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 数据分析与数据科学 数据分析师(CDA)专版
1885 1
2015-09-25
DA.jpg

导读:社会化(众包)模式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模式。直白点说,某公司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可以在上面发布需求,另一部分人可以在上面接单。例如拼车、上门美甲。招募合适的人来提供服务(找到想要的接单人)便是平台方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每天一个数据分析师”第二期采访对象是Ailsa,也是我们采访的第一位软妹子数据分析师,在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做运营业务数据分析师,她热爱阅读与新知,数据分析在她心里就是艺术。


DA:您是如何入行的?

Ailsa:在第一份工作初期就接触大量统计工作,后期又系统学习了统计知识。


DA:您的工作经历,目前的工作职责(做哪块),工作中曾做过的数据分析实例,以及您的职业规划?

Ailsa:我曾先后就职于新浪乐居、tom无线及某知名国有企业,现就职于一家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主要做活动、产品的运营及数据分析工作,在数据里发现影响运营的问题,及时解决。职业规划上希望能继续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商业分析、数据实现、运营等工作。


DA:能否给我们讲讲您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背景成因?

Ailsa:困难之一就是招募社会化(众包)服务人员,对创业公司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公司管理者自然希望能够招纳优秀人员,但碍于公司平台规模,人自然难找。


DA: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能不能给同行们分享下思路

Ailsa:一方面,制定人员培养计划发布在各招聘平台。

另一方面对现有人员信息进行提取:通过聚类分析现有优秀人员的年龄、职业和收入,将这些人员的年龄分为20岁以下、21-30岁、30-35岁等6组数据;职业则分为白领、自由职业者等8个类型;收入上分为1000元以下、1001-3000元、3001-5000元等6组数据;最后用条形图进行排名,分析出年龄最多组、职业最多组、收入最多组,提取该组人员接单数据。

根据提取出的数据,按二八法则,提取出 20%的优秀人员来带动跟他们类似的人群,这样就有效地控制了新入人员的质量。同时为了增强拉动的效果,给予了推荐奖励,最终促使公司成功招募到大量服务人员。


DA:这个解决方案真是非常有创造性,相信给很多读者以启发。限于篇幅和时间,本次访谈暂告一段落。需要和Ailsa进一步沟通交流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直接留言提问。另外,您能推荐几本专业书籍、网站、微信公众账号吗?

Ailsa:书的话推荐《统计学》、《统计陷阱》、《数据之美》等,既打牢基础又引发兴趣。

网站就推荐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知网和d3,这些都是既全面又权威的平台。公众号有: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CDA数据分析师、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等


DA:平时工作之余都做些什么呢?有什么特长爱好呢?

Ailsa:我的爱好是阅读、游泳,不忙的时候也画一些油画。


DA:又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文艺青年呀!

Ailsa:哈哈,谢谢。


DA:最后,方便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交流吗?(建议大家直接在后台提问,我们会统一整理并反馈给被访者,这样彼此都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Ailsa:QQ306293154


DA:谢谢您。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再会。


后记:这是“每天一个数据分析师”的第二期采访,我们依旧在探索中前行,期待大家多提意见、我们计划每天采访一个数据分析师(覆盖各行各业),听TA在从业路上的故事,讲TA在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采取的解决方案。欢迎大家踊跃推荐或者自荐。联系我们请直接在微信留言或发邮件到:adaaday@pinggu.org


简介:我们是人大经济论坛CDA培训旗下的公众账号“每天一个数据分析师“,旨在通过采访数据分析师来讲述数据分析在各行业应用情况或其他重要问题,藉此展示分析师自身水平和风采,打造个人品牌,助力升职加薪和求职。同时也让社会公众了解数据分析师这个群体。每一篇头条专访将会给您带来大量关注,这是为您精心打造的炫丽舞台,请善用这个共同的平台。


DA二维码.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9-22 15:56:13
这种是好文章。

数据分析的实践案例是最宝贵的。应该多采访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