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859 2
2008-11-26

中国在经历石油战略安全﹑粮食战略安全之后居民的食用油脂的战略安全又成为一个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新的课题,目前中国食用油的战略安全隐患不仅表现在原料供应环节上的国内大豆产量持续减少,更表现为国产食油油脂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上为外资的垄断,以及高达60%以上的进口依存度。除此之外国际市场上的“粮油转能源”这一大趋势带来的长远威胁,以及西方的转基因大豆和浸出技术所带来的对本土食用油脂加工所带来的潜在威胁,这些都在表明中国居民的食用油脂的战略安全正在经受着潜在的和显在的威胁,如何保障居民食用油脂的战略安全将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

中国食用油脂行业中外资存在现状以及产生的相关影响

一、中国食用油脂行业中外资存在现状

目前,中国的食用油脂加工业中大豆占压榨总量的62.8%,大豆油在中国油脂消费中占35.4%①。大豆市场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农产品市场之一,根据WTO准则,2001年之后我国大豆市场的大门将被彻底打开,随着大豆进口贸易的正常化,居民消费油脂数量的提高,以及国际市场上的“粮油转能源”这一大趋势所带来的影响,国内产能有限,导致进口大豆的数量急剧增加,中国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的大豆,以弥补国内市场对大豆油脂和其它衍生品的需求,而国际上大豆贸易市场份额基本上被“ABCD”垄断。“ABCD”这四个字母代表着四家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跨国粮商: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以这四大国际粮商为首的国际投资商开始全面进入我国的粮油产业。目前国际投资商参与我国粮油的生产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进行原材料进口贸易,如大豆,棕榈油等。二是直接建立独资或者合资企业。三是进行资金参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三者并用,进而全面控制我国的粮油市场。

在原材料进口贸易方面,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都控制在“ABCD”这四大粮商手中,这四家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很强的定价能力。因此,只要中国需要进口大豆,那么就需要和“ABCD”打交道,而国内粮食进出口企业没有一家的实力可以和上述四家相提并论,强弱对话中,弱者自然难以占到便宜。国际资本利用其资金和贸易优势对我国国产大豆进行疯狂的打压,导致我国粮油压榨企业经营效益迅速下落至大幅亏损,大豆的收购价格直线下降,给国内豆农带来大幅的亏损。

在投资参股和合资建厂方面,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年产量达到150万吨以上的3大食用油生产企业中2家已有两家被外资控制,除了中粮外,益海和嘉里,同属马来西亚的风益集团,金龙鱼,鲁花,胡姬花等食用油品牌均由其直接控股或者参股生产,中国食用油三大品牌“丰益嘉吉系”的金龙鱼100%外资,“中粮系”的福临门100%国资,鲁花51%民营资本(25%丰益,24%中粮)。三大食用油品牌占中国食用油70%以上市场份额, 其中“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近50%市场份额,而“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是美国ADM。国际巨头凭借资本和历史与经验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以及下游销售渠道的控制权,弱化了政府对整个行业的调控能力,中国的食用油脂的战略安全已掌控在外资手中。

二、外资进入粮油市场产生的相关影响

1、外资进入国内粮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市场对食用油脂的需求,市场开放之前国内食用油脂加工产业对大豆的需求缺口较大,外资的进入解决了国内食用油供应的问题,同时外资粮商的进入给国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物流模式。

2、外资进入也给国内相关产业带来了相关负面影响

外资进入国内粮油市场后导致我国粮油市场的压榨中心逐步向东部沿海地带转移,越来越多的压榨企业逐步采用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作为压榨原料。由此造成国内大豆行业的产业危机。在粮油市场上,国产大豆价格低,卖粮难,国内的豆农﹑粮农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同时由于外资对油脂生产加工等领域的控制,导致国际国内食用油价格联动效应扩大,油脂价格起伏波动大,造成2008年1月以来,食用油价格不断上涨,企业数目减少,食用油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使得企业容易在油脂原料市场中构成买房垄断,从而压低油料价格,挤占农民利润空间。

3、外资的进入导致我国粮油压榨企业严重的产能过剩

中国最早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多数由乡镇企业起家,集中在豆类,花生,菜籽油加工领域中,并且地处偏远,国内企业设备陈旧,销售能力不足,信贷跟不上,导致在漫长的竞争过程中节节败退。2000年,中国食用油自给率为68%,对外依存度约32%,2001年入世后,自给率逐年下降,2007年食用油脂的对外依存度达到60%。

 

相关的对策分析

1、发展花生产业  保障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

表一:2007年我国花生、大豆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花生

大豆

亩产量(公斤)

250

120

出油率(%)

45

18(均)

产油值(公斤/亩)

112

22(均)

总产量(万吨)

1500

1400

目前,中国的食用油脂加工业中大豆占压榨总量的62.8%,大豆油在中国油脂消费中占35.4%,超过花生油脂和菜籽油脂的消费量。

我国是花生的原产地,花生油是大豆油的天然替代品,在国内鲁花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花生油已经成为我国三大食用油品牌之一,并因其非转基因特性和压榨工艺深受消费者欢迎,而且花生在国际上种植面积少,不易受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而且花生在出油率﹑亩产量﹑健康度等方面均优于大豆。

发展花生压榨产业可以极大的保证中国食用油脂的战略安全。为了保障和发展我国的花生产业进而保障我国食用油脂的战略安全,国家应加大对花生产业的扶植,一、加大良种补贴力度,保障国家最低收购价格。二、加大资金和生产设备贷款额度支持。国际垄断巨头主要依据资本和加工能力的优势扩张,国内企业没有国家资金支持将很难抗衡并最终将被外资不断收编,国家不仅应加强对花生龙头企业的资金和生产设备贷款额度支持,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强市场竞争力,还应有意收编一批生产企业 “国有化”或“国有控股”,并对国际垄断巨头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其进一步渗透、扩张。三、规划花生的核心产区。应从粮食战略工程出发,扩大或优化种植结构,在我国山东半岛、黄淮海等半丘陵、半沙化地带建立花生核心产区。国际粮油涨价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像花生这样高产值、高出油率、高经济价值品种,建立核心产区或扩大种植可一举多得。

2、          突出我国国产油脂的非转基因特性和非浸出加工工艺的优势。

国内对油脂和饲料需求增长迅速,厂商对高油大豆需求旺盛,国产大豆出油率一般为:17-18%,进口转基金大豆为20-22%,另外国内厂商目前已经基本上采用西方的浸出工艺来制取油脂,国产大豆在压榨出油率方面处于劣势。但国产大豆在制造油脂方面可以突出是非转基因大豆和传统的压榨工艺可与国外转基因大豆和浸出工艺形成差别化的市场效应。在欧洲﹑日本﹑韩国等对转基因食品控制较为严厉的国家市场潜力巨大。    

应建立属于我国的大豆产业链经济,完善从大豆种植﹑产业整合,到终端油品等产业链的全面建设,推广非转基因食品的市场认知度,强化国产大豆的非转基因优势,在国内大力开发大豆蛋白等高端产品,实施深加工,绕开压榨业的竞争。

3、 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在国内一线城市建设用地近乎枯竭,国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极力保障国内耕地面积18亿亩这条红线的时候,我们可以借鉴日本人的产业政策经验,早在1976年日本就在南美亚马逊大平原购置了大量土地,种植大豆,然后运回国内使用,日本人的这种调解模式值得我们思考。他们“弹丸“之地,资源极度匮乏,但他们却知道控制住主要的资源,对此,我们国内也应该思考走出去的策略,实施中国的海外屯田计划,利用我国强大充裕的外汇储备通过在南美租种土地,在南非进行实验基地等,开辟异乡豆源,粮源通过多种渠道保证国内大豆(粮食)供应量。

参考文献:【1】黑龙江粮食   2008年第4期 跨国资本在中国植物油产能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郭清保。

             【2】①良时期货网   从第二届国际油脂大会看07/08年度油脂板块    投资蒋伟良2007-11-29

         【3】中国经济周刊 2008年第17期  食用油之危  潘学清

         【4】表一数据来源 食品原料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李里特、鲁战会著2001年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15 18:08:22
转基因的产品,毕竟还没有专家肯定其不存在任何危害,目前我们的大豆和棉花已经被同化了,真的期望如果可能的话不要再让玉米也深陷其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 15:46:23
油脂行业的外资依存度已经过高,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应加大对油料种植的补贴以及对国内油脂加工企业的扶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