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自纳入“十五”规划以来,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发展战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城镇居民提供优越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城镇居民的生存安全,成为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因此,研究城镇化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赵吉等人对此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文章发表在汉斯出版社《统计学与应用》2014年9月的期刊上。
文中指出,赵吉等人的研究思路为:利用环境类指标构造环境污染指数,并对历年城镇化率的统计口径进行了修正,然后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特征研究,最后利用Panel Data变系数模型和VAR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城镇化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EWW150812Gs)。
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构造的环境污染指数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各省市环境污染程度,1997~2010年我国各省市城镇化率与环境污染指数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大多数省市处于倒U型曲线左半段,即城镇化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个别省市处于倒U型曲线右半段,即城镇化发展会改善环境状况,如北京、上海和天津等。
Panel Data变系数模型结果显示,大多数省市的城镇化发展对环境污染都有显著的影响,即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个别省市由于1997~2010年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等指标波动较剧烈,导致了模型结果不好解释。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可以对以上Panel Data变系数模型不好解释的回归结果做出修正性的说明。经过VAR模型的动态分析,可知我国各省市城镇化发展与环境污染问题联系的非常紧密,除个别省市外(即北京、上海和天津),目前而言,我国各省市城镇化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如何协调好城镇化发展与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对于大多数省市,城镇化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ZF应重视城镇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有规划、有计划地推进现代城镇发展模式;应灵活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城镇环境产权化,建立惩罚、激励机制保护环境;应着力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倡导生活方式城镇化,加强环境资源的保护。对于少数省市(如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城镇化发展会改善环境状况。
基于上述分析结论,赵吉等人提出以下建议,来改善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1)应加快推进城镇化,优化全省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核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2)应加强城镇规划,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培育城镇特色,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3)应着力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文/千人智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