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宇 (作者)
东北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3/3/1)
平装: 166
简体中文
开本: 16
编辑推荐
《公平与效率视阈下我国ZF经济行为研究》编辑推荐: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是,在GDP赶超战略快速推进的同时,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和谐相悖的变异现象,比如产业结构畸形、“三驾马车”跛足、房价和物价高涨、保障体系残缺、高碳经济引发严重污染、社会资源浪费严重、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悬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很多劳动者还不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等。而所有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经济发展的目的(ZF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增进民生福祉,导致ZF行为发生变异。而人的发展迫切要求改变以GDP为中心的增长主义倾向,实现以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主旨的经济转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
目录
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意义、目的
1.2选题相关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3本书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拟实现的创新点
1.5可能存在的不足
第2章公平、效率与ZF经济行为
2.1对ZF经济行为的考察
2.1.1ZF经济行为的内涵
2.1.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ZF经济职能理论
2.1.3西方学者的ZF经济职能理论
2.2对公平的解读
2.2.1公平的内涵
2.2.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平思想
2.2.3西方学者的公平观
2.3对效率的阐释
2.3.1效率的内涵
2.3.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效率思想
2.3.3西方学者的效率论
第3章ZF经济行为的历史演变
3.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ZF经济行为
3.1.1行为背景
3.1.2ZF经济行为
3.3运作评价
3.2转轨时期ZF经济行为
3.2.1行为背景
3.22ZF经济行为
3.2.3运作评价
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ZF经济职能
3.3.1行为背景
3.3.2ZF经济行为
3.3.3经济全球化与ZF行为
3.3.4运作评价
第4章ZF经济行为的客观认识
4.1ZF经济行为的起点和逻辑
4.1.1ZF经济行为的存在前提
4.1.2ZF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分析
4.1.3ZF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
4.2ZF经济行为的运行原则
4.2.1职能有界原则
4.2.2权力法制原则
4.2.3效率提高原则
4.2.4社会公平原则
4.3ZF经济行为的变异
4.3.1行为主体效率低下
4.3.2行为边界突破权力尺度
4.3.3行为效果忽视社会公平
4.3.4地方ZF“逆向调控”
第5章ZF经济行为变异的制度原因
5.1ZF行为主体的双重角色矛盾
5.1.1改革主体与改革客体的矛盾
5.1.2公共权力主体与国有产权主体的矛盾
5.1.3制度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的矛盾
5.2ZF行为主体的双重利益冲突
5.2.1ZF行为主体的双重利益目标
5.2.2ZF行为主体双重利益目标的一致
5.2.3ZF行为主体双重利益目标的冲突
5.3政治集权下的地方经济分权
5.3.1分权和集权的依据
5.3.2ZF权力格局的变化
5.3.3行为主体过度追求自身利益
5.3.4委托—代理关系错位加剧
5.3.5特殊利益集团的形成壮大
5.4ZF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
5.4.1公开机制缺乏
5.4.2问责机制流于形式
5.4.3参与机制不足
5.5ZF权力外部约束机制的弱化
5.5.1法制约束力量薄弱
5.5.2财政制度约束软化
5.5.3权力监督机制缺失
第6章不同国家ZF经济行为倾向比较
6.1发达国家ZF经济行为倾向
6.1.1美国:重效率、轻公平
6.1.2日本:公平与效率并重
6.1.3瑞典:重公平、轻效率
6.2发展中国家ZF经济行为倾向
6.2.1巴西:公平与效率双低
6.2.2印度:重效率、轻公平
6.3各国ZF经济行为的经验启示
6.3.1机会公平是实现结果公平的先决条件
6.3.2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6.3.3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力补充
6.3.4必须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
第7章ZF经济行为匡正的制度路径
7.1转变ZF职能,实现ZF合理定位
7.1.1实现政企分离,防止权力不当干预
7.1.2理顺财政分配关系,创新财税体制
7.1.3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缩小权力介入领域
7.1.4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行多元化治理
7.2规范ZF行为,加快ZF体制改革
7.2.1塑造理念创新的公共服务主体
7.2.2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体系
7.2.3完善ZF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7.3引入外部制度竞争,推进内部制度创新
7.3.1适应环境约束挑战,加快经济转型步伐
7.3.2构建国际合作机制,创新外部制度环境
7.3.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内部制度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