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我来看看~
我认为还是因人而异:可塑之才可以用,一时热情高能力低,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能够持之以恒的保持适度的热情,并且能力不断增强,学习力强、适应力强的人才是真正可用可塑之才。否则,空有一时的热情,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恒心,或者智商捉急,做事有力无心,不能吃一堑长一智,终究热情耗尽后,积累的是满心的负能量,好心办坏事,拖累集体。
"热情高与能力低"本身就分2种情况:一种是对事情知之甚少,不知天高地厚的盲目热情,这种热情很可能只是一时的激情,又没有相应的能力匹配,因此冒险使用这种人,如果他分担的任务有一定重要性,或者是一个不能不办好的环节,而他搞砸了,半途而废,那么使用这种人就是饮鸩止渴.另一种是对事情的难易程度和相应的胜任力有所评估,暂时能力低但有热情,这种人实际上是潜力股,他明白并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通过努力尽快获得相应能力办成事情,因此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热情,只是目前缺乏业绩和"武器"证明自己的实力.能采用这样的"千里马""黑马",用人者就是"伯乐".
其实这个讨论最主要说明:任何时候的选才用人,都没有绝对的标准,大多数情况下的"人才"或者职场人,开始都是一块"毛坯"或者"璞玉",精明的管理者用人,自己绝不能心浮气躁,能够因势利导,做一个塑型之器或雕琢高手,毛坯与璞玉可否被打造,试试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