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的坏处不在于有计划,而在于计划一定是盲目的。计划经济的管理者,无法知道准确的市场信息,必然导致制度成本的高昂,其结果就是效率反而远远不如市场经济,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见解。由于不能了解确切的市场信息,政策的推行就会遭遇不同意见,于是为了贯彻政策推则,就会出现行政上压制其他意见,结果导致权力极化,最终导致独裁,人民失去自由,这是《通往奴役之路》的主要观点。
计划经济是一种配置资源模式,而不是明确的确定计划项目。项目计划与控制生产要素的投入及产出规模是两种事。
可以说计划经济一样有分散利用的知识体系。在市场经济神学份子,尤其是这位“nofear”先生在攻击计划经济的这段话中已经暴出破绽,如果按其逻辑反推来攻击市场经济会怎么样?
我们看这里
计划经济的管理者,无法知道准确的市场信息
,好像所有的信息都是消费者个人来确定,意思是每一个消费者全能全知。说得通俗一点,消费者想要什么,就能生产什么无需考虑价格,及个人收入情况。如果与消费与价格无关,意味着什么?免费的东西谁都想要。然而社会资源有限,生产能力、科学水平有限。资源的缺失程度(这里包括现有的技术水平,即社会现有的生产能力)好像这些无需考虑。
“nofear”先生的潜台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资源无限,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不受限,这就是矛盾所在。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央计划机关为什么要知道消费者的信息?好像一样信息都是从消费者那里来?(潜意思好像消费者全能全知)实际上消费者也不知道生产方的信息。实际上消费者也不需要预先知道!有什么消费品的,他们会即时依据个人的收入进行选择。
也就是说“社会管理机构”与众多“个人”的集合是一个双向反馈系统。怎么建立起信息相互反馈,一定要通过市场么?即然计划经济产权是一体化的,为什么“社会管理机构”方不能确定一个反馈的价格涵数,而一定要由市场这个分离产权个体之间竞价平台来反馈信息????产权一体化,那么意味道,“社会管理机构”,可以任意确定与消费者联系起来的价格涵数,市场并非必要的。
所以说“
无法知道准确的市场信息
”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计划经济下根本就没有要素市场,当然无需知道要素市场信息,至于消费环节的信息,那是分散于各个企业之中,由各个企业来解决,企业按价格涵数的会计规则运行就行了。
说得极通俗一点那就是:生产资料产权的一体化社会,中央计划机关任意按统一标准确定生产的组合的规则。这里强调一下,是确定组合规则,而不是明确 确定组合什么(组合什么实际上就是信息),不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进行有意歪曲。
这就意味着,中央计划的所有机关、部门就没有必要知道所有的社会信息,也根本不需要知道,每个机关或部门只需按设计好的程序或者说制度运行就行了,只需按标准化的规则建立起反馈就行了,信息分散与社会每个个体及组织中,可以说中央计划经济一样有分散利用的知识体系,生产资料产权一体的体系中信息一样能够分散利用。
市场经济中,有众多的产权的分离拥有者,那么市场经济的生产一方就需要带入众多的资源价格的预设值去试错。而不同的价格就表现为市场信息。
而中央计划经济只需代一个资源的预设价格就行了。
同时,每个生产资料产权的拥有者,就是一些杂乱无章的依据自己的规则确定生产涵数,而把这些涵数集全在一起就是市场。
你说中央计划经济需要不要知道要素市场的信息?
产权一体化,计划机关可以把所有的资源价格代入值确定在一个标准化的生产涵数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0:55:4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