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技术经济和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旅游的商业形态受到冲击,旅游产业链结构被颠覆,旅行社业进入战略竞争阶段。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袁婷婷认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旅游、移动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主导业态。
  汉斯出版社《服务科学与管理》最新期刊发表了袁婷婷的相关文章,通过运用移动互联思维对传统旅行社转型与创新进行剖析。她在文章指出,传统旅行社的转型之路迫在眉睫,移动互联与旅行社业融合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旅游作为一种移动的文明,具有“互联互通”的本质需求;2)行业推力:旅游产业链结构重塑,交易成本大幅降低;3)市场拉力:旅游者消费需求及休闲观念升级。
  移动互联思维,即为基于移动互联技术为实现互联互通的商业形态而衍生出的一系列商业逻辑,集中表现为互联网思维和移动互联网思维。文中分析,移动互联与旅游业融合的转型与创新路径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经营战略是从固步自封到跨界融合。目前,“旅游+地产”、“旅游+金融”、“旅游+科技”、“旅游+公益”、“旅游+保险”等等,在未来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无论是纵向一体,还是横向融合,都将促使传统旅行社摆脱“弱、小、散、差”的掣肘,再加上技术创新和经营思维的打开,跨界融合的“走出去战略”无疑将成为促进传统旅行社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2)产品服务是从单向生产到价值共创,从无差别劳动到专业化细分。随着传统旅行社无差别劳动、同质化竞争的逐渐消亡,旅行社的市场将更多的是以各自的资源条件优势,细分领域,差异化建树核心品牌,通过不断深挖旅游产品内涵与价值,创造个性化的旅行体验,最终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王国(EWW150820Gs)。
  3)品牌营销即为,从同质推销到影响力互动。品牌营销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品牌价值的传递和互动。旅行社需要转变传统的卖方思维,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不断在互动方式上进行创新调整,营造产品之外的增值体验,以正外部性黏住用户。
  4)人才基础为,从标准化培训到复合型提升。根据国外旅游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个性化旅游将催生大批诸如旅游咨询师、旅游目的地专家、旅行管家、旅游体验师等新型的旅游职业。旅游电子商务营销、在线客服以及网络技术人员也将成为人才引进的重点对象。医疗旅游、文化旅游、运动旅游、教育旅游等高端特色项目的开发,更是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特殊擅长和专业素养的复合型导游人才予以支持。
  总而言之,对于传统旅行社而言,如今正是触网转型的重要时期,重组与新立,都需要突破传统的唯市场论、唯成本论的思维局式,真正将用户体验、消费者需求纳入到企业战略思想里。以专业服务为核心竞争力,拓宽消费者最高价格边界,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只有这样,企业才不会被市场所抛弃。(文/千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