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遭遇滑铁卢陷入低谷,次年新任的排管中心领导再次盯上了郎平,比三顾茅庐还要虔诚,主管领导多次南下广州力邀郎平执掌中国女排帅印。
2013年中国女排主教练是公开竞聘,但直到竞聘当天的凌晨,郎平还没松口。
从郎平当时再三推辞,迟迟不应的心态看,郎平对执教中国女排充满疑虑。联想到1999年她坚决辞职那一幕,不难想见,她对中国体坛的体制性弊端应有切肤之痛。在国外执教这么多年,对比十分明显。在旧的体制框架下,处处都是掣肘,郎平有心无力,知道自己很难突破。
但在最后时刻,郎平还是松了口。
事后她自己透露,是排管中心领导的承诺最终打动了她,这个承诺包括对女排选人用人的绝对话语权、搭建复合型教练团队、甚至改变国内职业联赛规则等等与现有体制和传统模式差异极大的一整套新思路、新做法,排管中心全盘接受,并全力提供人财物方面的支持。这些承诺等于给了郎平突破体制的尚方宝剑,也正是这一点,使郎平在中国女排获得了国内教练无法获得的操作空间。
郎平上任后,大刀阔斧地改组女排队伍,只留下惠若琪、魏秋月、曾春蕾少数几个老队员,而朱婷、袁心玥、张常宁等一批95前后的年轻队员被破格提拔,像最年轻也是个子最高的袁心玥,从国少队连跳三级,直接进入国家队,这在以前很难想像。对新人,郎平悉心培养,又大胆使用,使这批新秀迅速成长为国家女排的绝对主力。
复合教练组也迅速到位,包括各省抽调的多位技术专项教练及从美国聘请的专业队医、康复师、体能教练等等,郎平领衔的教练组及专业支持人员超过15人。带着几个陪打和一个队医就去征战大赛的窘境已成过去。
正是凭借全方位的突破,郎平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就把中国女排从亚锦赛第四这样前所未有的谷底,带到了2014年世锦赛亚军、2015年世界杯冠军的巅峰。
去年再获世界杯冠军后,有媒体评论说,郎平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女排再创辉煌,除了她个人的执教能力和人格魅力,关键在于她对旧体制的成功突破,而这一模式在目前的中国体坛很难复制,因为郎平的独一无二,也因为众多的体制性障碍,国内教练无法逾越。但郎平在女排的体制性突破,依然给中国竞技体育陈旧模式的改变带来了许多富有启迪性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