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11-21 10:2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1-21 10:05:00的发言:

你这种“改革”,恰恰是想让货币政策变成财政政策。

你自己恰恰不能理解这一点。

呵呵,涉及到定义的模糊地带了。随你怎么说吧,不过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货币政策,但在效果上确实又有财政政策的功能,兼而有之吧。不要咬文嚼字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0:33: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21 9:4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hunter_tong在2008-11-21 9:26:00的发言:

改变传统的央行在公开市场投放货币的制度,通过央行直接按人头给每个人“派现”的方式投放货币。

问题是,你凭什么不劳而获?往简单了讲(至少数量派大致是这么认为的),货币数量和社会产品是“面和水”的关系,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和面,而社会产品是能力和勤奋不同的各个人的劳动成果,每个人的贡献不一样,按人头派现不过是往面里添水,稀释面粉的同时也抹煞了劳动者贡献的多寡,这对那些对社会贡献大的人,是不公平的,是对人财富的偷窃,这和缺乏独立性的央行为财政融资引发通货膨胀,从而形成对私人财富的侵蚀是一个道理,不同的是一个是政府对民众财富的侵占,另一个是部分民众对另一部分民众财富的窃取。

回复:谁不劳而获了?大家发钱一样多,发钱以后的交易是自愿的,你凭什么说是不劳而获,完全是市场行为嘛!如支持按人发钱的西蒙所说的那样,大家发一样多的钱,是基于对人类共有财富的分享,“不仅resources, physical and intellectua中的很大一部分应该被全民共享,而且“social capital”也不应当被少数人独占”。不是不劳而获的问题,而是独霸独享的问题。在中国,明明是全民所有的资本,却被官僚们霸占着,把这部分拿出分红有何不可?有何道义上的瑕疵?

在目前的制度下,拥有货币发行权的央行并非不劳而获,甚至谈不上“获”,因为央行作为事业单位,根本没有逐利的必要,从一开始我就指出你看到央行编制了资产负债表就认为央行在利用其货币发行者的地位营利是错误的,而央行有维持货币币值对内和对外稳定的责任,而要维持币值稳定,就需要央行资产负债表里资产栏是实打实的,或许永远不会动用,但这不代表就不需要,正如前几年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时,有人说“现在的外汇储备已经是给人看的而不是用的了”一样,但这不代表说因为央行不会试用,就可以任意动用,如果别人看不到,就可能引发对你货币的攻击,到时你拿什么应战?东南亚各国,墨西哥,俄罗斯这些国家的经历,还不够说明问题吗?这里说的有些远了,但也并非和话题完全不相关。同样,每个人获得有购买力的货币都是社会对其贡献的回馈,也不是不劳而获,如果你认为高收入者收入多了,与其社会贡献不一致,那只是社会体制的问题,和货币制度八竿子打不着。

回复:只有资本项目流出管制,墨西哥、阿根廷的情况就不会在中国发生。

我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5位诺奖得主支持按人发钱,不是我强拉人家,使人家主动来支持的。米德写了两本书,西蒙在波士顿评论上发了文章,solow给发钱的书作了序,弗里德曼的负所得税就是基本收入,而哈耶克主张基本生存保障。第二就是财政政策环是货币政策?我是主张货币制度改革。

其他的我没时间,难以深入讨论。以后有机会看完整的论文吧。

1、come on,啥事都不干,躺着床上每个月就能领几百块,这不叫不劳而获啥叫不劳而获?难不成我们连对这个词的理解上都存在分歧?何况是否不劳而获,和是否公平,根本是两码事嘛。

好,回到正题。大家喜欢钞票是因为它能换到吃的喝的玩的,如果不能换,拿来擦PG大家都嫌硬。并非大家的钞票一样多了那就公平了,事实上那是最大的不公平,对那些对社会贡献大的人的不公平,因为投放钞票稀释了货币购买力,是对社会贡献大的人的财富的窃取,这么简单的道理,你还要我怎么说?

我算明白了,在你们看来,社会财富就像一座由来就有的金山,随便索取的,央行发钱,人人有份,就像人民公社时代,吃饭时间一到,就端着饭碗到食堂吃饭就是了,这多公平啊。更美妙的是人民公社时代毕竟还要下地干活,现在连这都免了,简直比共产主义还美好。

“在中国,明明是全民所有的资本,却被官僚们霸占着”,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和货币发行制度没有关系,如果你连这点都区分不清楚,还讨论个啥

2、嗯,好像说到了某些人的痛处了,只剩下支支吾吾的诉诸“资本管制”。好吧,对算你对外还能关起门搞资本管制,那么对内呢?我知道如果仅说到这里你可能还不明白我说的“对内”是什么意思,所以我得说清楚点,免得你和我打太极:央行稳定货币币值不仅仅是在外汇市场干预货币汇率,像你说的,搞资本管制,干脆不让你交易,那就万事大吉了。可货币币值还体现为对内的购买力上,一旦发生了通胀,央行拿什么回笼货币稳定币值?还是放任自流?好,反正钱是白得的,谁跑的快谁能换的东西就多,那时恐怕就剩下一群人在银行和商店两头跑了,跑慢了换的东西就少,不划算,共产主义啥都好,就是跑腿累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1 10:47:1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1:37: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21 10:21:00的发言:

呵呵,涉及到定义的模糊地带了。随你怎么说吧,不过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货币政策,但在效果上确实又有财政政策的功能,兼而有之吧。不要咬文嚼字了吧。

晕死. 这个人 永远一涉及到技术问题和细节的定义. 就总是东扯西扯.

你倾向于~~ 确实, 负所得税政策, 基本保障都到你那里被你认为是  支持你按人发钱的依据. 确实太厉害了.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功能本身就有一些相似性.  比如增加财政开支, 和降低利率, 都能增加经济增长(理论上说). 那是不是他们就是一样了.

简直好笑,

我关于货币总量的问题, 和汇率还有货币购买力的影响的问题, 你一个都没有回答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6:58:00
以下是引用hunter_tong在2008-11-21 9:51:00的发言:

坦率的讲,要看懂你在说什么,对我而言有些费力,因为你的很多用语,我没有见过,理解起来很吃力,和你说话有点类似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交流

虽然你的观点我很多因为理解不了而难以评述,但从你过去抛出的部分我能理解的观点-- --比如“现行货币制度是对货币持有者的剥削”(大意如此)-- --看,我觉得没有去花时间理解的必要了,你就自娱自乐的玩你那一套去吧,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剥削”这两个字

以下是引用hunter_tong在2008-11-21 9:51:00的发言:

坦率的讲,要看懂你在说什么,对我而言有些费力,因为你的很多用语,我没有见过,理解起来很吃力,和你说话有点类似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交流

虽然你的观点我很多因为理解不了而难以评述,但从你过去抛出的部分我能理解的观点-- --比如“现行货币制度是对货币持有者的剥削”(大意如此)-- --看,我觉得没有去花时间理解的必要了,你就自娱自乐的玩你那一套去吧,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剥削”这两个字

等你要弄懂的时候你已经老了,我已经死了。不过从求心翻译的资料来看,我国主流经济学家很卑鄙,国外大师们经济思想中的共享部分一直被他们翻译掉了,留下的只是自由市场,而弥补这部分正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有些东西人家早就研究出来了,而我还自以为在创新,你们也看不懂。这究竟是谁的悲哀?!

至于阁下说的我的愿意“现行货币制度是对货币持有者的剥削”,应该是“乘数贷款和有偿发行货币是对大众财富的掠夺”,其中乘数贷款不存在掠夺,是我算错账了,我已经为此写过纠正的文章。但是“有偿发行货币是对大众财富掠夺”的观点未变,所以我要求无偿发行货币。

按人发钱是众多无偿发行货币方式中的一种,我认为更合理的方式是混合方式,比如部分按人发,部分按贫困程度发,部分救灾,部分投资于公共事业和大型事业。这样看来,4万亿全部投资于公共事业和大型事业是很单调的,不好。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央行的货币发行(别将央行的贷款行为扯进来,贷款是发不了钱的,因为要还贷)主要是无偿发给政府,所以货币发行与政府财政支出是不好分离的。求心和你们一直在争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我看还是个让一步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7:22:00
以下是引用hunter_tong在2008-11-21 10:33:00的发言:

1、come on,啥事都不干,躺着床上每个月就能领几百块,这不叫不劳而获啥叫不劳而获?难不成我们连对这个词的理解上都存在分歧?何况是否不劳而获,和是否公平,根本是两码事嘛。

好,回到正题。大家喜欢钞票是因为它能换到吃的喝的玩的,如果不能换,拿来擦PG大家都嫌硬。并非大家的钞票一样多了那就公平了,事实上那是最大的不公平,对那些对社会贡献大的人的不公平,因为投放钞票稀释了货币购买力,是对社会贡献大的人的财富的窃取,这么简单的道理,你还要我怎么说?

我算明白了,在你们看来,社会财富就像一座由来就有的金山,随便索取的,央行发钱,人人有份,就像人民公社时代,吃饭时间一到,就端着饭碗到食堂吃饭就是了,这多公平啊。更美妙的是人民公社时代毕竟还要下地干活,现在连这都免了,简直比共产主义还美好。

“在中国,明明是全民所有的资本,却被官僚们霸占着”,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和货币发行制度没有关系,如果你连这点都区分不清楚,还讨论个啥

2、嗯,好像说到了某些人的痛处了,只剩下支支吾吾的诉诸“资本管制”。好吧,对算你对外还能关起门搞资本管制,那么对内呢?我知道如果仅说到这里你可能还不明白我说的“对内”是什么意思,所以我得说清楚点,免得你和我打太极:央行稳定货币币值不仅仅是在外汇市场干预货币汇率,像你说的,搞资本管制,干脆不让你交易,那就万事大吉了。可货币币值还体现为对内的购买力上,一旦发生了通胀,央行拿什么回笼货币稳定币值?还是放任自流?好,反正钱是白得的,谁跑的快谁能换的东西就多,那时恐怕就剩下一群人在银行和商店两头跑了,跑慢了换的东西就少,不划算,共产主义啥都好,就是跑腿累人


我在前面某贴已经批评你的这个极端学术作风,我觉得阁下应该改。

1:是不是国家每年给你发3000大洋你就不上班呢?

2:目前央行的货币都是无偿发给政府的,由政府支出,所以虽然理论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分明的,但是在讨论实际问题时我们又很难分清这两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7:23:00
以下是引用曹国奇在2008-11-21 16:58:00的发言:

等你要弄懂的时候你已经老了,我已经死了。不过从求心翻译的资料来看,我国主流经济学家很卑鄙,国外大师们经济思想中的共享部分一直被他们翻译掉了,留下的只是自由市场,而弥补这部分正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有些东西人家早就研究出来了,而我还自以为在创新,你们也看不懂。这究竟是谁的悲哀?!

至于阁下说的我的愿意“现行货币制度是对货币持有者的剥削”,应该是“乘数贷款和有偿发行货币是对大众财富的掠夺”,其中乘数贷款不存在掠夺,是我算错账了,我已经为此写过纠正的文章。但是“有偿发行货币是对大众财富掠夺”的观点未变,所以我要求无偿发行货币。

按人发钱是众多无偿发行货币方式中的一种,我认为更合理的方式是混合方式,比如部分按人发,部分按贫困程度发,部分救灾,部分投资于公共事业和大型事业。这样看来,4万亿全部投资于公共事业和大型事业是很单调的,不好。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央行的货币发行(别将央行的贷款行为扯进来,贷款是发不了钱的,因为要还贷)主要是无偿发给政府,所以货币发行与政府财政支出是不好分离的。求心和你们一直在争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我看还是个让一步的好。

你自己瞎说也说的太离谱了吧.

我自己就是在国外读书的,收上教材每一本都是英语原版的. 论坛上直接看英语原版教材的人就一直不少, 哪里就翻译成只剩下自由市场.你自己把证据找出来好吧.

至于翻译, 你自己到AER,QJE 这些上面去好好看看, 拜托.

什么都不知道就在丢人现眼.

忘记了,曹国奇是不懂英文的, 也更加不看书,不看教材, 论文就更加别说的.    所以不应该去对你要求太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7:37:00
以下是引用曹国奇在2008-11-21 17:22:00的发言:

2:目前央行的货币都是无偿发给政府的,由政府支出,所以虽然理论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分明的,但是在讨论实际问题时我们又很难分清这两者。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21 10:21:00的发言:

呵呵,涉及到定义的模糊地带了。随你怎么说吧,不过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货币政策,但在效果上确实又有财政政策的功能,兼而有之吧。不要咬文嚼字了吧。

那不妨请曹院士和党所长说说自己认为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论定义应该是什么?

反正不会是,有钱的就叫货币政策,财政局的政策就叫财政政策吧?

[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7:41:00

winston1986:我也没忘记你是海归。

我只是以求心的说辞和我国主流书籍和言论为依据,至于阁下在国外看了多少书,不重要,也不足为据。

我对《资本论》是比较了解的,其英文、法文、俄文和中文差异就很大,其中中文部分至今还在修改和增补。

阁下也只是看了英文啊,你抛什么抛?你能证明求心说的不是真吗?能证明我国主流翻译、教授和应用了求心说的这些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1 17:46:1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7:46:00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283601.html?fr=qrl

一、货币供应、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一)货币供应

1. 货币供应量的内涵和外延

根据传统的定义,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在现代的意义上,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某一时点上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货币和执行 货币职能的金融资产的总和。从统计上看,货币供应量包括中央银行的现金发行和金融机构的负债项目。现金具有绝对的流动性,金融机构的负债项目的流动性较 低。

货币层次的划分:世界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以便中央银行控制有所侧重,具体为:

M0=现金(通货)

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M4=M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M5=M4+政府短期债券和储蓄券

M6=M5+短期商业票据

其中,对M1到M3的监测和调节被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所采用,比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最看重M2,英格兰银行则注意M3,而日本银行强调的是M2+CDs。

2.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是决定货币供给的主体:传统和现代货币理论有的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有的认为是内生变量。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货币供 应量并不仅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愿和决策,也取决于作为货币需求者的大量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决策,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创造出 来。因为,第一,现代的现金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个别国家由财政部发行)。第二,商业银行本身具有存款货币的创造能力;第三,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能力受 中央银行决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限制;第四,中央银行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

(二)基础货币

1. 基础货币的定义

指流通中的现金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表现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是货币性负债总额。根据复式记账原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对应的是,基 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对外资产净额+政府债权资产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其他金融资产净额。

中央银行资产总额增减带动基础货币量增减:在中央银行的资产中,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基础货币量的变化则取决于各项资产增减变动相互抵消后的净值。 基础货币是社会各金融机构创造信用的基础,因为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变动制约着银行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动;中央银行可以借创造基础货币的多少,实 现货币政策目标。

2.影响基础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性负债,并对应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资产。中央银行对外资产和负债。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其他因素。其他资产与基础货币量反方向变动。

中央银行对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对外资产负债取决于经济中各部门对外的经济活动,如商品的进出口、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等。财政的收支活动与国家预 算及财政政策的执行紧密相关,对于这两个因素,中央银行只能借其他的政策措施间接控制。中央银行能够直接决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增减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 构的资产。

(三)货币乘数

1.货币乘数的定义

指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即 m =ΔMs/ΔB 其中, m表示货币乘数,ΔMs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值,ΔB 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化值。

货币乘数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即使在短期内也是经常发生变化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和控制影响这些被观察和预测到的因素。

2. 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

包括 通货比率或现金比率c、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t以及超额准备金比率re,其中,现金比率c的变化对货币乘数有两方面的影响。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t以及超额准备金比率re上升,则导致货币乘数变小,反之则反是。

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的因素:现金比率c要受收入水平的高低,用现金购买或用支票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多少,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地下经济规模 的大小,社会的支付习惯,银行业即信用工具的发达程度、社会及政治的稳定性、利率水平等。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受公众的资产偏好,银行的存款利率高 低,以及公众通货膨胀预期。超额准备要受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即生息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借入准备金的成本,主要是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高低,商业银行 的流动性;法定准备金率为中央银行决定。所以货币乘数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财政、企业以及个人共同作用的结果。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关 系: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同方向正比例的变动关系。只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财政、企业、个人等的经 济行为较为稳定时,货币乘数值的变动幅度和变动趋势才能保持相对稳定。

二、货币政策标的

(一)货币政策标的含义

所谓货币政策的标的,即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中为考察货币政策的作用,在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设立的一些过渡性指标。这些过渡性指标的预期实现值,一般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二)货币政策标的选择及其原则

货币政策标的的选择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适宜的货币政策标的,一般要符合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和适应性五个原则。

(三)可选择的货币政策标的

1.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稳定币值之间的较高相关性:基础货币数量变动会直接改变借款主体的金融资产总量及其结构,致使货币供给总量发生波动,从而影响市场利率、 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的预期及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对比关系,拉动物价水平上升或抑制物价水平下降,从而把物价水平稳定在货币政策目标的均衡值域以内。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作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基础货币的发行要受资产负债表上各科目变动的影响,如资产方的中央银行对财政和商业银行贷款,以及黄金 外汇占款;负债方的中央财政金库存、邮政储蓄存款等项目。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影响对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中央银行未必能完全控制财政借款,因为 财政的先支后收、支大于收透支方式,迫使中央银行被动地增加货币发行,但可以预测财政借款的变动趋势。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基础货币是较好的货币政策标 的。

2.利率

选择利率作为标的的考虑:经济货币化程度较高国家主要盯住以国库券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利率。国库券是纽约、伦敦等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交易对象。政府 对它的买卖可以传导影响整个市场利率。短期利率的另一个代表是再贴现率,它是一种官定利率,反映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由于中央银行在任何时候都 可以观察到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及其结构,而且再贴现率、国库券利率以及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等本身都为中央银行自主决定,因此利率具有很好的可测性、可控 性。同时,利率为经济运行所决定,也反过来影响经济的运行,所以与经济运行的相关性也很好。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标的不足之处:影响利率的因素很多,除货币政策调节外,资本收益率、企业和居民行为预期,甚至某些重大政治事件都可能成为市场利 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所以,人们很难准确判断和区分利率的变动是金融政策的效果,还是其他偶然外生效果;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能够观察和控制的是名 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之间又有很大的背离,这就降低了利率作为观测指标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其他指标来弥补利率的不足。

3.货币供应量

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标的的考虑:首先,现代信用社会,社会经济活动可以抽象为实物运动和货币运动两个过程,货币运动与实物运动的不相适应 就会造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其次,货币供应量的各层次分别反映在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进行测算和分析。第三,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 标的比较便于操作,所以它具有相关性、可测性和可控性。

4. 存款准备金

选择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标的的考虑: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能够容易地从自身的账目中计算汇总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总量,也 能够从商业银行的定期报告或特别报告中计算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数据。中央银行有权制定和更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以该指标可控性和可测性很强。

存款准备金为标的的局限:商业银行保有多少超额准备金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行为决策,中央银行对其只有间接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同时,货币乘数很不稳定,难以准确估测。其可控性和相关性不足。

5. 股权收益率

选择股权收益率作为货币政策标的的考虑: J·托宾等经济学家认为,应当以股权收益率替代利率。所谓股权收益率是指投资于企业股票所获得的收益率。他们认为,货币供给增加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水 平,这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主要途径。现有投资品的价值与股权资本在证券市场中的价格以及股权收益率的变动密切相关,以股权真实收益率的变动作为一个指标 的明显优点,在于它的变动可以随时捕捉和观察。方法就是将股权资本的市场价格指数与新投资品的价格指数相比较,如果货币政策能使前者的增长幅度大于后者, 则说明中央银行采取了鼓励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过,由于股权收益率作为货币政策标的本身还存在许多未澄清的问题,而且也只适用于以直接融资为 主体且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因此迄今为止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基本问题

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即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能否有效地贯彻中央银行的意图、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但取决于货币传导机制自身的构成和规范程度,也取决于传导机制所处的外部环境。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货币政策作用或传导过程包括经济变量传导和机构传导。经济变量传导的主线是:货币政策工具____货币政策标的____最终目 标;机构传导的体状况是:中央银行____金融机构(金融市场)____投资者(消费者)____国民收入。这两条链条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即中央银行通 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或间接调节各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和金融市场的融资条件(数量、利率、政策等),进而控制全社会货币供应量,使企业和个人调整自己 的经济行为,整个国民收入也随之变动。

四、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

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控效应,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确定适宜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标的,最后作用于与货币政策目标相应的实际经济变量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而实现的。

(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在其作用空间对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促进程度。其一,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及其变动与宏观经济总量调控和结构优化之间 的相关程度,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实质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所起的作用是大是小;其二,中央银行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住货币供应量。

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紧密相关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规范、顺畅,货币政策应该是有效的。但从实践来看,货币政策仍具有局限性。

一般认为,导致货币政策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

1.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主要包括认识时滞、决策实时滞和效应时滞。时滞是客观存在的,其 中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可以通过各种措施缩短,但不可能完全消失;效应时滞则涉及更复杂的因素,一般是难以控制的。时滞的存在可能使政策意图与实际效果脱 节,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货币流通速度变动是货币主义以外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限制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他们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性表现在,货币流通速度 中的一个相当小的变动,如果未曾被政策制定者所预料并加以考虑,或估算这个变动的幅度时出现小的差错,就有可能使货币政策效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使 本来正确的政策走向反面。从而给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带来限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7:50: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11-21 17:37:00的发言:

那不妨请曹院士和党所长说说自己认为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论定义应该是什么?

反正不会是,有钱的就叫货币政策,财政局的政策就叫财政政策吧?

[em01][em01]

如果我要回答你,在网上一搜就能回答你。以后提问放聪明点,要注意杜绝我这种懒惰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7:53:00
姑且使用159楼的定义吧
LZ的提议的确不符合中央银行操作的惯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7:59:00
以下是引用银月alone在2008-11-21 17:46:00的发言: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283601.html?fr=qrl

一、货币供应、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2.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是决定货币供给的主体:传统和现代货币理论有的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有的认为是内生变量。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货币供
应量并不仅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愿和决策,也取决于作为货币需求者的大量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决策,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创造出
来。因为,第一,现代的现金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个别国家由财政部发行)。第二,商业银行本身具有存款货币的创造能力;第三,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能力受
中央银行决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限制;第四,中央银行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

(二)基础货币


谢谢阁下良苦用心,不过按照我的理论补充一条:第五,减去同时期公众的乘数还贷。

完善的货币理论应该用流量描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8:01:00
LZ感觉将生产出售给美国的产品的资源用于生产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
中国会发生通货紧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8:07:00
也许LZ想谈谈LZ的策略与一般的货币扩张策略的差别,
并至少评估一下间接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8:16:00

版主反映太太过强烈了吧。。。

如果觉得这个观点不合理,

也请提出具体的地方,

来到论坛就是个求同存异、互相学习的,

而不是一上来就说人傻瓜、白痴、fool完全否定。

虽然我承认你们的理论水平很高很专业,

但是这样的行为对论坛没有什么好处(如果你们认识到自己是版主)。

人身攻击在其它论坛也是要被封id的,难道人大经济论坛支持互相攻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1 18:18:0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8:21:00

比方说2万亿的铁路。同样的2万亿,用于投资以后,按照目前的分配比例,大概能有10% 转化为消费需求,也就是2千亿。但是,同样是2万亿,如果按人发钱,大概能有80%会转化为消费需求,也就是1.6万亿。

发给手里的话,存起来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8:27:00
一般民众对出口给美国的产品不感兴趣应该并不是
赠送给民众每人3000元人民币可以解决的
理论上来说,
1-2个行业的衰退也许并不会造成全面的衰退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1 18:33:4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8:28:00

现在大搞基建工程是有原因的:

这是见效最快最直接的办法,因为现在市场根本不是缺钱,而是缺流动性,

穷人不管怎样绝大部分仍然是穷哈哈(在没有社会保障的前提下发钱也只会储存起来),

而搞工程可以吸引手中持币观望的富人进入投资,

刺激经济,促进就业,立杆见影,当然是政府救市的第一选择。

现在中国要做的就是:

等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回暖恢复进口。

中国(贫富分化世界前列,绝大多数为穷人)的内需短期内是不可能吸收巨大的制造产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8:30:00
以下是引用曹国奇在2008-11-21 17:50:00的发言:

如果我要回答你,在网上一搜就能回答你。以后提问放聪明点,要注意杜绝我这种懒惰行为。

问题是,你从网上(一搜)找来的,要比你们上面总结出来的,还要正确很多,那说明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8:36:00

支持。。。。。。。。。。。。。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22:17:00

宏观经济学本来就不完善,各有各的道理,没有真理。

按已有的理论制定的政策效果未必比最简单的想法制定政策的效果好。

支持LZ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23:03: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11-21 18:30:00的发言:

问题是,你从网上(一搜)找来的,要比你们上面总结出来的,还要正确很多,那说明什么呢?

我的理论根本不是主经的套路,那些定义正确与否,了解与否,有多大意义?早就有人说过,如果我的货币无偿发行原理是对的,主流货币理论要改写。

我是支持按人发钱,因为这是无偿发行货币中的一种方式。但是你要与我争论,那些问题会是很基础的,你没有点基本功和想象力恐怕不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1:09:00

按人发钱的说法,呵呵,超出我的理解。

似乎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我只关心商业,经济。

不过有一个疑问,这个提法,到底是在说要搞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还是要搞私有化?没明白。也不想明白。

这样一想,更加没有必要讨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15:42:00

在这个不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3 14:59:00
hehhe   bucu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4 18:55:00
以下是引用曹国奇在2008-11-21 16:58:00的发言:

等你要弄懂的时候你已经老了,我已经死了。不过从求心翻译的资料来看,我国主流经济学家很卑鄙,国外大师们经济思想中的共享部分一直被他们翻译掉了,留下的只是自由市场,而弥补这部分正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有些东西人家早就研究出来了,而我还自以为在创新,你们也看不懂。这究竟是谁的悲哀?!

至于阁下说的我的愿意“现行货币制度是对货币持有者的剥削”,应该是“乘数贷款和有偿发行货币是对大众财富的掠夺”,其中乘数贷款不存在掠夺,是我算错账了,我已经为此写过纠正的文章。但是“有偿发行货币是对大众财富掠夺”的观点未变,所以我要求无偿发行货币。

按人发钱是众多无偿发行货币方式中的一种,我认为更合理的方式是混合方式,比如部分按人发,部分按贫困程度发,部分救灾,部分投资于公共事业和大型事业。这样看来,4万亿全部投资于公共事业和大型事业是很单调的,不好。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央行的货币发行(别将央行的贷款行为扯进来,贷款是发不了钱的,因为要还贷)主要是无偿发给政府,所以货币发行与政府财政支出是不好分离的。求心和你们一直在争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我看还是个让一步的好。

好吧,咱也不和你纠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定义问题,只要能解决政策公平性,可操作性以及效率的问题,我们就姑且认为定义是不重要的

你比求心好一点点的地方,在于你还没有到要求“按人头平均分发货币”(所谓货币发行权归人民是也)的荒谬程度,但问题是你所主张的向贫困人群和灾区“发放货币”的政策,其效果完全能被财政政策所囊括,如果说滥发货币造成的通货膨胀是对所有人的征税的话,财政手段下的征税,可以做到对具体的人征具体的税,支出也可以具体的定向支出,更能解决你们所谓的公平性问题,现实情况也正是这样的:富人的税率等级更高。

“目前央行的货币发行主要是无偿发给政府”,谁告诉你是这样的?中央银行法白纸黑字“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难道您不知道该去搜来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4 23:39:00
以下是引用hunter_tong在2008-11-24 18:55:00的发言:

好吧,咱也不和你纠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定义问题,只要能解决政策公平性,可操作性以及效率的问题,我们就姑且认为定义是不重要的

你比求心好一点点的地方,在于你还没有到要求“按人头平均分发货币”(所谓货币发行权归人民是也)的荒谬程度,但问题是你所主张的向贫困人群和灾区“发放货币”的政策,其效果完全能被财政政策所囊括,如果说滥发货币造成的通货膨胀是对所有人的征税的话,财政手段下的征税,可以做到对具体的人征具体的税,支出也可以具体的定向支出,更能解决你们所谓的公平性问题,现实情况也正是这样的:富人的税率等级更高。

“目前央行的货币发行主要是无偿发给政府”,谁告诉你是这样的?中央银行法白纸黑字“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难道您不知道该去搜来看看?

首先,我们说发钱不是指乱发钱,而是指应该发的那部分钱,是指这部分应该发的钱该怎么发。

“目前央行的货币发行主要是无偿发给政府”,由于这个问题在世界各国都是半透明,我没有足够证据支持,你也没有足够证据反对。比如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突然发现美国发了这么多钱出来了,以前我们可没有证据发现这个问题。

至于银行法,好像也有“其购买的黄金、外币归国库所有”这样的条款,国库应该是政府管的吧?外汇投资公司也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而不是央行批准成立的。这个问题离题太远,不谈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5 00:30:00
我是刚学经济的,那篇文章好有意思!按人发钱?我真的很是希望这样!哈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5 0:32: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5 04:45:00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06/30/content_8464131.htm
 
 全球一共存在多少美元?其分布在何处?又是如何分布的?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的认清美元。

    美国境内美元存量的统计口径包括了M0(流通中的美元现钞)、M1、M2、 M3(广义货币),截至2007年底,美联储发行的流通中的美元现钞有7743亿美元,加上活期储蓄以及旅行支票后的M1为1.4万美元;同期公布的M2 数据为7.5万亿美元,最广义货币统计口径M3美国于2005年始停止公布(2005年最后公布数据为10万亿美元),估计在2007年底同口径可以达到 12万亿美元。另外在欧洲货币市场上派生出的欧洲美元存款,按照前述方法预估,其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因此,全球市场上的广义美元货币总量约在16万亿美 元以上。

    根据美联储及相关学者的统计,由于个人旅游出访小额携带、官方海关运输出境、地 下走私出境等因素,有60%的美元现钞(约4500亿美元)在美国境外流通,这部分流出的美元所带来的货币替代、潜在流动风险等问题也经常被人关注。除此 之外,美国境内发行的美元存款货币均存在于美国境内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至2007年底,美国对外负债中的“货币当局、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栏目下的“货币 与存款”金额1.8万亿美元,该部分可以近似认为是外国政府与居民持有的美国境内美元外汇存款(不包括欧洲美元)。因此,在12万亿美国境内发行的美元 中,约有2.25万亿美元为境外居民所持有。

    美国境内美元存量表现出的显著特点是:高货币乘数和高流通速度。从货币乘数而 言,美国国内M3/M1、M2/M1的比例在全球几乎是最高的,尤其是在1990年代以来该比例呈快速上涨之势;同时,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也超出一般国家 水平,广义美元货币存量与美国GDP的比率在全球属于较低的国家之列。因此,若以正常的货币流通速度判断,对于美国的实体经济而言,美元并未有过量发行之 赚。

    对于美国及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可能并不在于美元的存量规模,而是在于美元的巨额流量不断改变着美元货币的境内外持有人结构,进而影响了美元国内货币功能的正常发挥。

    从1960年至2007年第三季度的48年内,美国因贸易赤字而向外国居民净支付 了6.5万亿美元(48年间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2万亿美元)。同期,美国因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银行放款、持有外国资产等投资活动,向外国支付了 9.1万亿美元。因此,在此期间美国总共对外支付了15.6万亿美元。

    外国政府和居民在取得了上述美元后,通过对美国的国债投资、证券投资、存入美国 银行等投资或储备活动,将15.2万亿美元变成了美国国内的各种美元资产。但在15.2万亿的美元资产中,除了2.5万亿的直接投资外,其余85%均以有 价证券或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而两者收支的差额约4000多亿美元主要是在境外流通的美元现钞。

    为此,笔者认为,第一,从美元的存量结构看,在美国境内,M3/GDP、M2 /GDP的比重都属于低的国家,因此表面上美元并未过量发行;对于在美国境外流通的美元,除了欧洲美元对国际资本流动性影响仍需要进一步论证外,境外流通 的4500亿美元现钞,由于持有人结构较分散、个人持有金额不高,并以纸币的形式流通,对金融市场及世界经济的影响较有限。

    第二,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账户的原理,美国的美元流入与流出总是平衡(除了美元现 钞流出外),但是随着累积规模的超速扩大,维持这种平衡的风险越来越大,存在很多人称之为“恐怖的平衡”。美国国内及国际的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平衡的格 局,进而直接影响国内外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第三,美元的国际流量改变着美国国内的资产与债务持有人结构。美国以美元结算手 段支付其贸易赤字,使得越来越多的境外居民持有美国境内的美元存款或者是购买相应的美元资产。美国资产结构中,境外居民的持有比例不断升高;而与此相反的 是,美国国内居民因消费过度,债台不断高筑。

    因此,正是巨额的流量恐怖平衡及其导致的存量持有人结构变化,逐渐累积起了美元的货币风险,而这一风险的产生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硬通货地位是分不开的。(陆军荣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5 04:49:00
美联储上一次创造美元是什么时候?-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5 4:56:0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