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美国学者斯蒂芬·罗斯在《经济理论杂志》上发表了经典论文“资本资产定价的套利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资产定价模型,此即套利定价理论(APT理论)。套利定价理论用套利概念定义均衡,不需要市场组合的存在性,而且所需的假设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更少、更合理。套利定价理论认为,套利行为是现代有效率市场(即市场均衡价格)形成的一个决定因素。如果市场未达到均衡状态的话,市场上就会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并且用多个因素来解释风险资产收益,并根据无套利原则,得到风险资产均衡收益与多个因素之间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 而前面的CAPM模型预测所有证券的收益率都与唯一的公共因子(市场证券组合)的收益率存在着线性关系。
意义
套利定价理论导出了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似的一种市场关系。套利定价理论以收益率形成过程的多因子模型为基础,认为证券收益率与一组因子线性相关,这组因子代表证券收益率的一些基本因素。事实上,当收益率通过单一因子(市场组合)形成时,将会发现套利定价理论形成了一种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同的关系。因此,套利定价理论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广义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方法,来理解市场中的风险与收益率间的均衡关系。套利定价理论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因素
套利定价理论的出发点是假设证券的回报率与未知数量的未知因素相联系。
因素模型是一种统计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是利用因素模型来描述资产价格的决定因素和均衡价格的形成机理的。这在套利定价理论的假设条件和套利定价理论中都清楚的体现出来。
线性多因素模型的一般表达为:
(1)r = a + B * F+ ε
其中:
代表N种资产收益率组成的列向量.
代表K种因素组成的列向量
是常数组成列向量
是因素j对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程度,称为灵敏度(sensitivity)/因素负荷(factor loading). 组成灵敏度矩阵.
是随机误差列组成的列向量.并要求:
(2)
定义:对于一个有N个资产,K种因素的市场,如果存在一个证券组合,使得该证券组合对某个因素有着单位灵敏度,而对其他因素有着零灵敏度. 那么该证券组合被称为纯因素证券组合.
rf是无风险收益率,λ每单位灵敏度的某因素的预期收益溢价.
纯因素证券组合不只一种,那么这些不同的证券组合,是否会产生同样的期望收益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涉及到无套利均衡。
二、无套利均衡(no arbitrage equilibrium)
套利和无套利是现代金融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定义: 套利机会(ArbitrageOpportunity)
存在一个交易策略,满足以下4个条件:
1)不需要任何投入,自我融资(self-financing)
2)对所有因素风险完全免疫
3)对所有非因素风险完全免疫
4)当资产数目足够多时,期末可以获得无风险收益
无套利原理:在市场均衡时刻,不存在任何套利机会.
无套利原理已经成为了现代金融学的基本假设,今后的微观金融学笔记将会反复讨论这个概念.
差异性
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样,套利定价理论假设:
1.投资者有相同的投资理念;
2.投资者是回避风险的,并且要效用最大化;
3.市场是完全的。
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同的是,套利定价理论没有以下假设:
1.单一投资期;
2.不存在税收;
3.投资者能以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
4.投资者以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为基础选择投资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