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日下午15点,CDA数据分析师俱乐部-上海站活动如期举行,参加聚会的嘉宾及会员共12名,来自不同的行业:2位金融,2位零售,2位心理学,1位旅游,1位互联网广告、1位市场调研、1位客服外包、1位图书馆管理、1位管理咨询,非常感谢他们的参与。同时非常感谢郑先生和范先生及上海创客邦提供的场地。
      
此次聚会的主题是:“又爱又恨-数据分析”。
      聚会流程主要分为3部分:
- 论坛组织方代表介绍了CDA数据分析师俱乐部及线下活动的发展情况及目标;
 - 自我介绍环节,分享与数据分析的情感纠葛,并提出感兴趣领域;
 - 最后是嘉宾分享,提出问题,大家对此展开讨论。
 
      基于大数据狂潮和数据分析业务的发展,CDA数据分析俱乐部每周一次小聚会,每月一次大分享,以“CDA数据分析师驿站”的形式,每个周六(具体时间请关注论坛消息,或者微信公众号:"CDA数据分析师俱乐部")的邀您与相聚在俱乐部,坐下来,听听你我他的数据分析之路。
首先参与分享的是来自互联网广告的吴郑伟。
•分享了互联网产品的推介模型
•关联分析
•客户抓取模型
然后是刘松,分享了在文本挖掘,用户画像方面的经验。
为店铺的聊天记录做文本挖掘分析用到的模型、工具。
尝试过各种算法后,选择了R提取关键字并进行文本分类,利用正则表达式提取与关键词相关的内容。
•面临的难题,词汇的实际情感判断。有的词汇在实际上下文情境里,情感判断是反向的。
•商品推荐
•竞争对手分析
郑戍嘉
•图书馆读者流量的时间序列模型。
•并引发了关于碎片化阅读,给图书馆实体经营模式带来的冲击,并由此引发思考。
最后李静具有多年管理咨询的工作经验,从业务角度出发,分析了业务对数据分析的需求。
提出了在几个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对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讨论。
- 个人在回答问卷时,同一个选项甚至代表完全不同的含义。大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讨论,有从心理学,有从自身体验,有从产品理解。
 - 如何理解客户的核心需求,留住客户。李婷同学对此分享了实际的案列,及小黑屋实验。
 - 品牌传播的媒体策略。对此互联网广告的吴郑伟同学提出了建议
 
          很庆幸我们【CDA数据分析师驿站】成立了,在数据分析的探索之路上,从此不再孤军奋战,我们期待下次见面,没有能来参加的把握机会哦!
关于历次CDA数据分析师线下聚会情况,请参考帖子: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250292-1-1.html
CDA数据分析师俱乐部详细介绍: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250292-1-1.html
CDA数据分析师俱乐部定位成为:
技术与需求的对接平台,创意与灵感的展示平台以及数据人的朋友圈,希望有项目需求和数据分析技术的伙伴们积极报名参加我们的线下活动,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和同行的朋友。CDA数据分析师俱乐部将继续发展壮大,期待大家的参与!
CDA数据分析师俱乐部会员资格申请:
申请邮箱:club@pinggu.org
邮件标题:CDAC + 姓名 + 城市
邮件内容:
姓名
手机号码
常用邮箱(最好用私人邮箱)
所在地
当前工作/学业情况以及与数据的关系(需求,技术或者创意,请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