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332 28
2015-08-24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rar_微盘下载
http://vdisk.weibo.com/s/A26HtJ8Z13_8d?sudaref=bbs.pinggu.org





《资本论》研究_互动百科

http://www.baike.com/wiki/%E3%80%8A%E8%B5%84%E6%9C%AC%E8%AE%BA%E3%80%8B%E7%A0%94%E7%A9%B6


热烈庆祝“《资本论》研究”互动百科开通啦!!


此帖献给《资本论》研究互动百科


保卫资本论PDF
  http://www.doc88.com/p-9932382623967.html




免费福利!!保卫资本论(经济学强烈推荐)pdf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24 17:29:16


《资本论》的学与用(选自《王亚南文选》(卷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原载《中国经济问题》1961年第3

王亚南

一 《资本论》的学

谈到《资本论》的学习,大家都希望能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我在这里给大家做报告,并不是说我有了很好的经验,而是说,我学了一段时间,在学的过程中,有了一些感受,有了一些体会,现在谈出来,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大家都普遍感到《资本论》难学,这不仅在我们中国是如此,外国也一样。日本的《资本论》的译者长谷部文雄先生寄送我一本题称为《资本论随笔》的小册子,其中,谈到这个问题。他说,《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印了1000册,五年才卖完;东德从1947年至1953年就印了15万部以上;到1954年前后,苏联共印了三卷本150万部;日本从《资本论》发行以来,有几种译本,第一卷共印了50万册,最后一卷却不过印了第一卷的四分之一。这说明接触到第二卷第三卷的人就少得多了,而且就是第一卷,有多少人读完它呢?很多人没有读完,有的只读第一篇,有的只读第一章,甚至有的人只翻几页就放下了,买了不读的也有。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是不是他们感到《资本论》不重要呢?不是的。大家买了书,感到它的重要,但读不下去,有困难。困难在哪里呢?他以为,大家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很多的书,一读就懂,有的书读完了也不懂,有的书只要慢慢地读下去就可以懂,愈读则懂得愈多愈深。《资本论》就是这样的书。他建议读者,好好地读,认真地读,发出声音来读,读了以后就会懂了——鼓起勇气,通读下去!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值得注意,但如果指出真正的困难所在,并提出若干可以缓和或减少困难的做法,那也许更会增加读者坚持下去的勇气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4 17:29:59

那么,读《资本论》的困难究竟是什么呢?一提到困难,我们大家很容易想到这两点困难:一是部头大,全书有两百多万字,部头大需要时间多,而且消化不容易;二是内容深奥难懂。是不是这样呢?我看不完全是这样。这部书,大是大的,但有的书比它更大呢,如高尔基的小说《克里萨木舍》近三千页,和《资本论》的三卷的页数一样多,还有许多古典论著,如中国的经史子集之类,都是部头很大的,我们并没有被它们吓倒。至于说内容深奥,那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也许有一些理由,但不能一概而论。马克思曾就第一卷说,除了论价值形态的那一部分,人们不能说这本书是难理解的。当然,我假设读者是想要学一些新的东西,愿意独立思考的。我们今天所说的困难,恐怕和独立思考有关。我的经验也是这样,如果读了一些有关的书,又能独立思考,那就是不难懂的,何况《资本论》这部书,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每提一个论点,都有大量的材料和例解来证验说明它哩。恩格斯还在《资本论》第一卷尚未出版之前的1867823日写信给马克思说:你的完全的方法,已由适切的处理和适当联系上的说明,把那些最微妙的经济问题,弄得极其简单,并且几乎一目了然地明白。依照事物的性质,把劳资关系,就全面的联系,完完全全地,提出最完美的说明,这还是第一次。而当《资本论》这部书印出来以后,马克思对于德国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非难作了这样的反驳:德意志庸俗的经济学的空口饶舌家,曾非难我的著作的文体及其说明方法。《资本论》文字上的缺点,任何人都不能像我自己那样痛切地感觉到。他说,但是一个反对我的英国人却说,《资本论》的说明方法,把一个最枯燥无味的经济问题也说得有一种特别的风味(星期评论),一个俄国人说:除了一二特别专门的部分外,说明是以容易理解,明畅和异常活跃(虽说它所研究的问题,是科学上异常繁杂的)为特色的。就这点说,作者与大多数德国学者极不相同。那些学者,用非常枯燥,非常暧昧的文字来著书,以致普通人的头要由此榨破。所以,如果说《资本论》的学习上的困难,在于部头大,深奥,那是太一般的笼统的讲法,还没有讲出真正困难所在。那么,真正困难是在哪里呢?我的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4 17:30:48
第一,    学习《资本论》需要有丰富的广泛的经济知识、历史基础知识以及文学和哲学知识。我们都很清楚,《资本论》所引用的经济材料,经济史材料是非常丰富的,它不只是一部经济学的书,经济史的书,经济思想史的书,并且还是一部哲学的书,历史的书,列宁就曾说它是一部活的辩证法,所以学习起来是需要有关这些方面的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先就历史知识方面举个例子来说吧。第一卷初版序中有这样一句话,“18世纪美国的独立战争,已为欧洲的中等阶级鸣起警钟。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又为欧洲的工人阶级鸣起了警钟。”这就是说,美国的独立战争对西欧特别是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影响很大,美国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对欧洲工人阶级革命(巴黎公社)影响很大。如果我们不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巴黎公社,以及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生过程,它们分别发生影响的经过,我们即使在字面上有些了解,到底不懂得它讲的什么。还有,这部书讨论的基础,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欧社会经济情况,特别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果我们不对这些有所了解,学起来就有困难。例如读者不时提问到第一卷初版序中的一句话:“波西亚斯戴起一顶隐身的帽子,叫庞大的魔鬼看不见自己,我们却把帽子紧遮耳目,为了要否认魔鬼是存在的。”这句话不懂出典,也大体可以了解它的意思,但如果知道希腊神话中波西亚斯杀魔鬼的故事,那就不但可以领会马克思的“别有风趣”的文体,且能感到体现在它那种高度艺术表达形式中的口诛笔伐的力量。又如在第一篇第一章讲商品的时候,他提出商品的“价值对象性”这个语词,表示“价值”是从实际经济生活中可以体会得到,但怎么也不能具体把握的一种社会过程的真实而合理的抽象。莎士比亚戏剧亨利第四那一篇里,两个饶舌对骂的妇人之一的瞿克莱夫人,被对方骂为是一个水獭,“既不是鱼又不是肉,是一件不可捉摸的东西。”马克思在这里从反面来表示不可捉摸的瞿克莱夫人毕竟在那里,价值对象性就不同了。这也是要知道这个文学的出处,才能加深价值本身的认识的。

就哲学方面而论,《资本论》各篇章都散有有关资产阶级哲学的批判,但问题还不在这里。整部《资本论》不但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写成的,全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并还由是论证了唯物史观的科学假定。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知识,没有一些初步了解,就不但要大大增加系统把握全书结构的困难,甚至对于任何一个有关历史辩证发展问题的叙述,都要感到不易理解。旁的不讲,《资本论》第一卷初版序和二版跋中讲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任务和社会限制,特别是以德国为例,论证它不但在资本主义未发展起来的时候,不能有资产阶级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就是后来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起来了,也不能有资产阶级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呢?这关系到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辩证发展关系问题,关系到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问题,不懂辩证法,不懂唯物史观,是弄不清其中的道理的。

至于《资本论》作为一部政治经济学论著来学习,所需要的关于经济理论与史实的准备知识,那是非常明白的,为了说明便利,我打算留待接下去讲第二种困难时来交代。

所有上面这些例解,说明较广泛的文化的历史的知识的要求,构成了我们学习《资本论》的第一个困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4 17:31:37



第二个困难,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上所感到的困难。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意思:一是理论研究要结合到我们当前的政治任务,这是属于方向性的问题;一是所研究的理论必须回到理论所由抽象出来的现实情况中去,才能有较正确的理解,这是属于方法论的问题。这里所讲的,是属于后一方面的。就我们中国读者说来,《资本论》里面所讲的,主要是18世纪末19世纪前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这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因为我们中国没有过发展较成熟的资本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成分很小。我们在现代,直到解放为止,一直是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阶段。在欧洲人看来是很容易懂的,而我们却不懂,因为我们不熟悉,我们没有在真正的资本主义经济环境中生活过。在资本主义社会,司空见惯的东西,我们学起来就像很费解。甚至一些极其具体的感性的经济现象,如像工厂法、交易所、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乃至若干年一度的危机之类,我们接触到它,只仿佛是这么一回事很不易深透进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当时德国的经济学界讲了这样一段话:政治经济学在德国的生活地盘依然没有,这门科学依然是当作完成品,从英法二国输进来。德国的经济学教授,都还是学生,外国的现实之理论表现,在他们手上,成了个教条集成。他们周围的世界是小资产阶级的世界。从这个世界的观念去解释,这各种理论就在他们手里被误解了。科学无能的感觉,没有完全压下去。他们不安地觉察了,他们必须在一个实际上他们并不熟悉的范围内钻研。这是对德国经济学界讲的,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们研究《资本论》也是适用的。解放以后,我们的现实社会经济生活,起了本质的变化,我们逐渐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了;单就《资本论》理论回到它所产生的经济实况这一点来说,这并没有增进我们现实感,甚至加上了一些新的隔膜。我们当前论坛上讨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批判资本垄断学说,其所以难得深入活不够力量,其中有一个相当有力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所批判争论的,是我们不大熟悉的东西。事实上,不只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问题,就是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等价交换,按劳分配这些原则问题的讨论,由于这些原则和资产阶级平等法权有相当的联系,从而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有一定的历史牵连,这也使得我们少受到资本主义洗礼的人,对于这类问题的看法,无形中受到一些限制。

无论如何,我国资本主义太不发达或当前根本不存在资本主义经济现实这一历史条件,不能不说是我们从理论联系实际这一角度来学习《资本论》所不免要遇到的障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4 17:32:55

最后讲到第三个困难,和前面两个困难比较起来,这个困难应当说是较大的,但也许是我们大家还没意识到的。那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提出的经济理论,是和我们一般人的常识相反的,是和我们日常思维方法格格不入的,或者有的是没有进入我们思想意识领域中的;而他得出来的那些经济理论所用的思想方法,也是我们所不很习惯或很不习惯的。比如说,一件上衣等于20码麻布,或说一件上衣值多少钱,这在我们大家看来,好像这是用不着去想的,但马克思却把它看成是研究商品,研究那个看不着摸不到的“价值对象性”所必须了解的出发点。再看,《资本论》是研究资本的,但全书似乎不曾对资本下过定义,他只是在说明问题时,讲到资本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一种支配劳动的社会权力。这都是和我们日常思想意识联系不起来的,所以他讲起来会叫我们一时摸不着头脑。资产阶级学者无论讲什么,总是先下一个定义,它的定义又合乎日常的常识,我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他们说,资本是将本图利的本钱,是工厂、工具。甚至连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也说:“在一般资产中用以获取利得的那一部分就是资本。”现代的庸俗的经济学大师庞巴维克说:“资本是各种以生利为目的的财货”。一般都说投资就是将本图利。这些都很符合我们的常识,都像是从我们经济生活的经验习惯定义出来的。马克思严厉批判了这些说法,说这些似是而非的论调,根本不能说明问题。为什么呢?他认为,资本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特定经济范畴;它的作用,就在增殖价值。工厂、工具以及其他资财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因为它们并不能增殖价值,它们只有和劳动力结合起来,由劳动力的适用,使价值有所增殖,才能成为资本。货币是不是资本呢?购买劳动力的货币是不是资本呢?把它孤立起来看也不是资本,只有它一方面购买劳动力,同时又购买吸收劳动的生产资料,发生了增殖价值的机能,它才成为资本——货币资本。不论是货币,是生产资料,还是劳动力,分别来看,都不是什么资本,只有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创造价值、或者是帮助增殖价值,才具有资本的实质和意义。这是资产阶级学者(即使是古典经济学者)想不到、想不通、也说不明白的。因此,马克思说资本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就货币资本而论,说它是资产者利用它来支配劳动的一种社会权力,这就再清楚明白不过了。又如,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经常说: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这个三位一体的公式,是平等自由公道的表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天经地义的。资本家由投资得利润,工人由劳动得工资,地主由土地得地租,看去像是合理的,但一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加以分析,立即就显得极不合理了:土地、资本与劳动是三种不同性质的东西,前两者的所得,是出自对第三者的剥削;前两者是不劳而获的,而第三者则是劳而没有得到应得的报酬。对于这个包藏了一切剥削秘密的公式,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直当作真理来宣传,我们一般也像在依据经验事实,当作教条来接受。因此,我们学习《资本论》,就不能不在每一个经济概念,每一个论点上,和我们自己原来的有关的常识经验或教条作斗争。这就是马克思为什么说要学懂《资本论》,需要读者愿意接受一点新东西,能独立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