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9月6日)夜间,2015年女排世界杯在日本名古屋拉下帷幕,中国女排力克东道主日本队获得本届世界杯冠军。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排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但此后几经沉浮!此次,中国女排获得世界杯冠军,重回巅峰,是郎平首次以主教练的身份获得世界冠军,但中国女排能否继续高歌猛进,勇夺里约奥运会金牌,仍存疑问。在此,尤为必要分析下中国女排近几年重新崛起的原因以及里约之路的阻碍!

9月6日,主教练郎平和队员们庆祝获得本届世界杯冠军

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的奥秘
1、后继有人
在总结中国女排陷入低谷的原因时,大家最经常提到的就是后备人才不足和基础薄弱。不过,尽管在本届世界杯赛前,中国队连损惠若琪、杨方旭两员大将,造成的冲击不可谓不大,但就是这样一支“哀兵”,竟然在郎平的带领下一路过关斩将,这其中人才储备功不可没。
其中,年仅20岁的主攻手朱婷成为本届世界杯“最有价值球员”。经过郎平两年多的悉心调教,她已经由当初那个世青赛最佳新人,逐步成长为中国队目前最为倚重的进攻核心,她的存在将成为明年中国队征战奥运会的关键。俄罗斯关键一役,朱婷独得29分,进攻成功率达到56.76%,拦网也得到7分;与韩国队一战,朱婷砍下16分,成为中国队得分最高,带伤作战的顽强精神尤其让人称道。对此,有评论甚至略带调侃地说:“有朱婷的中国女排真幸福。”
不过,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限制,中国年轻队员要想出国打球、开阔眼界几乎不可能,朱婷在瑞士女排精英赛上的出色表现就吸引了不少欧洲俱乐部关注,希望能让她出国打球,但河南省排管中心的表态早早堵死了这条路。其实,中国女排完全可以让年轻队员多出去见见世面。相信中国女排能越来越有后劲,只有新人不断涌现,中国女排才能真正崛起。
2、郎平
除了中国女排人才梯队的建设外,女排如今的战绩也不能忽视主教练郎平的因素。郎平曾于1995年担任过国家队主教练,在2005年出任美国队主教练,同时还在意大利土耳其顶级俱乐部执教都拿过联赛冠军。所以,郎平具有丰富的俱乐部、国家队执教经验,熟悉国内国外球员的技术特点,能根据球员特点迅速捏合球队,形成整体风格,打造适合球队的技战术体系。

9月6日,郎平首次以主教练身份获得世界冠军
3、善用新人
郎平给女排带来的另一大变化是,打球的人多了,比赛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个落到了实处。在郎平手上,似乎怎样排兵布阵都有道理,高有高的打法,矮有矮的套路。一些过去闻所未闻的人员配置似乎也不是不行,关键是锻炼队伍还不输球。本届世界杯之前,中国队损失了队长惠若琪,还伤了主力替补杨方旭,就在大家为女排捏一把汗的时候,新人张常宁却顶了上来。1995年出生的张常宁,可以说是中国女排在本届杯的一大发现。而“发现”新人对于郎平而言好像是家常便饭。在去年的世锦赛上,当老将徐云丽受伤时,1996年出生的袁心玥,临危受命,发挥出了高水平,在进攻和拦网都有出色的表现。
4、基层训练体系

2011年,郎平在成为国家队主教练之前就说过:中国女排的希望在基层,只有基层排球体系顺利发展才能为国家队输送更多的人才,才能打出让中国球迷满意的成绩。
总之,年轻化、用新人,是这支“郎家军”的最大特色。事实上,在出征世界杯的14人名单中,除曾春蕾、沈静思、魏秋月和颜妮外,其余10人是清一色的“90后”。主攻力朱婷1994年出生,张常宁1995年出生,袁心玥1996年出生,杨珺菁1990年出生……除了颜妮和二传手,其他几位主力,均是“90后”。即使是几名“老将”,其实也并不算老。比如与俄罗斯一战中表现出色的曾春蕾,今年也不过26岁。可以说,中国女排的年龄结构非常合理,至少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内,她们都能保持着巅峰期的战斗力——这是郎家军连续冲击冠军的最有力保障。
然而,里约奥运会姑娘们夺冠有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