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3273 18
2015-08-12
原因在于:普通本科教育同高职高专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根本无法比较层次的高低。
延伸来说,
大学本科教育是以学位认证为主的理论研究型教育
高等专科教育是以资格认证为主的实践应用型教育

本科所涵盖的范围就两类人才,学术型、工程型
专科所涵盖的范围也只有两类:技术型、职业型

这四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是教育的四个不同的维度、四个不同的方向,任何一种类型的教育都无法同其他类型的教育比较谁高谁低,因为它们全都不可替代。

而按照每种类型人才只有一种教育机构来培养这样的一一对应关系,则可以看出

学术型——科学大学
工程型——工业大学
技术型——高等专科学校
职业型——高等职业学院

后两种类型的院校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职高专院校,前两种就是普通本科院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12 21:33:01
PS:
中国人对于专科教育的概念十分混乱,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就后者而言,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确实存在两种专科教育,两者本来截然不同却被误以为是同一个。

第一种是大学专修科教育
第二种是高等专科教育

在没有扩招之前,大学本科按照层次划分有三个层次,重点本科、普通本科、大学专修科
其中大学专修科现在被人们简称为大专

这三个层次被统一称为大学本科教育,大学专修科与重本、普本所学几无差异,所以才会被形象的成为压缩型本科。

与大学本科教育相对应的是另一种教育——高等专科教育,它们的对应关系是这样的

大学本科教育(重本、普本、大专)——学术研究——学术型学位
高等专科教育(高专、高职、中专)——实践应用——专业型学位

现在通常所说的专升本,指的是大学本科教育内部,大学专修科升入重点本科或普通本科的选拔性考核。在这三个层次当中,大学专修科的比例是最小的,所以这种选拔性考核也被外界看作是鲤鱼跳龙门,而对这些专修科大学生来说,属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因为能考入大学专修科本身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高等专科教育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它所谓的升格与学生无关,全都是高专整所学校的升格,现在所有以“学院”为后缀的的二本以上院校,80%都是从独立高等专科学校升格而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12 21:34:02
我对于四种类型人才划分的看法

科学型人才:理论——理论。
从广义上说哲学家,科学家也是一种职业,可是存在一级哲学家和一级科学家的职业资格认证么?不可能有,因为学术型人才的特点是一个理论为基础产生一个新的理论,他们的理论就是实践,实践就是理论,所以只需要有学位认证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有资格认证

工程型人才:理论——实践——理论。
在这种人才培养的体系中,以理论为主的学位认证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以实践为主的资格认证教育所占的比重并不大,而且实践也主要是为了理论而服务的。以理论为开始,以获得新的理论结束,用实践去验证理论正确与否

技术型人才:实践——理论——实践,
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特点与工程型人才非常的相似,都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但其实它们人才培养特点是完全相反的,技术教育的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所以理论研究的学位认证比重非常的小,绝大部分都是以实践为主的资格认证教育,因为技术教育的出发点及归宿都是实践。他们培养的人才俗称为“灰领”

职业型人才:实践——实践,
他们没有理论研究的成分在里面,职业型人才培养的全部任务就是从一种实践到另一种新的实践,以实践开始以实践结束,所以根本就没有必要设置什么学位,这种人才主要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俗称“蓝领”。

需要另外说明一下: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向,也可以看作是两个不同的维度,就好比坐标上的X轴Y轴一样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学位认证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标识理论研究的水平到底有多高。一切学位的授予都是以理论研究为基准的。并不是与实践应用的资格认证比例的另一种“认证”。现在某些高等教育的刊物似乎是在误导大家,以为学位本身就是一种职业资格认证,比如会计专业硕士与会计学硕士,它们两者之间真正的差异并不是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差异,而是资格认证与学位认证的差异。

面向不同的研究领域,学位的设置也不尽相同,比如面向纯粹的理论领域,设置的学位就是学术学位;面向工程领域的理论研究设置的就是工程型学位,面向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设置的自然就是技术学位了,上文中提到的会计学硕士所属的会计领域就是技术领域,因此会计学硕士本身也就是技术型学位,再去设置技术型学位实在是多此一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12 21:35:24
对于香港副学士学位以及内地大专有无必要设置学位的看法

回答是:没必要

因为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按照层次来划分可能都是片面的,层次在中国的定义为不完全,而受教育者最终希望达到的目标是接受完全的、完整的教育,两者之间的冲突不在于其所接受教育层次的高低,而只看他接受的教育是不是完全教育

完全教育和不完全教育。前者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后者不是唯一的,可替代的。
  
很明显,作为受教育者的我们,肯定愿意接受完全教育,而不愿意接受不完全教育,因为后者的存在没有意义,按照这个逻辑去推导,专科教育本身也应该是完全教育,即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换句话说,在专科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在本科中我们是学不到的,这样的专科教育存在才会有价值。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不承认专科教育的独立性,把它当作是本科教育的附庸,从逻辑上就无法说通,在实践中更是不可能成立

为什么不可能成立?

因为本科教育(基本科)是理论研究型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唯一层次,要想成为理论研究型的人才,必须要按照这样的方式才能培养出来,它向研究教育的初级阶段延伸就有了硕士学位教育,向高级阶段延伸就由了博士学位教育,作为最底层的本科教育仅仅是这个庞大教育框架的一个底座而已。它的发展方向就是为了培养理论研究型教育的学术人才做准备。其本身的教育目标与适应就业需求根本是两码事。
  
专科教育(专修科)是实践应用型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唯一层次,它向上延伸就是技术师,技术工程师,技术专家,在实践应用型的教育体系中,它也是一个最基础的层次,发展方向是为了培养实践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做准备的,最直接的教育目标就是就业,不是什么学术研究,比起专科来,本科在实践应用领域里是没有发言权的。

如果本科与专科类型相同、层次有高有低,必然会导致高一级的层次完全替代第一低层次的趋势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既然本科教育是完全的,专科教育是不完全的,只保留本科就可以,干嘛还要设置专科?

同样的道理,作为完全教育的本科学士学位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是成品,那修业年限只有它一半的副学士学位自然就是半成品,两者根本不存在类型上的区别,仅仅是在同一方向上学习的深浅程度不同,企业和用人单位有学士的成品不用,干吗非要用副学士的半成品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12 21:55:33
用我国现在的思维方式去衡量学历层次,基本是这样的
大专所学不完全,所以上本科,本科学的也不完全,所以读硕士,硕士还是不完全,那就读继续读博士,谁撑不住了,读不下去了,那他就是在某一个学历层次上相对于以下的学历较为完全,相对于以上的学历层次,还是不完全。

按照这种思路,中国只需要保留博士学位就好了,因为只有它是完全教育,其他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残缺。

人为的延长学习周期,将原本完整一体的教育大卸八块,使得受教育者本来只通过一个或两个环节就能完全学到的内容现在不得不通过三个、五个甚至更多,受教育者花费在各个环节转换上的精力要超过他学习精力的一半,而且因为环节转换的过于频繁,原本完整无缺的教育肯定会在诸多拼凑的版块衔接当中损耗掉相当一部分,吃一张整饼和吃一张掰了八瓣掉一地渣的饼肯定是不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13 10:39:57
不敢说对错,至少很值得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