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涛自卷 发表于 2015-10-21 19:11 
马克思的经济类作品行文表达实在太差,与他的共产党宣言这些煽情文字水平相距甚远,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因 ...
第一句,最低限度或最小限度是同义反复,没必要啰嗦两次,用一个就行。第二句,劳动力的承担者就是劳动者,有必要用短语吗?“即人”又是同义反复,啰嗦两次,用“劳动者”一次代替就行。第二句和第三句,得不到就不能更新他的生命过程与也就是维持身体所必不可少再次同义反复,又啰嗦两遍,而且表达极其繁琐,语句拖沓。第四句是个病句,假如劳动力的价格降到这个最低限度,那就降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问题出在后半句,是什么降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没有说明。
1,原文是外文,有外文的习惯。但是翻译的时候,又不能意译。
2,马克思需要强调一些节点、重点。以汉语来说,他的脸色阴暗,走了,与,脸色阴暗的他走了,就是有所不同的。你这种没文化的土包子懂啥。
3,马克思需要考虑工人阶级的文化水平。工人阶级文化不高,常年劳作头脑简单,粗放。你不说,不点明,他怎么能知道呢?
4,马克思的理论体系,是全新的,平地而起。因此也必然“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