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368 2
2008-11-22
昨天看了帖子,对郎教授的观点有些看法

郎咸平:4万亿应救制造业 投基建效果差 

https://bbs.pinggu.org/b48i386610.html


郎教授说的有一定道理,投资基建确实得不到立即明显的效果,但我不是很同意他投资制造业的观点。

投资基建的好处:

1、给更多的机会给农民和一般居民,而且这确也算是给他们的福利。这不正好是社会公平性的体现,而且根据投资乘数会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的增加。

2、有利于区域发展的平衡,使投资资金进入中西部投资更加便利,从而真正带动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对中国走工业化的道路有很大意义,而且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3、跟国家的土地改革措施配套,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加大对农村的扶助力度。给八亿农民的发展创造机会和平台。

四万亿投资制造业会出现的问题:

1、投资制造业显然会造成投资的过度。大家知道,我国的制造业是出口导向型,而且产品基本上都是纺织、玩具、家电等低等的产品,在国外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大量资金打入制造业,产品是不是要国内销售呢?可是郎教授是否清楚,国内很多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呢?尤其是这些出口转内销的产品,这说明国内需求不足,那你即使可以把制造业恢复的原来的产出量,中国国民可没有那么多的钱来消费。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产品基本上价格需求弹性较低,中国国民怎么能消化掉这么多的本来用于出口的产品呢?

2、四万亿打入制造业,恐怕对行业经营模式的改变没什么太大影响。郎教授自己最为得意的“6+1”产业链,如果用收购的方式来整合产业链,也许在当下是一种方法。

3、由于制造业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江浙地带,这些平均发展水平已经比内地高很多,根据当下国家经济形势,这样投资无疑会拉大贫富差距水平。

其实,说了这么多,大金额打入投资制造业的方法基本行不通。

对郎教授的质疑:

郎教授是否是为了标新立异,或者为了维持他一直与政府对抗的形象,而有这样的观点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1-22 03:10:00
郎教授的确语出不凡有见地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03:34:00
郎咸平是喜欢充当民企的吹鼓手。
政府和高校没有人聘请他,只有民营企业主需要他。
郎咸平的观点有道理,但是不适合中国的现状。中国目前的最大问题是就业问题,投资制造业、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只能造成中国更大的生产过剩、更多的人员失业。
每个中国人都想中国占据产业链条的高端,每个人都想获得高附加值的链条。问题是,西方发达国家数十年、上百年打造出的品牌、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设计能力,岂是中国几年时间就能获得的?
倘若中国按照郎咸平的思路,恐怕中国将走向少数几个优势产业外加众多失业大军、社会不稳定的道路。
书生误国、清谈误国、闲评误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