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你的个人品牌竞争力_品牌竞争力管理“十问十答”
如何提升你的个人品牌竞争力
在品牌时代,竞争的本质已经从实体竞争转向品牌竞争。国家的竞争力表现拥有多少世界性的强势品牌上,企业的竞争力表现企业所拥有的品牌是否具有竞争力上,同样个人的竞争力体现在个人品牌的竞争力上,成功的个人品牌为一个人所带来的影响力的价值往往是其他个人资产所无法比拟的。而个人品牌竞争力是由六个“商数”构筑成的,这些商数从个人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人格高度共同构筑了个人品牌体系。
智力商数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智慧的多少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研究表明,智商并非完全靠天生的,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常常可以改变智商的高低。在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人类智力水平整体提高的情况下,一般人的智力商数都足以满足日常的学习工作需求,除个别领域需要较高智商之外,其余的工作都可以通过更好地学习来完成。研究数据表明,人的一生所用的智力不足大脑容量的百分之一,所以智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逻辑思维训练、知识的学习、经验的增长而提高。智力水平是个人品牌竞争力的根本,智力水平决定着对其他事物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
EQ情绪商数:Emotional Quotient
情绪商数是指一个人对环境和个人情绪的掌控以及对整体团队关系的运作能力。情绪商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对自我情绪的管理、控制个人意识的能力,在压力、挫折、愤怒、激动等情绪下合理调控自身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是对整体而言,在团队合作时通过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实现提高效率的能力。古往今来情商高者往往能成大事。周恩来总理是中国“高情商”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日理万机,在压力之下能够处理好各方面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得到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EQ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处理自我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能力已经成为了个人品牌竞争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CQ创意商数:Creation Quotient
创意商数是指一个人超越现状、开创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整合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上遇到难题用独特的方式解答、工作中各种问题迎刃而解、生活中处理各种事务的新点子。“创造力”是现代人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在竞争中随机应变、处于有利地位的法宝。集合众多的资源、突破现有的框架、寻找新的思路,最终找到一个具有开创性的解决方案。现今社会已不再是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制胜,也不再是信息经济时代的技术万能,而是进入了创意经济的时代。“创意”是指个人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独创性思想与创新性行为,体现出其某种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成果的能力,即创造力。创造力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个人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LQ学习商数:Learning Quotien
学习商数是指一个人不断在外界环境中获得认知,或者并通过逻辑思考获得经验的能力。学习商数的高低与“智力商数”有着互动的关系:智力商数高的人在学习力方面有先天的优势,此外学习商数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后天的智力开发程度,对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孔子的学习商数就非常高,他笃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学习商数在古代已经被重视,在当今社会学习能力更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成功潜质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之一。
MQ道德商数:Moral Quotient
道德商数是指一个人的内在本质部分,例如善良、正直、和善、感恩、助人等德性,包含伦理学和哲学层次的讨论。在当今这个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MQ。“小胜凭智,大胜凭德”,当个人的一切努力都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时,回头追溯这一切努力的本质,探究人的本性,这将成为定夺一个人发展方向的重要评判标准。所以说“IQ高、MQ高”的是人才,“IQ高、MQ低”的是危险分子,“IQ低、MQ高”的是可培养之才,“IQ低、MQ低”的是不可救药分子。
BQ美丽商数:Beauty Quotient
美丽商数并不是指一个人的漂亮美丽的程度,而是一个人对自身形象的关注程度,对美学和美感的理解力,甚至包括一个人在社交中对声音、仪态、言行、礼节等一切涉及到个人外在形象的因素的控制能力。著名商务形象设计师和人格心理咨询师英格丽·张说:“如果你穿错了衣服,没有人会告诉你;如果你不懂搭配,没有人会告诉你;如果你头发不整,没有人会告诉你。但是,人人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小节正在诋毁着你!”对于一个高速向前发展的社会而言,留给每一个社会个体的表现时间越来越短,如何一出场就能抓住重任的目光,争取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天生丽质,但是往往“美丽商数”较高的人会因为对自身形象的关注而更容易获得成功,因为在现代社交场合中“个人的形象价值百万”,个人形象与成功密切相关。
以上6个Q在构成个人品牌竞争力的时候,并不是独立作用的,而是有所互动。例如“智力商数”与“学习商数”的互动,“情绪商数”与“美丽商数”的相互作用等等。在以上几个方面人们可以挑选自身的专长优势来发挥,规避自身的薄弱环节,“策略性”地管理自身的资源,获得超强的个人品牌竞争力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品牌竞争力管理“十问十答”
第一、为什么我们很难找到我们品牌文化资产的积淀。
刚才李总裁说到了像“苹果粉丝”,苹果曾经很兴盛过,后来又一段时间沉寂,现在又引起了全球的狂热,靠工业设计等等方面的东西,我们很少有品牌能够引起全球的轰动,跟我们缺少提炼有关系,为什么放这张图片给大家看,可能很多人知道这艘船,这艘船是哥德堡号,瑞典人复古造出来的,这艘船260多年前就航行于中国和欧洲的贸易,那个时候这一艘船的价值等于瑞典一年的GDP,等于瑞典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这艘船上不过装了点我们中国的茶叶、中国的瓷器、中国的丝绸,那个时候中国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是很受尊敬的,在欧洲市场有很多中国制造的“粉丝”,我们的丝绸是穿在他们的权贵身上的,我们的茶叶是给他们的贵族作下午茶的,我们的瓷器甚至是皇家用的。所以在那个年代,仅仅260多年以前,我们中国制造的东西是今天的奢侈品品牌,是路易威登、是爱马仕,但是,200多年下来以后,这些品牌的价值你们会发现,中断了,完全地中断了,没有得到任何的积淀。
今年的春节我也是在巴黎过的,我们知道巴黎的老佛爷有一次对中国游客不太公平的待遇,但是实际上说句实话,那件事情我们也很愤怒,但是除此之外,我可以告诉大家,巴黎的商场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有一个充分的尊重,尤其向老佛爷里面的路易威登店这种,那比万通市场还热闹,全部是中国人,每一个柜台都会有会说中文的服务员给你做详细的解释。那个包就算是它全牛皮的,它可能也不值一万多块钱,但是大量他们积淀下来的品牌的历史、品牌的文化,导致了在世界各地也不见得像中国这么受欢迎。我们说一件非理性的品牌价值,我们可以从很多奢侈品的品牌可以看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他们几百年来积累下来的东西,确实有技艺的、有设计的、有文化的、有历史的等等,另一方面也有我们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头脑里自己形成的一种光环,至少挎一个路易威登的包儿,不是指在座的各位,但是对于中国的某些新贵群体来说,是一件值得荣耀、值得互相夸耀,值得彼此之间有一个价值认同的东西,所以人家流传下来了,我们没有积淀下来,为什么没有积淀?但是我现在想说的是,除了这几百年的塑造之外,想问在座各位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座的各位你们也有一些很著名的企业,请问你们,你们每到年底的时候,会盘点自己的销售额多少、利润多少,请问你们到年底的时候,会盘点一下你们这一年品牌资产积累了多少吗?我们的调查和我们的研究,因为我们每年接触大量的中国企业家,我们认为很少有这种情况,就是很少有理性的,幸亏有赛迪顾问这样的公司会跟我们研究一下品牌能力增加了多少、品牌生命力增加了多少,我们自己很少去做这种研究。相反的,跨国500强,至少我们服务的这些企业会有非常多的这方面的研究。
所以我们觉得第一我们可能积淀了我们的制造能力,积淀了我们营收能力,甚至是积淀了我们渠道、我们的消费群体等等,但是我们对于品牌资产的积淀,至少没有一个战略和系统的研究。
第二、为什么中国企业至今已经都到了2008年还会迷失在价格战中?
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人从改革开放以后,有把东西卖得越来越便宜的能力,却没有把东西卖得越来越贵的能力,卖得贵就是除了你产品本身的价值以外,你还有一块品牌的附加值,有一块你品牌的溢价能力,也就是品牌文化历史的积淀。但是我们却放弃了那种手段,很专注于这种价格战。从长虹打第一次我们中国家电市场最著名的价格战到现在,整整12年一个轮回了,我还记得很清楚,3月26号,中国80多个城市,150多家商场统一的降价,号称要把日本的品牌赶回老家去,到2005年12月的时候,长虹开始说我们不打价格战了,又开始打品牌价值战了。其实你看很短,仅仅12年,在价格战最初的阶段,我们确实把一些日本的品牌打回老家去了,但是今天日本的家电品牌在市场上什么表现?同类产品贵多少?消费者的认可程度,其实在座的各位每个人心里都很有数,所以我不用去做比较,只是想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真是一个能够按照长远的战略系统去进行品牌价值规划的话,我们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
第三、为什么炒作成了今天品牌营销的圣经?
这个官告春节期间可能骚扰了不少人,你们可能大家都看过,恒源祥、羊羊羊,恒源祥、牛牛牛,等等等等,有人说是脑残式的,有人说是脑瘫式的,总之是看了崩溃。还有这样一个,我也看到有评论说把它当作了一个经典的营销,为什么?因为在网上点击率很高,电视台还没有播放的时候,这个广告已经被放到网上去欣赏了,随着托“艳照门”的福,确实点击率非常高,但是这种东西就不管它是不是最终被停播,现在一些电视台停播了,个别的卫视还能够看到,不管它是不是停播,把这样一些问题式的东西、麻烦式的东西和自己的品牌连接起来,我们希望获得的是什么?除了可能有个别的品牌忠诚度以外,假设将来这个品牌成为一个巨大的品牌的话,你们会发现它会羞于提起这段历史,会是它品牌的一个硬伤,完全是这样。像恒源祥更是这样,恒源祥,羊羊羊,是它十多年前创造的一举成名的广告方式,而那时候刘瑞旗其实只不过是为了节省广告费,当然现在恒源祥在广告的投入让也不是特别大的厂商,但是这个盘子已经是个大盘子了。
就是这件事让我们很反思的一件事情,为什么我们的品牌十几年前用的招数,现在迫不得已还在用,请大家注意是迫不得已,因为如果有更好的招数,因为我很了解恒源祥集团,我也了解他们的决策者,如果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他们的决策者是有品位的一群人,问题是可能是对于很多的我们执行的品牌营销的人来说,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所以炒作,还依然是今天的营销主要方式。
第四、为什么质量问题困扰我们?
其实我们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我们开始解决了很多的质量问题,这是欧洲的一个差点被注册成功的商标“NOTMADEINCHINA”,我们这是非中国制造,我们这不卖中国制造,原来中国制造的东西,虽然是便宜,但是质量还是马马虎虎过得去,但是现在为什么都过不去了?在国外市场上、在国内市场上也是这样,我很多年前服务过一些中国的企业,他们是靠质量在这个市场上获得尊敬的,但是今天他们的质量也在下降,不知道是为什么?是生产成本高了?还是人力成本高了?还是浮躁了?还是盲目地追求品牌的增长?而变得萝卜快乐乐不洗泥了?总之这个问题、这个根基性的问题又在困扰我们,如果我们连这种低层次的问题解决不了,我们不可能解决高层次的品牌竞争力的战略问题。
第五、为什么出战的品牌之发常常被劫掠?
大家知道娃哈哈和达能还在谈判,我在品牌中国那本书里面写了斩首行动,就是会有大量的外资和外国同类企业,他们在中国的兼并,他们只要这个行业的前三名,我们确实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制造业增强以后,我们开始了这种品牌的市场或者是企业的竞争力我们开始往上走,但是我们在资本运营方面,还有长远的品牌价值规划方面,确实很少有战略的评估,我们很多东西卖得太便宜了,我们很多东西很容易就被别人买走了,这很大程度上是给我们政府提个醒,为什么那么容易就被买走了?
第六、为什么国际化的征程难见曙光?
大家知道西门子分了家了,但是最近很让我舒服的一件事情就是TCL至少2007年是盈利了,要不然李东升先生,我去年见他的时候,他已经瘦了12斤了,不夸张地说,他每年8个小时是最正常的。中国的国际化确实是要往前走,但是怎么走?刚才我跟电子商会的彭主任也在聊这个问题,我觉得他们做了一个很不错的事情,今年包括美国拉斯维加斯的电子展,还有汉诺威的展,都是在中国推广品牌,我认为我们第一需要不断频繁地出现增加我们的品牌影响,为什么?因为实际上对那些外国人来说,他们只能在偶尔或者个别的场合说中国的东西不错,中国的东西有设计、中国的东西有创造,中国的东西除了你们那种廉价替代货以外,还有高一点的档次,还有一点品牌的价值。但是除了这个别的时候,他们一年365天用的大量是廉价的甚至是质量稍微有一点毛病的中国制造的产品,而且耳边往往是中国的玩具又出事了,中国的农药又怎么样了,中国的饺子又怎么样了,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抵消和反过来的项目。
第二个问题我们看了大量的中国品牌在国际化上的号称对于竞争力的传播,但是用了一种人家根本没有理解的文化,人家根本理解不了的语言去说,就是这种跨文化的沟通,我们认为至少在今天,500强在中国本土化的营销做得比我们的国际化营销好很多,这个建立在对文化的了解上。
第七、为什么国土品牌经不起风吹雨打?
这就是在刚才那张表上讲的品牌能力的衰减问题,事实上在这一点上,这几年我们统计了一下,我们的业务案例里面70%是品牌危机的管理,有大量的中国品牌,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倒下了,一蹶不振了,很长时间都不能发展了,随着跨国品牌我们可以很坦白地说,包括我们自己的客户在处理危机的时候,和中国企业一样,但是他们最终抗风险的能力比我们要强得多,我们大量的品牌就这么倒了,一个健力宝有20年的历史,可口可乐今年有121岁了,哪个更像老品牌?哪个更像老企业?哪个更像老产品?你们自己可以去比较。
第八、为什么品牌的成长环境难尽人意?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方面的资源,包括政策资源,我认为我们国家、我们政府给予我们竞争力的本土企业、民族企业的竞争力的培养、竞争力的提升还很不够,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我们也有一些倾斜政策,我们认为差得太远太远了,比起韩国、日本甚至比起美国,我认为我们的政策资??随便到街上看一看,白领最喜欢的刊物都是些什么?那上面如果没有几个洋字码、如果没有几个洋妞,一定卖得不太好,对于大量的中国品牌,我们的这些东西,我们的有些老字号,品一品那些细节、那些积淀还真的是有,但是他们今天,我看了好多小吃的老字号,连付前门大街回去租店的钱都没有。所以确实我们的关注还太少,我们确实有缺少大量的理论支持,包括我为什么说赛迪的研究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也会去做一个发表,我们国家到现在哪个大学有品牌系?培养了多少跟品牌有关的人才?有多少人在做专门的品牌方面的研究?企业去招人的话,到哪里去招品牌管理方面的总监?这一点我就不想提了,因为赛迪的报告里面好像讲了很多关于国际品牌和中国品牌的比较。
所以,中国的品牌为什么无缘世界500强?或者为什么我们是一个制造大国?我认为我们整个国家在于品牌的战略方面,给予一个更好的环境上,我们做得都差得很远。
第九、为什么中国企业在品牌理念研究方面,或者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方面,总是感觉离真正的消费文化差得比较远?
这是我去年参加国美全球论坛的时候,当时很有幸,因为国美这块牌子还是很有号召力的,所以一下子招来了300多个家电企业家,其中一半是世界500强,我就在那一天的对话和了解上,我听起来外国的企业家和中国的企业家讲得就完全不是一回事,跨国企业讲的更多的是中国老百姓到底想什么?你们中国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他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他会去做这种事情,我们不太会,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卖场的收费问题、促销员的问题、渠道的铺设问题,确实我觉得一个是在战略层面,一个是在执行层面。包括很多我们服务可口可乐可以公开的一些例子,比如每年对于过年的文化,你们在座的各位,从哪里更多的感觉到春节的氛围?你们从哪里感觉到更多的品牌对于你们过年的关爱或者关怀?很经典的可口可乐有一句广告语,那是2006年,我们都给予肯定的就是“没有一种感觉比得上回家”,把中国人这种年文化,就是不管你在天南海北、不管你在哪里,到了这个时候,大年三十之前,我一定要回到家去,哪怕满天风雪,这种感觉的东西,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是缺乏一种耐心,还是我们缺乏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还是我们必须眼前的促销就要对于拉升销售起到一定的作用,我们看得太多,总得给我们一个感觉,中国的企业在这种战略的理性方面确实有问题,直接涉及到了第十个问题。
第十、我们对于现在的品牌战略,老是离得有一段距离,这不是量化的表,这是我凭这么多年的感觉做的一,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建设,以前一直处于很弱的位置,后来层次高上去过,有一段我们看见国外的品牌的带着这些光环、这些附加价值来了的时候,我们有一段确实有一个高潮,可是后来就被价格战、炒作、自己的相互说坏话等等压下去了,我觉得从某些方面讲,从2000年初的最开始几年,我觉得好多中国企业都不再关心品牌的事情,虽然他们嘴上说的品牌很重要、品牌很重要,但是他们确实没有一个体系去做,他们确实没有真的拿品牌当一回事,或者他们个别的时候会拿品牌知名度当一回事,仅仅是这样,这些年又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变化。所以,回想一下,虽然在今天我们可以把品牌在市场中的表现,就像赛迪做的那样,按照这种品牌的能力,我们却把它划分以后,把品牌的生命力、品牌的领导力、品牌的创新力、品牌的忠诚力等等,但是实际上总的一个概念,这些企业真的拥有吗?这些企业是在理性地做这些事情吗?如果我们中国市场上大多数企业是在理性地做这些事情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
所以后来我们有一个总结,就在15年前我们刚开始研究品牌的时候,我们也刚开始为企业服务的时候,我们认为品牌营销是什么?品牌营销就是发新闻稿、品牌营销就是做广告、品牌营销就是搞公关、品牌营销就是做终端促销,总之是品牌的传播系统,但是搞了十年之后,我们发现已经远远不是这么一个状态了,我们认为第一我们真的有必要好好地看看自己的品牌能力到底在哪个方面?你的品牌个性是什么?你能够积淀下来的品牌文化是什么?你能够积淀下来的品牌能力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系统我们才可能考虑做一个品牌的战略规划,我相信很多中国企业,包括我们偶尔有走走穴,给人家做一个战略规划,他们都会锁在保险柜里,很满足、很放心地老板就回去睡着了,我终于有一个品牌战略了,从此这一套系统就会在他的保险柜里了,然后我们才可能有我们品牌理念的定位系统,我们才能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跟消费者沟通、跟所有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我们指政府、指金融机构、我们指股东、我们指媒体、我们指舆论,我们才指消费者。
然后我们还应该有一个品牌的监管组织系统,我说大多数中国企业在品牌战略上缺乏理性,也有一些人跟我争论,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说媒体最方便了解你们,你们管品牌传播的是哪个部门?五花八门,有公关部、有传播部、有广告部、有宣传部,还有办公室,不同类型的企业会有不同的部门,很少我看到有几个企业有品牌管理中心,真正有品牌管理中心的是按照品牌战略管理的职能去设置的?这是最简单的一个问题,企业从一把手开始就很少有人最终以去管品牌的问题,很显然不可能实现品牌的战略。然后接下来有了品牌的战略监管,才有品牌的危机管理体系,就是品牌的突发事件管理能力,这是很重要的,我们认为一个品牌的建立需要长期的投入,但是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我们看过太多一次危机损失了大量的品牌价值,损失了大量的品牌竞争力,所以我们说很多的中国企业如果你没有能力去建立一个突发事件品牌危机的预警或者保护系统的话,我建议不要投太多的钱去做品牌,因为你价值可能会将来流失很快,投入回报很不相称,所以我们搞了十年以后我们发现,如果没有这些体系,我们去谈品牌营销传播系统的话,我们看起来就是不够理性,我们看起来就不是一个按照人家已经积累了几百年的按照品牌战略系统去做品牌的样子。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