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怎么还有校车?村子得多大呀?
校车刚出事的时候,我还在疑惑,听周围朋友议论,我才知道--世道变了,再也不是我小时候黄历了。
以前一个村一个小学,现在很多地方几个村,甚至一个乡一个小学。
为什么这么做呢?资源整合,获得规模经济效应。领导总是想用一些新的词语,自己也没有完全明白的词语来解释。
他们不知道,还有一个词叫“规模不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
说白了,教育资源整合,无非是ZF想减少投入,包括校园、教室还有老师工资等。整合后,生均教学设施肯定会低了,老师也会少了。。。。。这些就节约成本了,达到目的了。
为什么要节约这部分成本呀,因为是义务教育呀,要ZF投入,ZF做这方面的钱总是不足的,因为三公的钱总是充足的。
这种整合节约成本的做法,符合教育规律吗?肯定不,而且是背道而驰,导致教育水平的下降,提高的说法那是官方的,大家都知道是最不可信的东西。
现在比较好的教学模式是小班化教育,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而我们现在,不论在哪个层次都是大班化教育。这样是不能很好地培养优秀人才的,一般老师是不能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学生只能学成书匠了。
个人认为,现在一般地区,应该恢复一村一小学的设置,这样老师会增加,生均教学资源会增加,教学效果也会提高。
是不是一些领导要哭了,没钱!少吃几顿钣的事。
现在和大家说一下我可怜的几个母校。回家时,经常向东往,50米的地方是我原来的小学,现在已卖了当民居了,孩子们到很远的地方,三个村并成一个小学了。再看初中,以前500米远的地方,现在也没了,建了个小学,初中整合到4000米外的镇上了。。。。。。。。
如果我有钱,想给母校捐款,都不知道去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