更多的事,或者相同的事可以用更少的人做。因此,第三次产业革命是同时实现产品成本下降与工资上升的最好途径。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仅仅指望极低的劳动力价格(也就是工资)来吸引投资,这条路很快就将走到底了。正是因为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价格的迅速下降,使得现在有些发达国家开始有条件将工业生产过程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回劳动力价格极高的本国。如果中国不迅速地加快机器换人的步伐,仅仅靠压低工人的工资即不能体现社会的发展,也无法继续保持劳动力的优势。
 
    人口红利问题的本质
 
    现在所谓的“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这个理论在1998年,首次由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布鲁姆(David E. Bloom)与杰佛瑞·威廉森(Jeffrey G. Williamson)所提出。这一派学者认为,人口红利在亚洲四小龙与1990年代凯尔特之虎的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两位经济学家认为1965年至1990年东亚经济增长(以人均收入衡量)中有至多三分之一都可能要归功于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人口红利。
    现在的西方经济学研究采用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常会给人以严重的误导,并得出貌似有理实质上却极为荒唐的结论。只要适当地匹配统计数据,不顾及真正的因果联系,对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后会发现任何因素之间都是有相关性的,从而得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结论。“人口红利”这个理论本身就是这种错误方法的产物。
    我们考虑一个企业家去一个地方进行投资,他对劳动力问题的评估会是什么样的,这才是真正有说服力的、有实际因果联系的依据。当这个企业家建的生产厂现在需要1万劳动力,未来最多时需要10万劳动力,他考虑的问题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这1万到10万劳动力能否顺利地招来和招来的工资价格是多少。去问问所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们,有谁见过一个企业的HR部门在招聘员工的时候要问应聘者家里有几口老人家的?最多也就问问他太太或老公在哪里工作。开发劳动力资源与开发矿藏道理是一样的,关心的就是总储量有多少,这个决定了能开发的潜力大小;另一个是丰度、储藏深度是多少,这些决定开发的成本。有谁会去没完没了地关心矿区附近长几棵树的?
    因此,如果有所谓“人口红利”的话,决定它的因素只有两个:一是劳动力总量,二是劳动力价格。除此之外的人口结构因素有考虑价值吗?就算你劳动力人口占比高到100%,总共一个岛子上只有1000人,一个需要1万工人的企业家会去投资吗?显然不会。如果你有200万充足的劳动力,价格也便宜,老人数量是10万还是30万与这个企业家又有什么关系?
    中国在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间远远比其它国家长得多。很多西方经济学家用“新兴经济体23年发展极限论”等观点来预测中国一再失败,原因何在?中国劳动力资源“矿藏总储量”实在是太大了,能与几千万人口的国家和地区相提并论吗?那些几千万人口地方23年时间就把劳动力的矿藏“挖完”了,中国13亿人口的矿藏“挖”几个23年也挖不完,这又有什么奇怪?除了这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外还需要去找其它原因吗?说到这里,那些盲目反对计划生育的人可能会很高兴了,这样说不是正好证明了人越多越好吗?当然是,我们的观点从来没有绝对否定过:“从经济上说”、“在常规条件下”人越多越好,但我们一再强调的是这个判断必须在“人口极限范围之内”这个绝对前提下才能成立。人口越多,会使经济的分工等要素有更广阔的空间。因此,中国因为人口众多而可以什么产业都干,很多人口不足的国家就缺乏这个优势。但必须明白这里面也有一个极限的问题,并不是无止尽地只要人口越多,就可以有更多经济分工的空间。不要简单认为有1000万人,最多1000万个分工,而13亿人,就可以产生出13亿个分工,18亿人,就可以产生出18亿个分工出来。分工越细,的确可能效率会越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分工越细,分工之间的协调成本也会增加,从而限制分工的发展。
    例如,从管理学角度说,一个领导直接管理的人员最多7到12个人,如果更多,协调成本就可能会导致管理失控。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并不是开发人员越多,可以干得活就能与研发人员数量呈线性增加。协调工作量,是与需要协调的单位数量平方成正比。如果需要相互协调的单元数量过多,会导致协调成本平方倍增加之后导致最终效率反而下降。甚至计算机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中也存在类似问题。并不是采用100个CPU开发的计算机,其运行速度就可以简单地比一个CPU快100倍,事实是一般只能达到CPU数量的平方根,约为10倍。甚至于如果管理不好的话,效率可能反而下降,这就是俗语所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因此,在分工不断发展的同时,与分工相反的另一个趋势也在同步发展,这就是整合。现在智能化的生产线,也可以将大量原来人类的分工整合在一个智能化的无人生产线上。
    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来说,总人口数已经是一个海量的概念,远超过需求。6亿劳动力已经超过需求,9亿更是超过。即使再减少2、3亿劳动力,对中国未来仅仅从人口红利角度来说的经济发展影响完全无关痛痒。今天,真正影响中国人口红利是否能够继续的已经完全不是劳动力总量,而仅仅是劳动力价格这个单一的因素。2004年开始出现的沿海“用工荒”,不是因为中国不再有更多劳动力,而是因为内地劳动力价格快速上升,大量截留了去沿海的海量剩余劳动力。我在《生态社会人口论》一书中已经充分证明了:在当前农业生产技术已经使必要农业劳动力趋零化的条件下,劳动力价格与所谓“刘易斯拐点”已经毫无关系。
    由于支持刘易斯理论的基本条件已经完全不存在,以及人口红利等理论本身就存在严重的问题,这就是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经济学家们,对中国当前是否进入刘易斯拐点?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人口红利是否会消失等问题?从来都得不出任何能与实际相符合答案的原因所在。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本身必然要求工资不断增长。但如果劳动生产率增长不能持续超过工资增长,当工资增长到一定的中等程度之后,劳动力成本优势就会完全丧失,经济发展就会停滞,简单来说这就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来历。而要快速提升劳动生产率,就必须使相同的工作更少人来做,或者相同的人做更多的事情,也就是机器换人。由于机器换人的技术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人口变动的速度,这必然会在未来从现有工业和服务行业中大量释放出剩余的劳动力,加上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释放出的现在几乎全部的3个亿左右的劳动力,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在就业增长、工资增长和保持经济竞争力之间会产生非常困难的平衡问题。
    因此,从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来说,中国劳动力总量方面完全不应成为未来至少50年内人口政策考虑的要素。并且,劳动力越少,会使中国在采用生产效率更高的技术上无需有更多羁绊,不需要去“人为创造就业”,从而放手地进行机器换人的过程。这样才能持续提升劳动力工资水平,却又不影响经济竞争力的长期保持。请注意这种判断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基于中国当前实际劳动力人口总量的确过于庞大这一事实。
    生产可以替代1亿劳动力的机器人,远远比为1亿人创造就业要容易得多。盲目反对计划生育的人认为人口控制是属于工业文明之前时代的观点,工业文明改变了人口极限的状态。但是,今天已经在进入第三次产业革命时代,单纯工业文明时代的观点不是也会面临落伍的问题吗?
    为什么会在今天兴起一股在中国急不可耐地要推动完全废除计划生育政策,并且极力要鼓励中国增加人口的论点?作为全球人口最多,已经达13.7亿的国家,现在每年还在新增6、7百万人口,真的需要对人口不再增加急迫到这种程度吗?说白了就是国际上有人实在是太担心中国人日子总是这么一直越过越好嘛。人口的变化周期远远比经济和技术的变化周期缓慢得多,最多再缓个5年、10年并不会有太大不同。需要那么急迫地强调现在不调整就晚了吗?10年之后再对计划生育国策作重大调整,甚至可以改为鼓励生育,与今天改变有什么本质不同?如果说人口出生率下去容易,上来难,今天改变的难度与10年之后再改变的难度有区别吗?
    什么才是中国当前最最急迫和紧要的问题?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在接近全球最大之列,千载难逢的最重大历史机遇就在眼前的短短十几年之内。20年前一个广场协议就阻止住了日本,而航母、隐形战机、高铁、全球最快的计算机、最领先的通信设备都能造出来,还会玩金融武器、通过美元霸权获得利益的重大国家级战略阴谋竟然北京街边卖菜的老大爷都清楚知道、只要是个懂点战略问题的人都清楚如何解除对自己石油封锁的中国,西方国家真的实在是再也找不出别的什么办法能阻止住了,唯一可能的指望就是中国人自己人太多超出极限而产生内乱。客观上这也真的是西方国家最终唯一的机会所在。如果中国崛起的道路上还存在什么暗礁和可能翻车的地方,人口问题已经是唯一的潜在风险,因为中国总人口量已经处在极限点的临界值上。眼看着将中国在人口上再稍微推一把就可能让这个快要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对手打翻到沟里去,心中的欢喜都快要蹦到嗓子眼上,却存在一个计划生育政策的障碍,该清楚地理解为什么有人急到快要疯掉的程度,并且慌不择路地制造出那么多盲目反对计划生育,却毫无科学依据的荒唐“理论”了吧?很多跟随的盲目反对者未必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但这个潮流的国际背景却是显而易见,甚至在某些人的书中都并未回避。如果中国慎重而最恰当地处理好当前的人口问题,工资不断增长还不会影响经济竞争力,地球村里的邻居们个个都会发自内心地为中国人高兴是吗?凭什么?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肯定是会不断调整和改变,以至最后近乎完全放弃的,甚至并不需要太长时间就会完成这个改变。但那必须是真正在考虑清楚中国人自己的利益、真正解决好自己问题的前提之下。目前先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调,等中国并不太长的时间成为全球最强大国家之后再作充分调整,与中国将要成为最强大国家,但也很可能在现阶段被他人彻底阻止住发展进程时作完全改变,各个方面的区别是什么?真的急这一时吗?只要考虑清楚这个问题,其他一切就自然明了。
    对因执行计划生育而带来其它社会成本,其实只要我们真正分析清楚问题所在,在目前情况下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并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后续文章中我们将对此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