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基金与课题申请
8165 8
2015-08-06
高校把主持国家基金作为评副高职称的必须条件就是大错特错!——转载

      高校把主持国家基金作为评副高职称的必须条件就是大错特错!坑死多少青年才俊!
      首先,能拿到国家基金的人毕竟是少数“幸运儿”,并不见得“拿到基金的人多有能耐,拿不到基金的人就没本事”。难到目前虽未有国家基金,但踏实作教学和科研,发表大量众多SCI的人才,在您的高校里永远是讲师?莫以基金论英雄!
      第二,能否拿到基金不是个人可控的。打个比方,就好像咱们是辛勤劳动的农民,咱天天求雨。但老天下不下雨(给不给基金),不是咱能可控的。咱只能多劳动,多产出(SCI论文)。
      所以高校评副高职称千万不能“一刀切”, 把主持国家基金作为评副高职称的必须条件。这将严重挫伤青年人的积极性,甚至把人逼走。应该是量化科研成果,进行打分。例如,主持一项国家基金得30分,一作发表一篇SCI得5分,等等。最终根据每个人的总分,排名,和学校指标,给职称人选。这样才公平、合理。
       当高校不给员工这个“枷锁”时,员工会更热爱学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6 09:31:33
个人感觉国家基金作为条件反倒是有利于新进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如果论资排辈的话才会坑死一批年轻教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6 09:32:00
我觉得在很多地方高校,基金和SCI都不算,评职称领导认可最重要,这才最悲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6 09:32:36
在中国目前的场景,只有这种残酷的量化指标,才能体现大多数的公平,否则很难弄的。现在的评估已经开始量化,不应该开倒车,而更应该进一步深化量化,让走后门者无处藏身。真的金子,总会发光的,基金也许可能有些硬伤,但可以从其他方面发展,只要认真做,总会出好东西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6 09:36:48
青年才俊都是把老家伙写进课题组申报课题,高校已经不是一个人就可以玩得转的地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10 19:37:09
支持量化考评,否则各类在位者、权力利益者一句话就可以使高校里的屌丝讲师一辈子;但量化应以质量优先为导向,否则劣币驱逐良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