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从工信部获悉,近日,广东省人民ZF正式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89号),以推动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快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
《实施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广东制造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优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立足市场需求,突出问题导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和主攻方向,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以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为重要抓手,强化工业基础,注重集成应用,坚持走“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道路,争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的“双中高”发展目标。
《实施意见》对四个产业18个重点领域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明确了建设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全面推进绿色制造、提升质量品牌和知识产权运用保护能力、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九大主要任务。
原文如下:
制造业是支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基础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推动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快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抓全球制造业格局重大调整和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省制造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优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立足市场需求,突出问题导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和主攻方向,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以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为重要抓手,强化工业基础,注重集成应用,坚持走“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道路,争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的“双中高”发展目标。
二、重点领域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突破新型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发展高性能通用及专用芯片,提升芯片设计制造能力。以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化、无害化为发展方向,增强电子元器件产品性价比和可靠性,促进自主配套。
2.信息通信设备。加快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等核心技术,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加快高端路由器、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研发,建立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扩大应用规模。
3.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推进云操作系统、工业控制实时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研发和应用,重点突破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完善集成标准,建设安全测评体系,开发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自主工业软件。
4.新型平板显示。突破低温多晶硅、氧化物背板工艺大规模生产技术,提升85代以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面板和45代以上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生产能力与工艺水平,发展配套有机发光材料、靶材、偏光片、驱动芯片、光刻设备与检测设备。
(二)先进装备制造业。
1.智能制造装备。推进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等智能装置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高精密数控机床、工作母机等重大设备和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工厂,提升重大智能成套装备集成水平。
2.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大型港口工程装备、深水机器人等先进装备,建设大型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特种船舶、高端游艇和船用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
3.轨道交通装备。依托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关键系统零部件,提升装备自主化能力。研究开发磁悬浮、真空管道等超高速轨道交通技术及相关装备。加快延伸产业链,提高整车配套和生产能力。
4.节能环保装备。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开发城市垃圾智能分选和处理成套装备、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成套装备以及污染检测和远程诊断、光伏中央空调等高端节能环保装备。
5.通用航空装备。加强航空关键技术研发,发展通用飞机、水上飞机、无人机、特种飞行器、轻型直升机、机场空管导航监视装备和机场地勤设备,开发地效飞行器、通用航空发动机等高端航空装备。
6.新能源装备。推进下一代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风电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突破新型传感测量、通讯信息、电能质量控制、决策支持、超导、分布式电源柔性接入技术等智能电网先进技术,发展核电装备、10兆瓦级以上风电和光伏发电技术装备。
7.汽车制造。重点发展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和专用车,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等前沿技术,延伸发展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形成与整车生产能力相匹配的系统配套能力。
8.卫星应用。发展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三大领域,拓展卫星在应急救灾、气象监测、通用航空、智能交通、物联网等领域应用,开发北斗卫星空间基准授时、高分辨率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及应用、空间信息三维显示等技术装备。
(三)新材料产业。
1.高性能复合材料。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双金属及多金属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性能生物基复合材料;加快发展新型工程塑料与塑料合金、高性能合成树脂、新型阻燃改性塑料等高分子复合材料。
2.特种功能材料。加快发展特种功能焊接、喷涂、密封材料,以及相关超导材料、智能材料与超材料;重点发展传感材料、非晶纳米晶合金材料、能量转换和储能材料、环保型可降解塑料、低碳型和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等。
3.稀土与纳米材料。加快发展稀土磁性材料及其制品、稀土功能助剂等高性能稀土材料;大力发展纳米粉体材料、纳米硬质合金材料、纳米膜材料等新型纳米材料。
(四)生物医药产业。
1.蛋白类生物药。推进干细胞大规模扩增、分离和鉴定、干细胞定向分化与筛选、成体干细胞规模化生产与质量控制、干细胞临床应用效果与安全评价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重组蛋白药物大品种、抗体药物和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重组疫苗等新型疫苗。
2.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重点发展彩色超声成像设备、磁共振成像系统、核医学影像设备等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培育发展肿瘤治疗设备、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装置、血液净化设备等高端治疗设备;加快发展全自动生化检测设备、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体外诊断设备。
3.特色南药。重点发展岭南道地药材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中药新药品种,推进名优中成药品种的二次开发,推进中药饮片生产及质量控制标准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中药饮片先进生产工艺。
来源:中商情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