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银财富:解析熔断机制对股指期货的影响
熔断机制对于股指期货,以及整个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都是有效的。熔断制度对于股指期货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交易风险,为交易者赢得思考时间和操作时间。当市场波动达到6%的熔断点时,将有10分钟的熔断点内交易,这让交易者有充裕的时间寻找风险管理的办法,在恢复交易后体现自己意愿的交易指令下达到撮合成交。
2、对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风险有预警作用,有效防止风险的突发性和严重性。从我国股指期货熔断机制的设计来看,在市场波动达到10%的涨跌停板之前,引入了一个6%的熔断点,即股指期货的指数点升跌幅达到6%,即在此后的10分钟交易内指数报价不能超出熔断。这不仅给股指期货交易者一种警示,也对期货交易的各级风险管理一种警示。这包括对期货、 股指期货的交易者、代理会员、结算会员和交易所都有一种强烈的提示,使他们都意识到后面的交易将是一种什么状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使交易风险不会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
3、有利于消除陈旧价格导致的期货市场流动性下降。在出现股指期货异常波动的单边行情中,由于大量的买盘或卖盘会延迟行情的正常显示,从而产生陈旧性价格。这时所看到实际上是上一个时刻的价格,按此价格申报交易必不能成交,导致不成交指令大量进入交易系统将造成严重的交易拥堵,使数据的显示更加滞后。所以有了10分钟的熔断期,可以消除交易系统的指令堵塞现象,消除陈旧性价格,确保交易的畅通。
4、为化解交易风险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当异常波动的极端行情出现时,没有熔断机制的市场会横冲直撞,通常情况下需要数月甚至一年的波幅在顷刻之间完成,这会给找错方向的交易者一个触手不及,交易保证金的账户会被迅速打穿,这将增加结算难度和带来无数的纠纷。
这种情况下,即使采取停市的方法也不能奏效。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 香港期交所在世界性股灾之后的1987年10月20日宣布停市四天,以减少股灾损失,但此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累积的市场风险泛滥成灾,开市之后香港的恒生指数又下跌了33%,多数会员因保证金穿仓而无法履约,违约事件不断发生,交易所几乎面临破产。
当股指期货交易引入熔断机制之后,就能做到分阶段逐步化解交易风险,而不至于一步到位、措手不及。
所以熔断机制的引入,给期货交易者一定时间保持头脑清醒,及时找到应对措施,减少资金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