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做一个幸福的人
绝对倾向使人不幸福,但是很难摆脱。
放眼看去,人类不但不能幸福,而且有很大的危机。汪少伦先生研究人
类不幸福的原因,指出人类在四种基本欲望,亦即生存欲望、异性欲望、权
力欲望与合群欲望方面,都有相当严重的绝对倾向。他说:“如就生存欲望
来讲,个人不但要设法保有自己或相对求生,而且要绝对保存自己或绝对求
生。因为个人要绝对求生,所以个人不但多好生恶死,而且多贪生怕死;因
为个人多贪生,所以凡有益于个人生存的东西,无不极力追求。财产或金钱
是可以换取各种生存物品的,例如饮、食、衣、住等,所以财产或金钱有益
于个人生存。因为财产或金钱有益于个人生存,所以个人无不尽量设法争取
财产或金钱。财产愈大愈好,金钱愈多愈好。为争取大的财产,不惜运用任
何手段,甚至于极卑鄙的手段;为争取多的金钱,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甚至
于本身的生命。”
异性欲望也是如此。“例如个人不但求爱,而且贪爱。因为个人多贪爱
,所以在主观上,男人无不希望多有几个女人,女人无不希望多有几个男士
。”男人多说:“文章是自己的好,太太是人家的好。”而女人多说:“美
丽是我的第一,先生是人家的第一。”现代心理学家亦多承认人类有多偶倾
向。个人既绝对求爱,自然要绝对恶弃。因为个人绝对恶弃,所以男人尽管
自己希望多有几个女人,却不愿自己的女人去爱别的男人,自己女人如爱别
的男人,自己必大吃其醋。女人尤其是如此,所以女人的醋劲更大。历来情
死与情杀多为醋劲或恶弃的具体表现。
权力欲望更是如此。“在消极方面,个人无不尽量追求自由,在积极方
面,个人无不尽量追求地位或权力。因为追求自由,所以希望外来干涉愈小
愈好,以便本身能尽量发挥自己的个性。倘使外来的干涉稍多,则不惜加以
反抗。反抗的结果,即使牺牲性命,亦在所不惜。因为追求地位或权力,所
以希望他人能接受自己的命令,或者以自己的意志为意志。倘使他人接受自
己的命令,便觉得光荣;倘使他人违抗自己的命令,便认为是一种耻辱。”
至于合群欲望,实际上也不例外。“大多数人不但喜欢‘交朋结友’,
而且喜欢‘植党营私’。不但自己所属组织的价值超出一切价值,而且自己
所属组织的利益,也超出所有的利益,自己所属组织的言论,即为绝对的‘
真,;自己所属组织的表现,即为绝对的‘美’;自己所属组织的行动,即
为绝对的‘善’;自己所属组织的领袖,即为绝对的‘神’或上帝。为了实
现自己所属组织的利益,不但国可卖,而且族亦可灭。”
偏道思想形成绝对要求,使人不幸福。
无论哪一种欲望,一旦走上偏道,形成绝对的要求,这个人就毫无幸福
可言。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说:“世人只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汪少伦先生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只是少数伦理学家的理想;而“天下无不好的儿女”,却是普遍的事实
。可见,父母对子女大多盲目地爱、过分地爱,以致“害生于恩”,使子女
失去一部分幸福。
父母之爱尚且如此,其他的偏道欲望更不用多言。人要幸福,必须对各
种欲望,都加以理性管制。不但考虑自己的需求,而且要考虑他人的欲望。
唯有择善去恶,调和理欲,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成功的人,必须家庭与事业兼顾并重,缺一即难以幸福。而在兼顾并重
之中,应该把握“既知有我,也知有群”的原则,不但不可强调“为自己活
”,也不必勉强自己“为他人活”。这样的成功,才有幸福可言。
有事业却失去家庭,终究有缺憾。有家庭而没有事业,家庭也不能幸福
。两者并重,家庭与事业兼顾,便是幸福的成功者。
三、做一个美满的人
公私兼顾才能美满。
《吕氏春秋》说:“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
私行也。”宇宙天理乃是大公无私的。
孔子的儿子叫伯鱼,有一次陈亢问他:“令尊有没有单独教你一些别人
学不到的东西?”伯鱼回答:“从来没有。”可见,孔子教学从政,一片公
心。
中国人一向赞美“天理公心”,鄙视“营私舞弊”。私心好像就是恶魔
,我们毕生努力,似乎也就是为了去私心。自私的人由于私心迷窍,经常因
私害公,遭到失败。
不错,人应该“立公心”才能够成功。但是没有私心的人,照样有“私
的一面”。例如“私生活”、“私人的积蓄”、“私交”、“私人的小秘密
”,只要不危害天理公心,个人的隐私,应该受到尊重。
有些人公而忘私,一天到晚忙于公事,对于私人的交谊,一概置之不理
。说起来这种人不是不了解天理公心,便是有意拿天理公心来掩饰自己的私
心。因为私人的交谊也是天理公心的一部分,不理会私交的人,内心仍旧是
自私的。希望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公务,以求取自己的成就,却不理
会亲戚、朋友、邻居的感受,难道还不够自私?可见过分强调“公的部分”
,很难掩饰“私的部分”。真正没有私心的人,必然公私兼顾,用公心来处
理公的事物,同样拿公心来处理私人事务。
任何组织都有内、外之分,于是,有些人和自己人十分相好,却和外人
经常吵架;也有些人善于攘外,而拙于安内。偏重于内和侧重于外,实际上
都不能成功。
有友爱的兄弟姐妹,在家时固然很好;缺乏彼此照顾的朋友,出门时就
会觉得人地生疏,十分不便。
同班同学处得很愉快,可以互相切磋;如果常常和高班或低班的同学吵
闹打架,始终是一种令人遗憾的事。
与组织内同事融洽相处,有助于工作的进行。和组织外大众相处,也应
该维持良好的关系,对于工作的扩展,才会有所助益。两者失其一,对工作
都有不利的影响。
内外兼顾,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有心如此,而且用心去做。不能
把自己局限在内或外的界限里,只知有内不知有外,或者压制自己讨好外人
,都是有害无利的。一个人希望成功,应该养成内外并重的习惯,并且时时
提醒自己,切实不偏不倚。
任何偏失、缺陷,都不够美满。
上、下之间,更容易顾此失彼。常见有一些人,心目中只有上司的存在
,丝毫不考虑部属的实际困难。同样也有一些人,处处维护属下,却不惜顶
撞上级。
在家庭中,父母长上的话,当然很重要。弟弟妹妹的情份,也应该用心
维持。如果为了博得父母的欢心,便不顾弟妹的处境,甚至于出卖弟妹,引
起兄弟姐妹之间的怨恨,久而久之,父母的欢心消失,留下来的只是长久的
痛心。例如:大哥比较有钱,便大肆铺张,为父母做寿,却硬性规定弟妹分
摊费用。弟妹无可奈何,只好照办,内心却十分不服,就会伤害兄弟的感情
。
欺侮低班同学,在学校中颇为常见。结果低班同学集体反抗,或者投诉
更高班学长,引起校内的不安,对于自己的求学与交友,都有相当不利的阻
碍。
“看上不看下”,意指只知上级的命令必须遵行,不知下属真正的痛苦
和困难,虽然短时间内,可以压制部属,达成上级的要求,长久下来,则会
造成部属盲目的抗拒,以及上司对实际情况的不了解,使自己在“上压下顶
”的处境中,痛苦不堪。
“看下不看上”,意指只顾部属的权益,不理会上司的苦心,虽然得到
部属的拥戴,却由于失去上司的支持,逐渐无力维护部属,终于丧失部属的
信心。
唯有公私兼顾、内外并重、承上启下,才能够成为美满的成功者。任何
偏失、缺陷,都不够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