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11-20 17:10:00
以下是引用银月alone在2008-11-20 15:59:00的发言:
若将生产出售给美国的产品的资源用于生产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
赠送给中国民众5000亿美元也许并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总算有人说句沾边的话啦。

道理上还不错,但是只有发消费券,才能保证这些钱去买这些东西。

如果发钱,恐怕普通百姓不会正好买这些的。

而且,还是会引发通胀。

还有,中国出口的商品种类很丰富,不是每一样都能日用的,希望你不要想的太简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18:36:00
人力资源与资源有什么差别吗?
理论上来说,
若投资策略完美的话
应该并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当然了,
也许这并不是HUMAN或中国的市场可以做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19:31:00
以下是引用hunter_tong在2008-11-20 16:47:00的发言:

你说了半天,如果我没有误解你的话,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问题:不承认非人力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

打个比方,生产同一批东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让一万个人来手工生产,另一种是你所谓的资本家投入一千万引进一条机器人生产线,只雇佣5个工人管理或者索性根本不需要工人管理,是不是手工生产出来的那批产品,其价值就是5个人生产出来的2000倍了呢?

你确的误解了。我不是马克思,你在按马克思的理论理解我的理论。希望阁下还是去看看我的价值第一定律,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85175-1-1.html 。

我是定义价值是财富的量,所以两种方式下的价值一样多。至于怎么分配这些价值那是分配理论要说明的,由价值第三定律 q=Qr/R 作统一说明。就一般而言,如果没有机器参与则是一万个人共同分配这些财富;如果是机器参与,则是机器和5个人一起共同分配这些财富。

在我的理论下,机器和人是不同类的,它们的依靠的分配法则不同。机器是按“投入+利润”方式分得其财富的,多余的才是那5人一起分。人是依照“平均法则+按劳分配”分割共同的财富。

这里问题是利润率该为多少才合理?我在上贴说过,这个问题我没有能力回答。用按贡献分配等等分配法则也不可能回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0 19:42: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20:36: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20 15:38:00的发言:

有人要谈货币,很好。

各位究竟对名目主义(chartlism)有多少了解?对货币的本质究竟如何看待?你们接触过哪些文献?或者,你们的货币理论来源于哪一本教材,告诉我。

黄达的教材刚刚知道对货币的需求里有“资产需求”这一项,你们知道不知道。

我在翻译东西,如果你们谁答应帮我翻译,我就慢慢跟你们聊,一个一个回答问题。

至于就业问题的文献,如果你们特想看,可以自己搜一下我写的东西。

只说一点:这根本不是在正面面对问题。

仅此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21:15: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20 16:36:00的发言:

有些人想看的文献已经贴出来了。

看完后,希望你们这些“学院派”对“民经”们给点尊重。虽然“民经”们讲不出大道理,但人家联系实际、认真思考,基本判断不会出错。而你们这些“学院派”,抱着几本教科书不放,基本上丧失了对事物作出基本判断的能力。而且,由于中毒太深、被主流洗脑过度,已经很难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甚至你们根本就称不上“学院派”,知识更新速度太慢,不看文献,就知道啃几本陈旧的教科书,于是,就变成了真正的民经。

说这些,不如直接回答前面几个问题。

(按常见的传统)上升到这个层面,是最后一招了。

指出在基本原理上的模糊,被说成“抱着几本书不放”,这是常见的招数,但并不是脱身的好办法(已经屡见不鲜了)。

“联系实际”可不是靠嘴皮子的。大家都可以说自己“时时处处联系实际”,有意义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21:3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1-20 21:15:00的发言:

说这些,不如直接回答前面几个问题。

(按常见的传统)上升到这个层面,是最后一招了。

指出在基本原理上的模糊,被说成“抱着几本书不放”,这是常见的招数,但并不是脱身的好办法(已经屡见不鲜了)。

“联系实际”可不是靠嘴皮子的。大家都可以说自己“时时处处联系实际”,有意义吗?

我的理解

按人发钱:

财政当局类似于退税的做法,不过钱不是退给上税的企业或个人,而是平均分给每一个公民。

理论上这种再分配有助于提高穷人福利,保障他们一定的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



可能存在的不足

1 懒汉增加

2 降低企业积极性

3 无法持久

4 在原本没有社会保障的国家不适用 

请各位先生多指教。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21:39:00

楼上似乎没看懂人家的意思,是直接由央行发行纸币,进入流通。

按人头一人一份。

不是带有补贴性质的财政支出,专门针对穷人的那种。(美国的食品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22:2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1-20 20:36:00的发言:

只说一点:这根本不是在正面面对问题。

仅此而已。

不是我不愿与你们讨论问题,而是我希望不要局限在课本里讨论问题。你们一上来就说我们是“民经”,拿着书本套我们的观点,以为我们从来没看过书。把讨论的范围局限在书本里的那点abc上,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能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我是非常愿意和你们讨论的,我也是非常愿意去看书的。但,书上没有。

因此,你们要么像“民经”一样直接面对问题,踏踏实实谈问题,要么跟我一起翻文献,看人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把目光放远一些。感觉你们还达不到翻文献这个层次,是不是?如果达不到,就回到“民经”层次吧,实践出真知,中国人不比老外笨,只要认真思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我思考的几个问题,投稿给人家,人家说早就有人发过类似文章了,但国内却当成异端邪说——如工资与就业的关系。因此,我现在退化了,不思考了,一有想法,就翻文献。前几天和左大培谈增长理论,问他对“需求增长理论”(没听过吧!)有没有研究。本来我想写论文的,现在不敢写了。回来赶紧翻文献,就翻到了帕利的文章,跟我观点非常一致——我就翻译给大家了——我也懒得再研究了。帕利Thomas I. Palley有很多好文章,你们自己搜来看一下。

我认识很多“民经”,人家对问题的判断比你们学院派准确多了,虽然不深入,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起码大方向是对的。但你们,守着课本,门都没有摸着,缺乏哪怕最基本最基本的判断能力。

货币问题,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没法谈。起码你们对名目主义有点认识了,大家才能进一步谈。要想提高水平,一是积极向民经学习,独立思考,二是看文献,书本太陈旧,脱离实际太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3:01:00
LZ的意思是
若将生产出售给美国的产品的资源用于生产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
中国会发生通货紧缩
之后中国政府以赠送给民众现金的名义增发
相当于5000亿美元的人民币?
使用这个策略的话,
至少一般收入的民众应该会在数月之内为避免衰退付出代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1 3:04:5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3:07:00
感觉这个策略的无聊之处在于
赠送给民众一些预期会贬值的现金-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3:33:00
以下是引用银月alone在2008-11-21 3:07:00的发言:
感觉这个策略的无聊之处在于
赠送给民众一些预期会贬值的现金-_-

人家认为,美圆都会贬值的. 所以 我们也继续多发点也没有坏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3:46: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20 22:23: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1-20 20:36:00的发言:

只说一点:这根本不是在正面面对问题。

仅此而已。

不是我不愿与你们讨论问题,而是我希望不要局限在课本里讨论问题。你们一上来就说我们是“民经”,拿着书本套我们的观点,以为我们从来没看过书。把讨论的范围局限在书本里的那点abc上,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能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我是非常愿意和你们讨论的,我也是非常愿意去看书的。但,书上没有。

因此,你们要么像“民经”一样直接面对问题,踏踏实实谈问题,要么跟我一起翻文献,看人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把目光放远一些。感觉你们还达不到翻文献这个层次,是不是?如果达不到,就回到“民经”层次吧,实践出真知,中国人不比老外笨,只要认真思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我思考的几个问题,投稿给人家,人家说早就有人发过类似文章了,但国内却当成异端邪说——如工资与就业的关系。因此,我现在退化了,不思考了,一有想法,就翻文献。前几天和左大培谈增长理论,问他对“需求增长理论”(没听过吧!)有没有研究。本来我想写论文的,现在不敢写了。回来赶紧翻文献,就翻到了帕利的文章,跟我观点非常一致——我就翻译给大家了——我也懒得再研究了。帕利Thomas I. Palley有很多好文章,你们自己搜来看一下。

我认识很多“民经”,人家对问题的判断比你们学院派准确多了,虽然不深入,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起码大方向是对的。但你们,守着课本,门都没有摸着,缺乏哪怕最基本最基本的判断能力。

货币问题,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没法谈。起码你们对名目主义有点认识了,大家才能进一步谈。要想提高水平,一是积极向民经学习,独立思考,二是看文献,书本太陈旧,脱离实际太远。

 

 

 

一直以来最不塌实谈问题的就是你自己而已. 总是把一大堆无聊的东西都扯到一快去.

而且我一直以来最看不起就是书没有读多少, 论文也没有读多少, 连定义都没有搞清楚,但是就大谈特谈的人.  甚至还扔出很多极端无聊的东西.

但是到根本上,这个人是连货币和资本都没有分清楚, 简直是让人觉得好笑.

把一个支持金本位的经济学派代表人, 硬说成支持他的按人发货币理论支持者.  把退税或者财政补贴说成是货币增发.

这样的无耻确实是让人汗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3:57:00

而像澳门和香港的派 糖政策, 就是把政府用不完的财政赢余, 一次性发放回去, 顶多就是增加了货币的流动性或者是利用效率.

但是完全不影响央行的资产表.  这样的财政做法, 一直以来都有,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的.

而且这些措施都是一次性的, 更不会影响到货币的购买力和汇率(先忽略粘性影响)

和你那种每年每月分钱, 胡乱的增加货币发行量根本就完全不同一回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1 4:08:4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4:04:00
理论上来说,
以增发货币来处理通货紧缩应该没什么问题
感觉中国的市场不够正确呢
若以政府计划来平衡生产力与民众的购买力的话,
也许需要神学的策略-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4:35:00

还有国外那些左翼政治家和政党,简直就是发展的绊脚石, 再加上一些所谓的环保团体, 简直是让人觉得恶心.

左翼整天喊增加福利,提高最低工资. 甚至投入科研和技术,基建都反对,说不如把钱给派了. 甚至极端起来就是反对技术的革命和革新. 比如百货商店提供自动化服务,工会就跑出来反对.

而个别的维权团体和环保组织,任何一个建设,他们都是大规模反对, 简直让人无语,对于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人类回到原始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7:07:00
以下是引用银月alone在2008-11-21 4:04:00的发言:理论上来说,以增发货币来处理通货紧缩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里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增发货币的方式(具体的货币扩张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7:34:00
以下是引用银月alone在2008-11-21 3:07:00的发言:感觉这个策略的无聊之处在于:赠送给民众一些预期会贬值的现金

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它破坏了信用货币体系的基础。

指望失去货币信用基础的货币当局去“拉动经济”,无异于缘木求鱼(或者假设天下苍生都如同作者那样不懂货币原理)。

为什么不能让货币当局直接为财政当局融资(另一种常见的说法就是,不能用印钞票的方法弥补财政赤字)?

楼主的做法,本质上等价于让财政当局直接从货币当局那里拿到钞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7:40: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20 22:23:00的发言:我思考的几个问题,投稿给人家,人家说早就有人发过类似文章了,但国内却当成异端邪说——如工资与就业的关系。

不要在这里混淆问题。

“类似文章”,是什么文章?

阁下分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了吗?

到现在,从来未有明确回答。

还是这句话:继续扯来扯去,不如直接回答一个问题。

“工资与就业的关系”,是很不严格的说法——并不是说这种说法不能提,关键是,要给出具体表述,而非泛泛而谈(否则这样的提法空洞无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7:43:00
货币当局(作为货币政策执行者)能做的,并不是为社会创造资产,而是改变社会中资产的流动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7:44:00

按人发钱,主帖明明说了是货币政策,你们非要说成是财政政策,还说人家不明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区别。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你们这些人认为人家是民经,先入为主。

既然说是货币政策,那就一定是货币政策。原因是人家讲这些钱应该由央行来发,改变货币投放的渠道。还须说明,虽然现在发钱的很多,但都是财政政策的范畴,不可持续,量有限。只有把发钱从理论上扩展到货币政策,以生产过剩作为发钱的物质基础,才能拓宽发钱的资金来源。

以生产过剩为基础的社会分红

Social Dividend based on Overproduction

广州求心经济研究所 党爱民

 Aimin Dang (Guangzhou Qiuxin Economics Institute)

 

[内容摘要]目前,由政府给国民发钱的事例很多,但其资金来源仍然非常有限。本文认为,以生产过剩作为社会分红的物质基础,通过货币制度改革,不仅可以充分拓展社会分红的资金来源,还可以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基本矛盾,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instances in which the governments distribute money to the citizens worldwide, but the sources of fund are still limited. This paper thinks, the social dividend with overproduction as the material basis can not only fully expand the fund source for social dividend, but thoroughly resolve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of capitalism overproduction through monetary system reforms, to gradually realize socialist public ownership. 

[关键词]社会分红,生产过剩,货币制度改革,社会主义,基本收入

[Keyword] Social Dividend, Overproduction, Monetary System Reform, Socialism, Basic Income

[JEL code] P11P21E58

3.1 以生产过剩作为社会分红的来源

本文要论述的社会分红,其资金来源与本文第二节提到的两项有很大的区别,它的资金来源不仅包括财政盈余和公有企业利润,还可以来自中央银行。这项社会分红的设想着眼于生产过剩的现实,认为只要有生产过剩,就可以透过改革货币制度,给国民分红,从而消化生产过剩,化解经济危机,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社会造福。

Many analysts agree that overproduction is a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capitalism. 虽然现代资本主在克服生产过剩方面作出了各种努力,但始终没有摆脱生产过剩的痼疾,只不过是在生产过剩的形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最早期的生产过剩的形式是产品过剩,它起因于大规模的无计划的生产。当企业按照订单生产以后,产品过剩的情形得到缓解,于是,生产过剩的形式就转化为由投资过度引起的产能过剩。当政府干预过度投资以后,产能过剩的情形得到缓解,于是,生产过剩的形式转化为各种生产要素的过剩——具体表现为失业增加及资本过剩。目前三种形式同时存在,只不过在某些时段某种形式表现得更加显著一些罢了。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困扰。[1]



[1] 虽然中国目前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导致CPI偏高,但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绝大多数工业制造品仍然面临需求不足、产能过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8:47:00

你自己连财政和 货币政策的定义都没有分清楚.

还扯什么.

还有还是你这样的文章要是能在QJE发表,大概只能是在4月1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8:59:00
以下是引用winston1986在2008-11-21 8:47:00的发言:

你自己连财政和 货币政策的定义都没有分清楚.

对货币制度的改革不应当看作是财政政策吧。

你们人大似乎有咬文嚼字的习惯,写文章第一节一定是定义,说某某人说什么是什么,又有某某人说什么是什么。可是,这样的文风并不是国际通行论文的格式。我们天天说人,你能给人一个定义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9:26: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21 7:44:00的发言:

按人发钱,主帖明明说了是货币政策,你们非要说成是财政政策,还说人家不明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区别。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你们这些人认为人家是民经,先入为主。

既然说是货币政策,那就一定是货币政策。原因是人家讲这些钱应该由央行来发,改变货币投放的渠道。还须说明,虽然现在发钱的很多,但都是财政政策的范畴,不可持续,量有限。只有把发钱从理论上扩展到货币政策,以生产过剩作为发钱的物质基础,才能拓宽发钱的资金来源。

以生产过剩为基础的社会分红

Social Dividend based on Overproduction

广州求心经济研究所 党爱民

 Aimin Dang (Guangzhou Qiuxin Economics Institute)

[内容摘要]目前,由政府给国民发钱的事例很多,但其资金来源仍然非常有限。本文认为,以生产过剩作为社会分红的物质基础,通过货币制度改革,不仅可以充分拓展社会分红的资金来源,还可以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基本矛盾,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instances in which the governments distribute money to the citizens worldwide, but the sources of fund are still limited. This paper thinks, the social dividend with overproduction as the material basis can not only fully expand the fund source for social dividend, but thoroughly resolve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of capitalism overproduction through monetary system reforms, to gradually realize socialist public ownership. 

[关键词]社会分红,生产过剩,货币制度改革,社会主义,基本收入

[Keyword] Social Dividend, Overproduction, Monetary System Reform, Socialism, Basic Income

[JEL code] P11,P21,E58

3.1 以生产过剩作为社会分红的来源

本文要论述的社会分红,其资金来源与本文第二节提到的两项有很大的区别,它的资金来源不仅包括财政盈余和公有企业利润,还可以来自中央银行。这项社会分红的设想着眼于生产过剩的现实,认为只要有生产过剩,就可以透过改革货币制度,给国民分红,从而消化生产过剩,化解经济危机,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社会造福。

Many analysts agree that overproduction is a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capitalism. 虽然现代资本主义在克服生产过剩方面作出了各种努力,但始终没有摆脱生产过剩的痼疾,只不过是在生产过剩的形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最早期的生产过剩的形式是产品过剩,它起因于大规模的无计划的生产。当企业按照订单生产以后,产品过剩的情形得到缓解,于是,生产过剩的形式就转化为由投资过度引起的产能过剩。当政府干预过度投资以后,产能过剩的情形得到缓解,于是,生产过剩的形式转化为各种生产要素的过剩——具体表现为失业增加及资本过剩。目前三种形式同时存在,只不过在某些时段某种形式表现得更加显著一些罢了。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困扰。[1]

[1]
     虽然中国目前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导致CPI偏高,但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绝大多数工业制造品仍然面临需求不足、产能过剩。

好吧,以下是我对你观点的理解,如果你还说我误解你了我就没有办法了:

改变传统的央行在公开市场投放货币的制度,通过央行直接按人头给每个人“派现”的方式投放货币。

问题是,你凭什么不劳而获?往简单了讲(至少数量派大致是这么认为的),货币数量和社会产品是“面和水”的关系,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和面,而社会产品是能力和勤奋不同的各个人的劳动成果,每个人的贡献不一样,按人头派现不过是往面里添水,稀释面粉的同时也抹煞了劳动者贡献的多寡,这对那些对社会贡献大的人,是不公平的,是对人财富的偷窃,这和缺乏独立性的央行为财政融资引发通货膨胀,从而形成对私人财富的侵蚀是一个道理,不同的是一个是政府对民众财富的侵占,另一个是部分民众对另一部分民众财富的窃取。

在目前的制度下,拥有货币发行权的央行并非不劳而获,甚至谈不上“获”,因为央行作为事业单位,根本没有逐利的必要,从一开始我就指出你看到央行编制了资产负债表就认为央行在利用其货币发行者的地位营利是错误的,而央行有维持货币币值对内和对外稳定的责任,而要维持币值稳定,就需要央行资产负债表里资产栏是实打实的,或许永远不会动用,但这不代表就不需要,正如前几年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时,有人说“现在的外汇储备已经是给人看的而不是用的了”一样,但这不代表说因为央行不会试用,就可以任意动用,如果别人看不到,就可能引发对你货币的攻击,到时你拿什么应战?东南亚各国,墨西哥,俄罗斯这些国家的经历,还不够说明问题吗?这里说的有些远了,但也并非和话题完全不相关。同样,每个人获得有购买力的货币都是社会对其贡献的回馈,也不是不劳而获,如果你认为高收入者收入多了,与其社会贡献不一致,那只是社会体制的问题,和货币制度八竿子打不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1 9:27:5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9:47:00
以下是引用hunter_tong在2008-11-21 9:26:00的发言:

改变传统的央行在公开市场投放货币的制度,通过央行直接按人头给每个人“派现”的方式投放货币。

问题是,你凭什么不劳而获?往简单了讲(至少数量派大致是这么认为的),货币数量和社会产品是“面和水”的关系,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和面,而社会产品是能力和勤奋不同的各个人的劳动成果,每个人的贡献不一样,按人头派现不过是往面里添水,稀释面粉的同时也抹煞了劳动者贡献的多寡,这对那些对社会贡献大的人,是不公平的,是对人财富的偷窃,这和缺乏独立性的央行为财政融资引发通货膨胀,从而形成对私人财富的侵蚀是一个道理,不同的是一个是政府对民众财富的侵占,另一个是部分民众对另一部分民众财富的窃取。

回复:谁不劳而获了?大家发钱一样多,发钱以后的交易是自愿的,你凭什么说是不劳而获,完全是市场行为嘛!如支持按人发钱的西蒙所说的那样,大家发一样多的钱,是基于对人类共有财富的分享,“不仅resources, physical and intellectua中的很大一部分应该被全民共享,而且“social capital”也不应当被少数人独占”。不是不劳而获的问题,而是独霸独享的问题。在中国,明明是全民所有的资本,却被官僚们霸占着,把这部分拿出分红有何不可?有何道义上的瑕疵?

在目前的制度下,拥有货币发行权的央行并非不劳而获,甚至谈不上“获”,因为央行作为事业单位,根本没有逐利的必要,从一开始我就指出你看到央行编制了资产负债表就认为央行在利用其货币发行者的地位营利是错误的,而央行有维持货币币值对内和对外稳定的责任,而要维持币值稳定,就需要央行资产负债表里资产栏是实打实的,或许永远不会动用,但这不代表就不需要,正如前几年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时,有人说“现在的外汇储备已经是给人看的而不是用的了”一样,但这不代表说因为央行不会试用,就可以任意动用,如果别人看不到,就可能引发对你货币的攻击,到时你拿什么应战?东南亚各国,墨西哥,俄罗斯这些国家的经历,还不够说明问题吗?这里说的有些远了,但也并非和话题完全不相关。同样,每个人获得有购买力的货币都是社会对其贡献的回馈,也不是不劳而获,如果你认为高收入者收入多了,与其社会贡献不一致,那只是社会体制的问题,和货币制度八竿子打不着。

回复:只有资本项目流出管制,墨西哥、阿根廷的情况就不会在中国发生。

我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5位诺奖得主支持按人发钱,不是我强拉人家,使人家主动来支持的。米德写了两本书,西蒙在波士顿评论上发了文章,solow给发钱的书作了序,弗里德曼的负所得税就是基本收入,而哈耶克主张基本生存保障。第二就是财政政策环是货币政策?我是主张货币制度改革。

其他的我没时间,难以深入讨论。以后有机会看完整的论文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9:51:00
以下是引用曹国奇在2008-11-20 19:31:00的发言:

你确的误解了。我不是马克思,你在按马克思的理论理解我的理论。希望阁下还是去看看我的价值第一定律,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85175-1-1.html 。

我是定义价值是财富的量,所以两种方式下的价值一样多。至于怎么分配这些价值那是分配理论要说明的,由价值第三定律 q=Qr/R 作统一说明。就一般而言,如果没有机器参与则是一万个人共同分配这些财富;如果是机器参与,则是机器和5个人一起共同分配这些财富。

在我的理论下,机器和人是不同类的,它们的依靠的分配法则不同。机器是按“投入+利润”方式分得其财富的,多余的才是那5人一起分。人是依照“平均法则+按劳分配”分割共同的财富。

这里问题是利润率该为多少才合理?我在上贴说过,这个问题我没有能力回答。用按贡献分配等等分配法则也不可能回答。


坦率的讲,要看懂你在说什么,对我而言有些费力,因为你的很多用语,我没有见过,理解起来很吃力,和你说话有点类似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交流

虽然你的观点我很多因为理解不了而难以评述,但从你过去抛出的部分我能理解的观点-- --比如“现行货币制度是对货币持有者的剥削”(大意如此)-- --看,我觉得没有去花时间理解的必要了,你就自娱自乐的玩你那一套去吧,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剥削”这两个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9:54:00

基本生存保障=按人发钱

负所得税=按人发钱

完全无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0:03: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21 8:59:00的发言:你们人大似乎有咬文嚼字的习惯,写文章第一节一定是定义,说某某人说什么是什么,又有某某人说什么是什么。可是,这样的文风并不是国际通行论文的格式。我们天天说人,你能给人一个定义吗?

所以经济学不研究你说的那种“人”。

阁下此类人一种习惯,通过混淆概念来得到任意自己想要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0:05: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21 8:59:00的发言:对货币制度的改革不应当看作是财政政策吧

你这种“改革”,恰恰是想让货币政策变成财政政策。

你自己恰恰不能理解这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0:13:00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8-11-21 7:44:00的发言:按人发钱,主帖明明说了是货币政策,你们非要说成是财政政策,还说人家不明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区别。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你们这些人认为人家是民经,先入为主

你自己把所谓货币政策搞成了财政政策,别人给你指出来,你自己却不懂它们的区别,原因就在这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0:16:00
打着货币政策的名号,行财政政策之实,正是一些国家通货膨胀的根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