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521 0
2015-08-07
由卞志村和胡恒强撰写的《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第6期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数量型还是价格型?——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指出,价格型工具(利率、汇率等)在很多方面较数量型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再贷款和再贴现等)更优,尤其在短期内更能有效熨平经济波动,但数量型工具却更有利于通货膨胀的稳定。      
                                                                 
中国应选择哪种类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成为必然要求。英、美等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都经历了货币政策工具从以数量型为主到以价格型为主的转变,而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操作仍然以数量型为主,价格型为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很多学者对价格型工具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应向价格型为主转型;也有学者认为,数量型工具更优;更有学者认为,应坚持综合运用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可见,关于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国内学者并未达成一致。

本文通过DSGE模型的建立,从家庭、企业、货币当局三个方面分析了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推导出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动态IS曲线、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并得到两种货币政策的具体反应函数;然后对参数进行校准,实证分析了在货币政策冲击、需求冲击、供给冲击以及均衡利率冲击条件下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的脉冲响应,并基于央行损失函数分析了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调控绩效。

本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量型工具能较长时间作用于经济,价格型工具更适用于在短期内抑制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2、面临需求冲击时,价格型工具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通货膨胀;面临供给冲击时,数量型工具可能会造成大量失业;面临均衡利率冲击时,两种调控下产出缺口的波动幅度都比通胀的波动幅度大很多,说明利率是货币影响产出的主要渠道。综合来看,各种冲击下,价格型工具的影响时间更短一些。

因此,建议我国央行在不放弃数量型工具的同时,逐渐加大价格型工具的调控比例,建立以利率进行短期调控、以货币供应量进行长期调控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
            
原文:
卞志村、胡恒强,2015:《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数量型还是价格型?——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国际金融研究》第6期。

来源:金融学前沿论文速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