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2011-1-31 20:47:15
人家说的有道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7 11:17:08
偶以为神马都是浮云,不读书害死人啊。首先,要知道管理学学科发展史,缘起泰勒解决了那个时代企业里很无奈的一个问题--“磨洋工”。其次,要知道管理思想史,始终唯一的中心环节就是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最后,要知道科学研究方法论,当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丰满起来后,研究分工,也就是专业化是一个必然趋势。现在管理学科开会议一定要分组,不然的话就是“鸡同鸭讲”了。让一个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去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让一个人力资源老师讲市场营销是一回事。看看麦肯锡咨询团队工作模式,就知道管理学中“十八般兵器”无所不精的“大侠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7 20:41:56
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15 10:14:10
理论有“好”有“坏”,实践有“先进”有“落后”。  不愧为500强  太精辟了  这不只是理论和实践的博弈  也是学习和工作的博弈   一个字  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4 15:55:07
不做评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5 14:23:25
有一定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 17:30:26
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5 18:56:52
难懂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6 22:35:23
还是搞理论学习的学生的观点。一类在研究武术理论,一类在真实环境下肉搏竞技。是有关系的,太具体的关系,谈不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0 09:17:33
这篇文章写的很深刻 我在大一的时候 也曾经一度怀疑 为什么一定要学管理学 这个不是实践之后才能学习么 当时学的也挺费力 现在觉得醍醐灌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5 10:19:06
见仁见智,不可一概而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 03:46:40
文章说“先有先进的实践,才有总结先进的好理论”,这种观点极端了。比如你怎么能够断定,一次先进的实践背后,该实践者不是先经过的理论创新和思考,再深思熟虑后才去实践?附:人大经济论坛《管理学研究者是“废物”,管理知识是“垃圾”??》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99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 04:04:09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3 10:55:38

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7 22:53:07
张玉利的这篇文章,我也看过。是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9 12:41:42
看看大家的观点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0 10:31:55
确实如此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4 10:18:59
只会用奖励和惩罚能做好管理,但是不是好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0 13:10:08
没有工作过去学习管理知识,很多管理的理论知识没有体验,研究内容与公司里的管理是脱节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12 13:22:39
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什么人运用,这样太武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12 13:59:21
有点儿意思 mark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14 02:10:3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2 22:33:5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 17:33:50
研究往往是在问题出现后,而问题又随着各种环境的变化在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20 08:50:53
管理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21 13:22:58
总体而言,确实存在不少这种学术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情况,国内的信用环境等本身没有建立起来,企业也不敢将内部资料给予研究者使用,而研究者也缺乏真实的一手数据,这样的脱节在所难免。目前情况下只能是那些两栖企业管理研究者或者横握企业人脉资源的研究者容易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的。不过,随着国内企业大学的新起和国内信用环境逐步建立,这种现象也会有所减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30 06:11:43
謝謝分享 獲益良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