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5084 1
2015-10-08

第一编  政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主义哲学的定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马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统一起来,并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 列宁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物质的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与静止 运动: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唯物主义辩证法

静止: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形而上学认为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3.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4.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社会变革   

三、世界的普遍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发展(偶然性[可能出现]+必然性[肯定出现]

旧事物               新事物             更新事物 →„„     质变                 新量变     „„ 肯定                 否定(新的肯定)      新的否定(否定之否定)→ „„

矛盾(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间对立统一关系)  同一性: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系统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关系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感觉、知觉、表象)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新实践 „„     (概念、判断、推理)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1.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 社会发展三因素:地理环境、人口条件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作用)     经济结构 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3. 人类社会结构 政治结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机关、政党及军队、警、法、监)     观念结构:不同步性、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相互影响、对社会反作用     相对独立性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要求的规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商品和货币   

具体劳动→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 商品:劳动二重性      抽象劳动→价值(表现形式:交换价值)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      

2.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   

二、资本和剩余价值      

1. 商品流通规律:商品——货币——商品(W G W)     

2. 资本的流通规律:货币——商品——货币(G W G, G=G+∆G)     劳动力成为商品剩余价值前提条件      价值  使用价值  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接受教育和培训所支出的费用      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者工作时间    延长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3. 资本的分类  不变资本c: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    可变资本v: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三、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循环     

1. 资本的积累      1)简单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2)扩大再生产: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3)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

2. 资本的循环      

生产阶段    A(劳动力)    G——W      „„P„„W’——G    m    购买阶段     销售阶段

四、垄断资本的经济实质和特征  

1. 当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便会从自由竞争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垄断,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最深厚的基础。   

垄断组织在经济中起决定作用     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2. 垄断资本主义特征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国家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总资本家”   

资本本身已高度社会化  

3. 当代资本主义特征

资本已全面地国际化     

国家对国际经济生活进行共同的干预产生了国经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国家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剥削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客观物质条件——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

2. 科学社创立的政治条件——19C30-40s,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3. 科社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C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 科社的诞生标志——1848年,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1. 代表人物——列宁           

2. 标志:1917年10月,俄国的十月革命

三、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  

1. 1949年底,南斯拉夫“自治的社会主义”道路            

2. 20C50s,东欧国家相继开始改革  

3. 1991年8月,苏联共党垮台         

4. 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0-9 09:29:37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