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看来,知识产权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浓烈的学术气息,“高冷”的专家做派,于无形间传递着神圣不容侵犯,高贵不可亵渎的特权讯息。其实不然,知识产权的条条款款固然晦涩难懂,但关乎其中的商业行为确是屡见不鲜。所以,我眼中的知识产权并不是“霸道总裁”,而是“亲民暖男”。
通过超凡知识产权公司,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乎知识产权的基本常识和基础理论。而正是这些看似简明扼要,毫无破绽的文本定义却在浩瀚商海中扮演着匡扶正义,力挽狂澜的正义之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小编就自己对知识产权的粗浅理解整理如下,不为传道授业,指点迷津,只为扩大影响,树立意识。
第一:知识产权是什么?
简言之,知识产权是人们因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专有特权。依此定义,我们可以推断出以下结论:1、知识产权是人们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而并不是先天存在或自然生长的。2、知识产权受到相关司法和行政保护。3、一旦知识产权归属关系成立,相关知识产权就是当事人的专有特权,神圣不容他人侵犯!
第二:知识产权的个性化特点?
首先,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四大个性化特点。无形性即知识产权区别于一切有形财产,是基于人们的智力劳动成果和经营管理经验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特点。专有性不难理解,类比于其他所有权,知识产权具有更强的“排他性”和“独占性”,也就是说,对任何一项智力成果,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知识产权并存。另外,知识产权为权利人独占,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智力成果。因为所有法律效力都有地域限制,所以知识产权亦如此,超越保护区域则失去权力效力。为了公平公正,各项权利保护都有时间限制,而具体期限则根据知识产权的类别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发明专利是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是10年,而商标保护时间则根据权利人的使用需求可以灵活续展。
第三:知识产权的主要项目?
脑力劳动成果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而创造的财富,他可以转化为科技成果。目前我们接触比较多的知识产权就是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但是知识产权远不止以上类别。总的来说,知识产权可分为三大类别:工业产权,著作权,其他(中国特色分类)。其中,工业产权分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分为:文学、艺术作品,演出、录音、录像、广播作品,技术绘图、制图,计算机软件归属于著作权哦;其他则指:商业秘密,制止不正当竞争,植物新品种等等。所以当您遇到只是产权问题又难以甄别的时候,不妨就知识产权定义分门别类比对项目,避免走弯路,做无用功。
虽然知识产权的占有、使用在新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收益,但究其根本,企业还是应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能丰富内在,真正做强做大。创新是企业和名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蓬勃经济,振兴名族的必经之路。反言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鼓励创新,所以不妨认为保护知识产权是也是促进经济转型的必要手段。
我国知识产权法起步较晚,应该说是一直处于不断学习和修正的状态,自从1982年我国第一部专利法问世以来,到现在一共修订了三次,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又在向社会各界征集专利法修改意见,预测不久的将来又要进行一次修订,这也正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去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知识产权法院诞生和今年上海市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都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既表达了我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也呼吁人们对知识产权的觉醒。本来的世界是科技竞争大于劳动竞争的时代,而知识产权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与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