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经济学人》对合肥的这一定位,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合肥速度”的惊人之举。当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等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的时候,以科技进步推动的“自主创新”正在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当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等一张张名片亮相而出时,展示的是这座城市“转型升级”的决心和气魄。  目前,合肥拥有高等院校60多所、各类研发机构959家、各类科技人员60多万人。
  “十二五”以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443户增长到828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620亿元增加到1136.3亿元,年均增长16.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53.4%,占全省33.8%。
  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57%、40%,分别达到12929件和1891件,占全省25.9%、36.5%;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5.9%,占GDP比重达到3.1%,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
  企业主体地位大幅提升,全市研发机构数、研发投入额、研发人员数、授权专利量中企业占比均由50%以上提高到70%以上。
  合肥市出台了“人才安居行动计划”,实施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医疗服务、子女就学保障等办法。
  建设院士工作站21家,博士后工作站56个,在肥工作院士总数达72名,引入国家各类“千人计划”专家159人。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制定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引进团队,面向全球对接高层次人才51个团队253人。
  设立创新贷、科技保险、专利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产品,着力撬动社会资本,完成首批科技金融支持企业179家115亿元,其中初创期企业创新贷28家、科技保险34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1家、3.7亿元。大力推进“规改股”、“股上市”,全市上市企业35家、居全国第8位,新三板、区域四板挂牌企业分别达27家、15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