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结构的特点_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
内部控制结构的特点
与以往相比,内部控制结构从内容和范围上有所扩大,不但涉及会计控制,而且也包含了更多管理控制的内容,其显著特点就是将“内部控制环境”这一总括性的要素纳入其中,强调包括管理人员对内控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等控制环境的重要作用,认为这些环境因素是实现控制目标的环境保证,要求审计师在评估控制风险时除关注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外,应对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进行评价,这与1953年审计师“可以只评价会计控制而可以不评价管理控制”的提法大相径庭。从“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到“内部控制结构”,使得内部控制不但在范围和内容方面得到了扩大,更重要的是,与政策和程序组成为有三个构成要素的“结构”,实现了内部控制由零散到系统的转变和发展。这种转变也表明了内部控制开始从审计技术导向向企业管理导向的一种趋同。
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
①控制环境
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结构;董事会及其所属委员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发挥的职能;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包括经营计划、预算、预测、利润计划、责任会计和内部审计;人事工作方针及影响奉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例如由银行指定代理人的检查等。
②会计系统
会计系统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登记和编报的方法,明确各项资产和负债的经营管理责任。健全的会计系统应实现下列目标:鉴定和登记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对各项经济业务按时进行适当分类,作为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将各项经济业务按适当的货币价值计价,以便列入会计报表;,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以便按照会计期间进行记录;在会计报表中恰当地表述经济业务以及对有关内容进行揭示。
③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指管理当局所制定的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目的的方针和程序。它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的批准授权;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分工,防止有关人员对正常业务图谋不轨和隐藏错弊。职责分工包括:指派不同人员分别承担批准业务、记录业务和保管财产的职责;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对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和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