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11-18 12:05:00

这几年,财政敛了很多财,取之于民、用之于官。因此,财政出也是应该的。

当然,财政出钱,几乎是要割人家身上的肉,困难很大。因此,央行出钱——这也就是我说是货币政策的原因。蔡恒进和刘海波、以及上海的刑普说是今年每人发1000元,我的方案是每人每月50-100元,两者差不多。

每年出口顺差4000亿美元,央行为此放出货币3万多亿。现在出口急剧萎缩,央行也照样可以放出人民币给国内消费,补上缺口。

至于央行的帐户,反正美元也是靠不住的,何必一定要凑个数,自己骗自己呢?这涉及到人民发行依据的问题,美元本位吗?不是。发现人民币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可以增加人民币发行?

另外,按人头平均发钱,没有破坏要素市场,只要你承认人都是平等的,那么,每个人就应当得到相等数量的钱。之后的交易,也就是平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13:27: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18 12:05:00的发言:

这几年,财政敛了很多财,取之于民、用之于官。因此,财政出也是应该的。

当然,财政出钱,几乎是要割人家身上的肉,困难很大。

因此,央行出钱——这也就是我说是货币政策的原因。

呵呵,狐狸尾巴露出来啦?开始说“历史问题”啦。

最关键的是:

你的似乎根本没弄明白“货币政策”的意思,这不是由出钱的那个“主体”身份决定的,哈哈。

[em01][em01]

对了,我忘了两位博学多才、学贯中西、天赋异禀、法力无边,能够让死人说出自己没说过的观点。

所以这里完全可以用什么“这是你们西方经济学的分类,和我的分类不一样”来掩饰。

很好,很强大。

[em17][em1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13:53:00

我只想说,既然那个求心和LZ都认为,这种平均主义就叫公平,那么国家现在做什么都错了,因为我们放开了市场,而且会越来越放开了市场,这样一定会产生效率差距。

如果,那种平均主义就叫公平的话。我们应该倒退20年,吃大锅饭去,请二位说一下我们为啥当时要打破铁饭碗,不吃大锅饭,请问是当时你的生活水平改善快,还是现在改善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14:18: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11-18 13:27:00的发言:

呵呵,狐狸尾巴露出来啦?开始说“历史问题”啦。

最关键的是:
 

你的似乎根本没弄明白“货币政策”的意思,这不是由出钱的那个“主体”身份决定的,哈哈。

[em01][em01]

对了,我忘了两位博学多才、学贯中西、天赋异禀、法力无边,能够让死人说出自己没说过的观点。

所以这里完全可以用什么“这是你们西方经济学的分类,和我的分类不一样”来掩饰。

很好,很强大。

[em17][em17]

按人发钱不仅增加货币的数量,也改变货币的投放方式、投放渠道,这是对货币制度的改革,为宏观调控提供了第四个杠杆,是对生产过剩的帕累托改进。如果把这项政策措施说成是“财政政策”,我看不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14:33:00
以下是引用wangfei8126在2008-11-18 13:53:00的发言:

我只想说,既然那个求心和LZ都认为,这种平均主义就叫公平,那么国家现在做什么都错了,因为我们放开了市场,而且会越来越放开了市场,这样一定会产生效率差距。

如果,那种平均主义就叫公平的话。我们应该倒退20年,吃大锅饭去,请二位说一下我们为啥当时要打破铁饭碗,不吃大锅饭,请问是当时你的生活水平改善快,还是现在改善快。

这要看拿多少社会资源来做大锅饭,或者这些资源是不是被浪费了。我反复说,我们是拿原本要倒掉的牛奶(生产过剩)作为发钱的物质基础。这项改革没有人受损失。

另外,这也不是要退回20年30年前,因为,我们没有对要素市场或商品市场做任何改动,仅仅按人发钱而已。

弗里德曼论述说,慈善对社会有益,有正的外部效应。但有些人只想享受好处,却不愿做慈善。负所得税就是强制每个人做慈善。负所得税,就已经保证了人的一个基本收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15:08: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18 14:33:00的发言:

这要看拿多少社会资源来做大锅饭,或者这些资源是不是被浪费了。我反复说,我们是拿原本要倒掉的牛奶(生产过剩)作为发钱的物质基础。这项改革没有人受损失。

另外,这也不是要退回20年30年前,因为,我们没有对要素市场或商品市场做任何改动,仅仅按人发钱而已。

弗里德曼论述说,慈善对社会有益,有正的外部效应。但有些人只想享受好处,却不愿做慈善。负所得税就是强制每个人做慈善。负所得税,就已经保证了人的一个基本收入。

我有个很奇怪的问题,你怎么知道哪些牛奶是要倒掉的,你说的牛奶倒掉,很抱歉,没有经济危机时候也存在,因为牛奶过期了。澳洲的超市,每天都有过期的面包 ,他们拿去喂鸽子,给那些没有身份,没有工作的难民吃,这个可以叫做慈善。话说慈善已经很多人在做了

可你们说的是把政府财政盈余按人头发掉,而且是最有效率,最公平,我就想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你们怎么把知道锁定倒掉的牛奶,,不管要不要就按人头分,然后大家还能感到公平,这个公平是用什么指标衡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16:42: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18 12:05:00的发言:

这几年,财政敛了很多财,取之于民、用之于官。因此,财政出也是应该的

当然,财政出钱,几乎是要割人家身上的肉,困难很大。因此,央行出钱——这也就是我说是货币政策的原因。蔡恒进和刘海波、以及上海的刑普说是今年每人发1000元,我的方案是每人每月50-100元,两者差不多。

每年出口顺差4000亿美元,央行为此放出货币3万多亿。现在出口急剧萎缩,央行也照样可以放出人民币给国内消费,补上缺口。

至于央行的帐户,反正美元也是靠不住的,何必一定要凑个数,自己骗自己呢?这涉及到人民发行依据的问题,美元本位吗?不是。发现人民币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可以增加人民币发行?

另外,按人头平均发钱,没有破坏要素市场,只要你承认人都是平等的,那么,每个人就应当得到相等数量的钱。之后的交易,也就是平等的。

see the underline words. 

on the otherhand, I really dun think all people is identical.

the word in red also had a logical proble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18:15:00

所谓“按人发钱”,

(1)若由财政当局发——另一说法就是:财政的再分配功能

(2)若由企业发——另一种说法就是:普遍涨工资

(3)若由货币当局发——即通货膨胀:从货币当局获得货币的人并没有付给货币当局相当的资产。

在(2)中,忽视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而要求企业涨工资,显然是对市场机制的漠视。

在(1)中,财政的再分配功能,是一个“老生长谈”的问题了(几乎只要一提“财政学”,就必然涉及这个问题)。

在(3)中,(货币当局)信用货币的发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可信的”资产准备(建立可靠的信用关系),信用货币也就没有什么信用了。——这句话有些同义反复,但是若想忽略此点,而去想“直接发放”货币,不过是在滥发(用)信用,结果无非是信用“贬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18:34: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18 12:05:00的发言:每年出口顺差4000亿美元,央行为此放出货币3万多亿。现在出口急剧萎缩,央行也照样可以放出人民币给国内消费,补上缺口。

央行此时的确可以“放出人民币”(扩张信用,执行扩张的货币政策),但不能采用“每人发n元”的方法——央行如此所发之钱的信用何在?除非央行愿意把自有资本散尽以博大众一悦——这不过是一种转移支付,就像某位仁慈的富豪愿意散尽家财救济大众——但这绝不属于发行(基础)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19:2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1-18 18:15:00的发言:

所谓“按人发钱”,

(1)若由财政当局发——另一说法就是:财政的再分配功能

(2)若由企业发——另一种说法就是:普遍涨工资

(3)若由货币当局发——即通货膨胀:从货币当局获得货币的人并没有付给货币当局相当的资产。

在(2)中,忽视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而要求企业涨工资,显然是对市场机制的漠视。

在(1)中,财政的再分配功能,是一个“老生长谈”的问题了(几乎只要一提“财政学”,就必然涉及这个问题)。

在(3)中,(货币当局)信用货币的发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可信的”资产准备(建立可靠的信用关系),信用货币也就没有什么信用了。——这句话有些同义反复,但是若想忽略此点,而去想“直接发放”货币,不过是在滥发(用)信用,结果无非是信用“贬值”。

关于2,我另外贴了一个帖子讲“就业与工资的关系”,请参考。现在的教科书,基本没有反应近年来经济学、尤其是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知识落后了很多、很多!!!

关于3,我在另外一个地方也给了相关文献。这几年被动收购美元,难道美元是“可信资产”吗?这是一个至今争论不休的问题。我的论文认为,支持货币信用的基础是全社会的生产力,而不是某个机构的资产。因此,只要有过剩的生产力(或生产要素),就可以发行货币。中国可以行使主权货币发行权,这样的权利只有大国才有,小国的小币种不具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19:3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1-18 18:34:00的发言:

央行此时的确可以“放出人民币”(扩张信用,执行扩张的货币政策),但不能采用“每人发n元”的方法——央行如此所发之钱的信用何在?除非央行愿意把自有资本散尽以博大众一悦——这不过是一种转移支付,就像某位仁慈的富豪愿意散尽家财救济大众——但这绝不属于发行(基础)货币。

把央行当成一个公司,这可能在理论上是极其错误的。把央行当公司,于是,国家也就成了一个公司,天天想着赚钱。这就是我们目前经济面临困境的根源。社科院的刘海波最反对的就是这种观念,危害极大!!!

有过剩的生产力(或生产要素),就可以发行货币。广西社科院的罗运贵出过一本书,就是这种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21:13:00

台湾行政院刘兆玄今天下午宣布,每人3600元新台币,不排富,全部都有,按人发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21:30: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18 19:33:00的发言:

把央行当成一个公司,这可能在理论上是极其错误的。把央行当公司,于是,国家也就成了一个公司,天天想着赚钱。这就是我们目前经济面临困境的根源。社科院的刘海波最反对的就是这种观念,危害极大!!!

有过剩的生产力(或生产要素),就可以发行货币。广西社科院的罗运贵出过一本书,就是这种观点。

我实在对于你完全无语了.

怎么到现在都分不清楚货币和资本的区别.

还有台湾那一个,你这个白痴去看看台湾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受到这个发行的影响吗?

还有M1+M2货币总量会不会有变化.

看来北大论坛把你们赶走是正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21:36:00

还有这里面反对你的几个斑竹, 没有一个人认为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赢利.

大概是你这种蠢材这样想,我也没有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22:07:00
以下是引用winston1986在2008-11-18 21:30:00的发言:

我实在对于你完全无语了.

怎么到现在都分不清楚货币和资本的区别.

还有台湾那一个,你这个白痴去看看台湾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受到这个发行的影响吗?

还有M1+M2货币总量会不会有变化.

看来北大论坛把你们赶走是正确的

1、你在发言中使用了“白痴”、“蠢才”这样不友好的词语,与讨论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2、现行货币制度以负债扩张货币的同时,也扩张了债务,这便埋下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种子。发行一种如同金属货币一样不增加任何人负债的货币,便可以克服这个弊端,摆脱经济危机。

3、得到5位诺奖经济学家支持的思想,至少你们应当保持起码的尊重,多思考一下,不要太早下结论。现在全世界就流行按人发钱,这是时代的潮流,阻挡不住。如果你的思维跟不上,就尽早换思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22:45:00

1、你在发言中使用了“bc”“cc”这样不友好的词语,与讨论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坛子本来是你们的,自己都不知道爱惜。

2、现行货币制度以负债扩张货币的同时,也扩张了债务,这便埋下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种子。发行一种如同金属货币一样不增加任何人负债的货币,便可以克服这个弊端,摆脱经济危机。

3、得到5位诺奖经济学家支持的思想,至少你们应当保持起码的尊重,多思考一下,不要太早下结论。现在全世界就流行按人发钱,这是时代的潮流,阻挡不住。如果你的思维跟不上,就尽早换思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23:12:00

未来20年机器人会取代50%的就业岗位,想要保持央行资产负债平衡是不可能的。你自己把自己已经框死了,谈什么创新。

按人发钱就是把印钞权归还给人民,央行变成是代替全民印钞,货币成了公众对公众的负债,而不是货币当局对公众的负债。这是货币制度的改革!!!

黄卫东教授叫我来,就是给大家介绍一下5位诺奖经济学是如何支持按人发钱的。我的工作结束了。我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你们的观点,也没有这样的打算。

人的很多知识不是自己亲自实践得来的,自己并没有证明,是听权威说的。我们都说陈景润证明了1+2,可有几个人看过论文,绝大多数人是听专家说的。如果陈把他的论文给我讲,我可能也会反驳一下,甚至不相信他的成果。陈景润是跟我讲不了道理的,因为我听不懂。

经济学也是这样,有些人你不要指望能给他把道理讲懂,让他服气。最好的办法是把专家——那些能听懂道理的人——让他们听懂,然后再让专家(洋人)告诉他们,他们就没脾气了。

讲个故事。我在万科混了有7-8年了,我说“加工资促进就业”,让人家当笑话笑了很多年,也差点没被赶出来。我做逻辑分析、做数学模型,都没有用,人家认为我搞伪科学。后来,我把文献翻出来,一个个都哑巴了。我把论文投到QJE,Lawrence Katz是主编,人家说他们早知道了,“对是对的,不是新的”,因此,人家不接受。北大张研的博士课程,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结论。最新的结论,国内几乎没人知道。

这次发钱的论文,你们不是看不起吗,一个个都当是“笑话”,可不仅实践中发生了,人家审稿人说“很重要”、“很感兴趣”、“强力支持”。框架没问题,内容还在通信修改中。各位大教授、大博士,等发表了,你们就拿去“参考”吧!指导学生也可以,自己学论文也可以,如果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我还可以每篇奖励3000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8 23:16:5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23:19: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18 22:45:00的发言:

1、你在发言中使用了“bc”、“cc”这样不友好的词语,与讨论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坛子本来是你们的,自己都不知道爱惜。

2、现行货币制度以负债扩张货币的同时,也扩张了债务,这便埋下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种子。发行一种如同金属货币一样不增加任何人负债的货币,便可以克服这个弊端,摆脱经济危机。

3、得到5位诺奖经济学家支持的思想,至少你们应当保持起码的尊重,多思考一下,不要太早下结论。现在全世界就流行按人发钱,这是时代的潮流,阻挡不住。如果你的思维跟不上,就尽早换思路。

还有你别老把那些诺奖得主拖下水, 来给你当垫背, 简直好笑.

佛利得曼是主张过发行类似教育卷这样的东西, 但是这些并不增加货币发行量, 只是一种财政支出方式的改变.

比如说教育卷只不过就是把原本财政用于支持公立学校的资金,改为发到家长或者学生手里面,让他们选择而形成公立学校之间的竞争.

还有一些退税政策, 或者在财政有大量盈余的时候,把一些资金反还, 要么就是在经济不好的时候, 通过减少财政收入而增加消费.  但是这个根本不影响货币供应的总量, 顶多只是增加货币的流通性.  或者就是叫增加M0的供应量.

你这些连货币和资金都没有分清楚的人,就别老谈什么货币政策. 而且这些政策压根就和外汇储备的多少什么的没有多少关系.

另外还有你说的货币自主权.我不知道你想说的是什么, 假如你认为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话, 你就必须要考虑汇率和资本流动的关系. 记得是资本不是货币.  但是这样的话同样会影响 货币的政策, 比如利率的调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23:32:00

人家能对我的论文感兴趣,跟我讨论修改,就是因为我在货币制度改革上有创新:发行一种如金属货币那样不增加负债的纸币。如果再搞一个“加薪促就业”,不管你论述得多好,人家不承认,“正确但不新”,就枪毙掉了。

欧洲折腾按人发钱很多年了,但进展不大,我看他们就是一直在财政政策范畴打转转。看我能不能从货币政策上有突破。

关于你提到的资本流动的问题,很重要。简单一点说,就是拿人民币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始终滞留在流通领域,会通胀。小国家的小货币就是这种情况。但人民币不同,尤其是不自由兑换的前提下,具有按人发钱的条件(小国家的小货币不具备,估计台湾也不具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23:44:00

等你的论文在QJE 上面发表了之后再来说废话吧. 简直就是无聊.

就像你所说的,你把汇率扔到哪里去了. 简直就是弱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8 23:46:00

还有,关于“出口导向式增长”的问题,国内现在还是不悔改。我翻译了托马斯-帕利的文章,很重要,供大家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9 02:00:00
74楼,
一般来说,
国家利益是指力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9 11:10:00

论见不同不要骂人嘛,呵呵,都是知识分子文明人嘛.

我是来学习的,你们两边的论点我都看,然后自己再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9 15:34: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18 19:33:00的发言:

把央行当成一个公司,这可能在理论上是极其错误的。把央行当公司,于是,国家也就成了一个公司,天天想着赚钱。这就是我们目前经济面临困境的根源。社科院的刘海波最反对的就是这种观念,危害极大!!!

有过剩的生产力(或生产要素),就可以发行货币。广西社科院的罗运贵出过一本书,就是这种观点。

不是有资产负债表就意味着是赢利性机构的,没有哪个国家的央行是“天天想着赚钱”的,哪怕是美联储,据我所知,其每年的盈利除必要的维持其运作所需的部分外,也都系数转交给了财政。如果货币当局可以没有资产抵押的任意负债,货币政策就失去了其严肃性,谁来约束它?或者说的形象点,假设经济发生了通货膨胀,央行需要回笼货币,如果其资产栏上是空的,央行拿什么回收货币?国外资金看到央行资不抵债,攻击该国货币,央行拿什么去维持货币汇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9 15:50: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18 23:12:00的发言:

未来20年机器人会取代50%的就业岗位,想要保持央行资产负债平衡是不可能的。你自己把自己已经框死了,谈什么创新。

按人发钱就是把印钞权归还给人民,央行变成是代替全民印钞,货币成了公众对公众的负债,而不是货币当局对公众的负债。这是货币制度的改革!!!

黄卫东教授叫我来,就是给大家介绍一下5位诺奖经济学是如何支持按人发钱的。我的工作结束了。我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你们的观点,也没有这样的打算。

人的很多知识不是自己亲自实践得来的,自己并没有证明,是听权威说的。我们都说陈景润证明了1+2,可有几个人看过论文,绝大多数人是听专家说的。如果陈把他的论文给我讲,我可能也会反驳一下,甚至不相信他的成果。陈景润是跟我讲不了道理的,因为我听不懂。

经济学也是这样,有些人你不要指望能给他把道理讲懂,让他服气。最好的办法是把专家——那些能听懂道理的人——让他们听懂,然后再让专家(洋人)告诉他们,他们就没脾气了。

讲个故事。我在万科混了有7-8年了,我说“加工资促进就业”,让人家当笑话笑了很多年,也差点没被赶出来。我做逻辑分析、做数学模型,都没有用,人家认为我搞伪科学。后来,我把文献翻出来,一个个都哑巴了。我把论文投到QJE,Lawrence Katz是主编,人家说他们早知道了,“对是对的,不是新的”,因此,人家不接受。北大张研的博士课程,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结论。最新的结论,国内几乎没人知道。

这次发钱的论文,你们不是看不起吗,一个个都当是“笑话”,可不仅实践中发生了,人家审稿人说“很重要”、“很感兴趣”、“强力支持”。框架没问题,内容还在通信修改中。各位大教授、大博士,等发表了,你们就拿去“参考”吧!指导学生也可以,自己学论文也可以,如果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我还可以每篇奖励3000元。


不知道你要说什么,机器取代了人,央行资产负债表就不能保持平衡,这是哪跟哪啊

一个社会的产品和提供产品的能力,每个人的贡献不一样,其索取权当然也应该不一样,贡献越大的人,掌握的钞票也越多,其对经济资源的索取权理应也越大,这也就是张维迎教授在其《为钞票正名》一文里的意思,如果按照人头发钱,就算不是抹煞了贡献的多寡,也是大大将其削弱了,这对那些贡献大的人,是不公平的,如果有这样的预期,又会有谁卖力的干活?还不如就躺在家里的床上,等着日子一到就到政府那领钱就是了,如果没人干活,拿着那一堆纸片,又到哪换东西去?这不过是我们曾经吃过的大锅饭的一个翻版。

诺贝尔奖是不是支持你的观点,这一点不重要,诺贝尔也得遵循基本的事实和逻辑,如果认为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何须去抱诺贝尔的粗腿?

另外你所说的“加工资促进就业”的观点,如果万科已经没有人笑话你了,说明万科没人了或者万科人懒得与你理会了,不说明你的观点就得到了大家的默认,OK?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9 21:20:00

求心:算了吧,你们坚持按人发钱是没错的,但是要说服别人很难。这关键在于你的观点没有基础理论的支持。

我觉得你得抛弃成见,接受我讲的理论——货币无偿发行原理。其实按人发钱只是无偿发行货币的一种方式。当然你会坚持你是讲的财政支出,不是央行的货币发行。那么在央行印制货币主要通过政府途径发行的今天,我们如何分清央行货币发行与政府的财政支出呢?

按人发钱实际是涉及央行和财政两个部分,与凯恩斯的主张是对立的。就凯恩斯的对立面而言,按人发钱只是众多无偿财政支出中的一种,阁下的问题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且强调按人发钱的货币总量不受国民产出限制(以前你是这么说的,我明确反对)。就前者,应该是争论那种无偿发钱更合理。显然阁下和多数反对阁下的人士不知道讨论这个问题,你们的争论离题了,在争论凯恩斯与凯恩斯的对立面谁更合理。就这点,我认为应该是凯恩斯与凯恩斯的对立面相结合,部分得发给中间消费,部分得发给终端消费。就后者,我想我的观点是不能反驳的,每个时期发的前必须有个度。在特殊时期发的钱可以超出国民产出的制约,但是还是得有个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9 21:43:00
以下是引用hunter_tong在2008-11-19 15:50:00的发言:

不知道你要说什么,机器取代了人,央行资产负债表就不能保持平衡,这是哪跟哪啊

一个社会的产品和提供产品的能力,每个人的贡献不一样,其索取权当然也应该不一样,贡献越大的人,掌握的钞票也越多,其对经济资源的索取权理应也越大,这也就是张维迎教授在其《为钞票正名》一文里的意思,如果按照人头发钱,就算不是抹煞了贡献的多寡,也是大大将其削弱了,这对那些贡献大的人,是不公平的,如果有这样的预期,又会有谁卖力的干活?还不如就躺在家里的床上,等着日子一到就到政府那领钱就是了,如果没人干活,拿着那一堆纸片,又到哪换东西去?这不过是我们曾经吃过的大锅饭的一个翻版。

诺贝尔奖是不是支持你的观点,这一点不重要,诺贝尔也得遵循基本的事实和逻辑,如果认为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何须去抱诺贝尔的粗腿?

另外你所说的“加工资促进就业”的观点,如果万科已经没有人笑话你了,说明万科没人了或者万科人懒得与你理会了,不说明你的观点就得到了大家的默认,OK?

问题在于贡献大该多得多少,贡献小又该少得多少,而这种实质问题西经一直没有原理说明(基尼系数除外)。如果差别太大,则社会不稳定,如果差别太小就会有阁下说的很多人躺在家里睡大觉。那么阁下和张大教授的错误在那儿呢?本来我们只是要求将收入差别矫正到中间状态,差别不大也不小,可是阁下和张大教授却一定要争论两个极端,并依此反驳我们。这好像不是真诚的学术态度。

至于求心讲的万科事例,我来帮他说明。在社会消费力小于社会生产力(即生产力过剩)的条件下,加工资自然能增加消费,于是能增加生产,从而增加就业。凯恩斯讲的其实就是这么个道理。我是没看过凯恩斯的理论方面的书籍的,只是将马克思的相对生产过剩当字典翻了下,也许我讲错了,是我教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9 21:5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1-18 18:15:00的发言:

所谓“按人发钱”,

(1)若由财政当局发——另一说法就是:财政的再分配功能

(2)若由企业发——另一种说法就是:普遍涨工资

(3)若由货币当局发——即通货膨胀:从货币当局获得货币的人并没有付给货币当局相当的资产。

在(2)中,忽视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而要求企业涨工资,显然是对市场机制的漠视。

在(1)中,财政的再分配功能,是一个“老生长谈”的问题了(几乎只要一提“财政学”,就必然涉及这个问题)。

在(3)中,(货币当局)信用货币的发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可信的”资产准备(建立可靠的信用关系),信用货币也就没有什么信用了。——这句话有些同义反复,但是若想忽略此点,而去想“直接发放”货币,不过是在滥发(用)信用,结果无非是信用“贬值”。

总体来说,工资是与国民总产出正相关的。如果市场机制能够反应这一原则,自然不能漠视(干预)市场机制,问题是你能证明市场机制总是正确反应这一原则吗?理论证明和事实证明都可以。

我可以在理论证明市场在工资上总是失效。这在于买卖双方的供求竞争力度不均衡,工人方的竞争更激烈。工人方由于人数众多,社会地位低,对于绝大多数岗位总有很多人挣着去做。可是资方不是这样,而是正好相反,他总是一个人面临很多工资来求职,资方的竞争激烈程度低些。这样工人的工资总是倾向偏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9 22:26:00
以下是引用曹国奇在2008-11-19 21:59:00的发言:总体来说,工资是与国民总产出正相关的。

“正相关”不等于“正比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9 22:29:00
以下是引用曹国奇在2008-11-19 21:59:00的发言:总体来说,工资是与国民总产出正相关的。

这是谁的经验结果吗?

可否引用一些相关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