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30039 116
2008-11-30

记得07年7月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召开的战略学研讨会上,许多学者对“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终没有结论。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观点是:“好的理论永远是有用的”。但悲观的气氛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管理学者是“废物”吗,实践者需要理论吗?这些已经成名的大师为什么还在这个基本的问题上打转转,且没有一致的答案?

 最近看了南开张玉利教授的文章《管理学术界与企业界脱节的问题分析》,颇受启发。实际上,管理知识和管理实践是脱节的,存在着几个原因:首先,管理学者和管理实践者思考管理问题的视角不一样,管理学者爱问“为什么”,而实践者关注“怎么办”;其次,理论有好有坏,实践有高有低,它们之间往往出现不匹配的情况,好的理论之所以是“好的”,就是因为它是对好的实践的总结,总是会有市场的;第三,理论与实践之间有一个良性循环,有一个恶性循环,关键是看你的研究进入哪个循环。

 首先,学者与实践者的关注点是有差别的,这是造成“脱节”发生的直接原因。管理学者研究的是普适性的问题,实践者关注的是具体问题;管理学者经常问“为什么”,实践者经常问“怎么办”。似乎两者永远存在着矛盾。其实,管理学者的“为什么”应该是问给那些进行了最佳实践的成功企业的;实践者的“怎么办”则应该是问给自己的,实践永远都得通过决断、整合资源、采取行动的步骤去验证判断。学者的理论仅是一个参考,因为先进理论与落后实践之间的差距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弥补。

 其次,好的理论与落后实践之间是不匹配的,差的理论与所有的实践都不匹配,这是脱节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对于研究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寻求管理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什么是科学问题?首先,科学问题是深刻的,能够揭示管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其次,科学问题是具体的,是在某些客观约束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失去了对约束条件的理解就无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具体的问题;第三,科学问题是可操作的问题,它能够通过研究者从各个学科借鉴来的科学方法加以验证。如果能够找到在先进管理实践中的科学问题,那么就可能产生理论创新,形成好的理论,反之如果理论问题本身就是不科学的,那么无论如何都会与实践脱节。

 对于管理知识的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寻求自身实践活动与先进管理实践活动之间的差距,并探索改进的路径。对于有工作经验的学习者来说,当他接触到一个理论或者一个案例时,往往会将自己经历的情境与理论和案例中描述的情境相对比,从而找到差距,获得灵感。但能否将这些灵感落实到提升自身企业的实践活动上来则并非理论和认识本身能够解决的。因为执行的结果是由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而最终决定的。理论本身只是对管理决策提供了一种参考,它能够使决策者发现不同的解决途径。

 第三,管理知识的积累存在着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在良性循环中的学者终成大器,在恶性循环中的学者终将变成“废物”,这是解决脱节问题的突破口。如果管理学知识的开拓者研究的是管理学中的科学问题,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总结出先进管理实践中的规律;如果管理学知识的消费者思考着所学内容与自身已有实践活动的差异,找到可以改进实践活动的路径,那么他们就能够从学习中获益。反之,如果研究问题是肤浅的、常识性的、宽泛的、不可操作的,那么即使有理论也不会对实践产生什么影响,这样理论的诞生还会玷污管理学术的名声。

 总之,理论有“好”有“坏”,实践有“先进”有“落后”。好理论是通过研究先进实践中的科学问题诞生的,落后的实践是通过抛弃坏理论得以改善的。先有“先进的”实践,然后有总结先进实践的“好理论”,然后由“落后”的实践者学习“好理论”,先进的实践者澄清“好理论”抛弃库存的“坏理论”,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实现整个管理学知识的循环更新。因此,好的理论是有用的,好的理论能够给实践者带来启发,因为好的理论研究的正是先进管理实践中的疑点,落后管理实践中的难点和盲点。

  能够提供价值的理论永远都是稀缺的,不能够提供价值的理论永远都是脱节的。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已休已,研究先进管理实践中的真问题,“脱节”就永远不会出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1-30 09:11:00
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30 16:37:00
文章加精并不是因为该文达到精华的水平,而是因为支持原创,支持讨论,尤其是管理类原创和讨论。看到该文在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站上也加精了,但要说明的是,你没有重视和解决“管理理论如何与实践匹配问题”,即任何理论都有适用场合和支持条件的。根据实践选择理论,并变通按实际情况调节步骤有效执行,强调管理协调的有效性,才是正道。

比如相对论在指导常规现实世界中没有什么用处,但你不能就断定相对论没有用,或常规的现实世界是落后的。反之亦然。比如平衡计分卡用在大企业上或许有效,但如用在小企业上,只会将小企业搞死。

还有,打个不确当的比喻,管理学研究是“基础”科学问题,管理学实践是“应用”科学问题,“基础”与“应用”之间永远存在时间差和适用差,同样存在如理工类科学的“理论——实验室——中试——量产”问题,幻想从“理论”直接到“量产”,这本来就是管理学术研究者的浮燥。

最后,欢迎将更多的原创作品与大家他们分享与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30 17:57:00
我感觉管理学科中理论往往是落后实践的,作者说研究“先进实践”后才会产生理论创新,我对此深表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30 18:38:00

对于管理知识的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寻求自身实践活动与先进管理实践活动之间的差距,并探索改进的路径。
“基础”与“应用”之间永远存在时间差和适用差

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30 21:23:00
“能够提供价值的理论永远都是稀缺的,不能够提供价值的理论永远都是脱节的。”理论无所谓有用无用,主要是看所处的环境!很多以前看似垃圾,现在变成宝贝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