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9-9-18 21:03:20
感觉MWG的中文版是楼主翻译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9 04:09:03
感觉不很好搞啊,相关的数学知识要求比较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 23:14:26
刚学了第一章,觉得里面的数学似曾相识但又很模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1 22:28:20
LZ 真厉害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1 23:25:49
不错,收藏了,谢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3 16:34:35
微观经济学中有两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思路:偏好法和选择法。偏好法基于心理学,而选择法不必基于心理学。

1、对于消费者的偏好,我们主要有两个假设:完备性和传递性,满足这两个假设的偏好被称为理性偏好。有的教科书也加上反身性(或者称为自反性),实际上这个假设已经蕴含在完备性中了。完备性是指消费者有能力做出选择,传递性是指消费者的偏好是可传递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假设消费者的偏好是理性的呢?这是因为只有当消费者的偏好是理性时,才能有一个效用函数与该偏好相对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数学研究消费者的行为。但是,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理性偏好都能用效用函数表示。即理性消费偏好是能用效用函数表示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后来还要施加其他的假设,如连续性、单调性和凸性。

2、选择法中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显示偏好弱公理,这实际上就是指消费者的选择应该是一致的,消费者对两种产品的评价是确定的、稳定的。牵强地说,这对应于偏好法中的完备性原则。

3、偏好法和选择法有什么关系?如果消费者的偏好是理性的,那么由它导出的选择行为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但是选择行为满足弱公理并不能推出存在一个理性化该选择行为的偏好,这需要施加一个条件,那就是预算族包含了所有的三元子集。这的条件保证了选择行为也满足传递性。也就是说,偏好法和选择法最重要的不同是关于传递性这个条件。偏好的理性假定相对于显示偏好弱公理多了一个传递性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6 14:12:31
楼主太强了。。。
我也看看那本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 22:32:03
1# 猫爪

第一章的脉络我感觉就下面这样,其实就是从纯数学假设和经验观察来探讨消费者的偏好和选择,
其实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个用意,只是在不同的途径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而且试图来探讨着两者的联系。

偏好与选择

直接假设建模:偏好关系
偏好关系为一个定义在X上的二元关系。
偏好关系何时为理性偏好。
定义:1)完备性,2)可传递性
由于偏好的序数性质,为了方便讨论引进效用函数,从而方便计算。
当偏好为理性偏好时,则存在效用函数,由于序数性质,故效用函数有无数个。

经验分析:选择
选择结构的两个要素:1)非空子集族,2)选择规则(事实表现)
定义:满足现实偏好弱公理。
在选择结构上定义显示偏好,方便讨论选择与偏好的关系。

两者的联系:
由理性偏好导出的选择结构。
1)
理性化偏好关系何时等价于一个选择结构

2)
何时一个选择结构可以等价于一个理性偏好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7 21:20:07
哇塞好厉害啊,支持斑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13:06:01
讲义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14:59:25
hnldycl96 发表于 2009-11-2 22:32 由于偏好的序数性质,为了方便讨论引进效用函数,从而方便计算。当偏好为理性偏好时,则存在效用函数,由于序数性质,故效用函数有无数个。
补充两点。

(1)由于“序数”在数学中有特定的意义(首先是良序集),为了避免误会,最好不说(或不译成)“偏好的序数性质”(也不说“序数效用”)。定义了偏好的消费集不必是良序集。

(2)理性不是偏好存在效用函数表示的充分条件(字典式偏好是理性的,但无效用函数表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15:01:46
从数学上说,偏好仅是满足完备性(或强连接性)与传递性的二元关系,不必满足反对称性。

偏好,不是“偏/半序”(从而不是“良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1 22:52:30
木鱼子 发表于 2009-10-23 16:34 偏好法和选择法有什么关系?如果消费者的偏好是理性的,那么由它导出的选择行为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但是选择行为满足弱公理并不能推出存在一个理性化该选择行为的偏好,这需要施加一个条件,那就是预算族包含了所有的三元子集。这的条件保证了选择行为也满足传递性。也就是说,偏好法和选择法最重要的不同是关于传递性这个条件。偏好的理性假定相对于显示偏好弱公理多了一个传递性假设。
按此,似乎显示偏好弱公理也推不出完备性(我们并不清楚消费者是否能够买得起消费集中的任一元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1 23:11:54
木鱼子 发表于 2009-10-23 16:34 我们为什么要假设消费者的偏好是理性的呢?这是因为只有当消费者的偏好是理性时,才能有一个效用函数与该偏好相对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数学研究消费者的行为。但是,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理性偏好都能用效用函数表示。即理性消费偏好是能用效用函数表示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后来还要施加其他的假设,如连续性、单调性和凸性。
满足传递性与自反性的二元关系,即“拟/预序”(preorder)。

“偏好”这种二元关系属于拟序,并比拟序更特殊(还须满足完备/强连接性),但它不需要具有反对称性,从而未必是偏序(partial order)。

对于“序”(order)这种概念,传递性是核心性质。

经济学发展的内容之一即把“偏好”理解成一种“序”(注意不是“序数”)。而偏好是否存在效用函数表示是第二位的问题。

对于不存在效用函数表示的偏好,我们仍可以研究与之相关的经济学问题。

若偏好不满足传递性,则可能容许“循环优劣”的情况。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49350-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9 19:46:39
感谢楼主的辛苦工作,不过有句话不得不说:帖子里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翻译教材中的...
另外:楼主不妨把课后习题好好的搞一搞发上来啊,感觉通过习题才能更深入的理解...
不管怎么说,还是谢谢楼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4:19:58
16# sungmoo
"最小",呵呵,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0 14:07:58
sungmoo 发表于 2009-11-11 23:11
木鱼子 发表于 2009-10-23 16:34 我们为什么要假设消费者的偏好是理性的呢?这是因为只有当消费者的偏好是理性时,才能有一个效用函数与该偏好相对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数学研究消费者的行为。但是,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理性偏好都能用效用函数表示。即理性消费偏好是能用效用函数表示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后来还要施加其他的假设,如连续性、单调性和凸性。
满足传递性与自反性的二元关系,即“拟/预序”(preorder)。

“偏好”这种二元关系属于拟序,并比拟序更特殊(还须满足完备/强连接性),但它不需要具有反对称性,从而未必是偏序(partial order)。

对于“序”(order)这种概念,传递性是核心性质。

经济学发展的内容之一即把“偏好”理解成一种“序”(注意不是“序数”)。而偏好是否存在效用函数表示是第二位的问题。

对于不存在效用函数表示的偏好,我们仍可以研究与之相关的经济学问题。

若偏好不满足传递性,则可能容许“循环优劣”的情况。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49350-1-1.html
这个也太牛了吧!!说的太好了!! 理解到这个境界了,把前面都比过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7 17:04:03
学过实分析并有一定集合论基础的人看懂第一章应该不难,可以将效用函数看成一个实函数,传递性与完备性是实数的基本公理,讲实数域概念的时候就会讲到这些公理。
从选择理论到偏号的推导需要一点集合论的基础,反正我是将它们当成纯数学问题来理解的。
个人感觉:要读懂此书数学分析至少学到实分,其它的数学要求有:集合论、点集拓扑、不动点理论等等都不能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00:36:40
谢谢分享,只是能不能将偏好弱公里和强公里比较一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9:15:05
潇菲 发表于 2010-11-4 00:36 谢谢分享,只是能不能将偏好弱公里和强公里比较一下啊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589208-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8 11:29:54

笔记

P5 备选方案集合X
P6 X上的关系:1,严格偏好关系:x优于y,x >y  等价于 x>=y且y不>=x (感觉有点多此一举,直接把x优于y表示成x大于等于y不就完了么)
                          2,无差异:有点像数学上的等价无穷小
P7 理性公理:1,完备性:x,y属于X ,则有 x大于等于y 或 y大于等于x (把偏好关系理解成大于小于,完备性只是排除了不确定性)
                        2,传递性:大于等于的传递,传递性将集合的完备性得以推广到更大的集合。
感觉理性公理只是排除了不确定性,其他啥也没说明。
P8 理性公里的推广命题 如果偏好是理性的-而不是不确定的-那么:
     1,大于号是非自反的,可传递的
     2,等价号是自反的,可传递的,对称的-可左右交换的
     3,大于号与大于等于号是不同的
刷墙的颜色的例子是将不确定性纳入无差异的范畴中去理解
P 9 构架问题-虚构问题?
      假设某人打算购买125块钱的录音机和15块钱的计算器。
情况1更愿意为了录音机5块钱的折扣而跑一趟(货币错觉?),但即使这样能得出我更偏好钱多的东西么?不会吧
        2,两者无差异,5块钱就是五块钱。
构架问题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实验方法问题值得怀疑。
P10 两个例子,1,传递性并不适用某些机制(个体适用并不意味着整体适用,个体来说确定的行为以某一机制反映在集体行为上将会变成不确定的。)
                          2,偏好是变化的,看起来不确定的行为可能是由确定的行为引起的。
效用函数:x,y属于X , x优于y 等价于 u(x)大于等于u(y),则函数u 为代表偏好关系的一个效用函数。
P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8 11:33:57
zc1988 发表于 2010-11-18 11:29 有个小问题
1.B 章, 我们用 ....表示偏好关系 那个 符号 是 大于号下面加个 ~  么 ?
用什么符号都无所谓,只要该符号的意义是确定的,并且不与其他符号发生混淆,就可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3 16:18:02
有课后习题的标准答案么?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3 17:42:25
zc1988 发表于 2010-11-18 11:29 P6 X上的关系:1,严格偏好关系:x优于y,x >y  等价于 x>=y且y不>=x (感觉有点多此一举,直接把x优于y表示成x大于等于y不就完了么)
“严格偏好”是由“偏好”定义的。

“偏好”与“大于”,并不相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3 17:43:47
zc1988 发表于 2010-11-18 11:29 2,无差异:有点像数学上的等价无穷小
“无差异于”,也是由“偏好”定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9 19:01:50
终于看完了第一章!正在做后面的题目,哪位大仙能给个权威点的答案,等我下次做完上这里来看看答案。

越看越觉得这本书的逻辑性极强!书后面的评价果然不是虚的!
我把我的一些笔记记在了第81楼,欢迎大家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9 21:41:50
zc1988 发表于 2010-11-18 11:29 把偏好关系理解成大于小于
这种理解,要么是一种规定,要么是一种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9 21:59:27
sungmoo 发表于 2010-11-29 21:41
zc1988 发表于 2010-11-18 11:29 把偏好关系理解成大于小于
这种理解,要么是一种规定,要么是一种错误。
按我的理解,偏好关系在数学上的表现是大于小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9 22:05:00
sungmoo 发表于 2010-11-23 17:42
zc1988 发表于 2010-11-18 11:29 P6 X上的关系:1,严格偏好关系:x优于y,x >y  等价于 x>=y且y不>=x (感觉有点多此一举,直接把x优于y表示成x大于等于y不就完了么)
“严格偏好”是由“偏好”定义的。

“偏好”与“大于”,并不相同。
看完后觉得作者这样叙述是非常棒的,完全不是多此一举---从偏好这个具体行为出发抽象出偏好关系的数学特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9 22:17:40
zc1988 发表于 2010-11-29 21:59 按我的理解,偏好关系在数学上的表现是大于小于
按你的理解,若消费者认为(4,3)不差于(3,4),那么你认为(4,3)≥(3,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