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2610 3
2005-08-14
农资上涨粮价下跌 国家粮食安全问题隐忧再现

  本报记者 孙荣飞 发自北京

  新近一连串的信息显示,全国开始出现了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另一方面粮食价格出现下降的苗头。相比2004年中国农民收入4%以上的增幅,如今的双重挤压使得今年农民增收的希望开始变得有点艰难,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存在隐忧。

  “从今年初开始,吉林省玉米每吨批发价持续低迷在1130元左右,而2004年8月玉米每吨批发价比今年同期价格要高出100元。”吉林省粮食中心市场信息部一位姓单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晚籼稻的上半年收购价走势也出现了震荡下行。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却在飞速上涨。昨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在新华网的直播访谈中说道:“前段时间我们去农村调查,到农民家里跟农民一笔笔算账,结果发现去年农用生产资料至少涨了30%,而今年又在去年的基础上涨了百分之十几。”

  “今年夏粮产量比去年增长了5.1%。但事实上今年上半年的粮价下跌和化肥价上涨,已使粮区部分农民再次陷入‘增产不增收’状态。”徐小青说。

  据农业部网站的消息,由于粮价下跌和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农民种粮每亩比上年多支出了20多元。

  “现在应引起关注的是,粮价下跌将可能影响今年秋季粮食收购并影响明年的粮食安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洪远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快要到秋粮收购之际,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出来在粮食保护价收购、对化肥等生产资料限价和扩大对农民种粮的财政补贴这三个方面给予积极表态。”

  据新华社消息,昨天山东省财政厅表示山东对小麦良种推广的直补资金已由去年的2500万元,增加到了今年的2.48亿元。

  但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代表何昌垂认为,从长期政策来看,农业不能总是财政补贴下去,他说:“今后农民收入要在稳定中有所增加就应该在创新机制上努力。”

  在何昌垂看来,重要的是应通过科技投入创造有价值的农业,实现农业的多样性。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的社会保险制度。“现在农业一出现水旱灾害就只能靠政府救济。如果在农业规模化过程中,通过政府出一部分钱和农民出一点钱来发展农业社会保险机制,那么政府就可以腾出一部分钱来扎实补贴农业科技投入。”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贺军向记者分析,今后农民增收不能指望在市场关系主导下粮食价格上扬,“我观察到,6月初温家宝总理在河北农村考察时说到了粮食流通体制要朝有利于农民的方向发展,这暗示了今后的重点是通过调控保证农民增收,而发改委这几个月来在农业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是控制农资价格。”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8-14 08:41:00
只要政府以法官自居,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那么,三农问题与医保问题一样不会有好结果。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哪怕他披上了领导的外衣,那只能吓唬百姓而已,所以,当务之急是不要替天行道,具体说来就是只扶植有盈利希望的部门、企业、农户,对贫困农户的帮助改为“养人”,保证他们不至于饿死冻死,认识到农民内部也是有层次差别的。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尽可能允许农产品随行就市,至于对城市贫民的救助应该走救济之路,同时在承认地区差别的基础上逐渐理顺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工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4 09:35:00

随着上游物资价格的上涨,中间的化肥,农机等企业日子也很难过,很多化肥企业可以出口的,但是加征关税的政策与国内1650的出厂限制价格却使得化肥企业无法在周期的高峰得到应得的利润(虽然有返回增值税的政策,但远远无法补偿),上周在火车上曾碰到一个村官,说国家是有补助了,但是农资价格上涨吞噬了很多种粮食的利润,他们及时引导农民种植了茶叶,因为质量好,被颁发了奖励,省城到处都看得见这个落后的贫困县的产品。

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科技技术的普及,推行文化教育,用土地流转权抵押等多种可能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设法给予启动资金,可能一定程度能改善农村的状况,但这些都需要扎实的人力投入。否则难以出成效。比如有个贫困县山上有一种清香的兰花,香港人1毛钱一只请人挖,转手出去就100倍以上利润,结构当地贫困的老老少少都去挖,结构很快就从满山遍野到难以找到,县政府这时才出了个通知,严禁再挖。而有个当地的农民采了一些回家后自己试图培养,结果出来的兰花就是不香,放弃了,现在这个资源就处于荒置状态。其实不香的原因我猜无非一是克隆温度等等环境,更可能的就是被别的种类的兰花传了粉不纯,如果当地政府能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已经有市场的资源,围绕此创造一个产业链,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作为农民,没有资金投入,没有文化技术,没有市场渠道,要深入下去挖掘这个品种是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政府中有人提出请专家组织试验一下,或者采取BOT的模式公开招标,这个机会都可能被挖掘出来了,所以除了制度外,恐怕要向农村投入一定的人力,才能有效果。

时间比较紧张,随手乱写了这么一些想法,欢迎砖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6 22:40:00
我这个农民要说:<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科技技术的普及,推行文化教育,用土地流转权抵押等多种可能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设法给予启动资金>这些话,你会说,他会说,政府的官员老爷门也会说.但温总理有云:农民是最实际的,也只相信实际的东西.但到头来农民就是看不到实际的东西,最终三农问题还是还个大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