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80 4
2015-10-15

9月份的CPI数据已经公布,CPI同比增长1.6%,而8月份的CPI是同比增长2%,环比负增长,也就是说物价提振乏力,经济萎靡。一时间,各位经济学家、专家、分析师等又在建议,为了摆脱通缩,刺激经济增长,中国需要继续宽松货币,以提振CPI,这都是一派胡言,荒唐得很,不学无术的经济学家、专家、分析师等误国误民。

1、这个时候继续宽松货币,只会导致通缩进一步加剧,原因是中国当前的问题是严重产能过剩,而增加货币投放,会导致产能更加过剩,会进一步压低PPI指数,最终传导到CPI,导致CPI继续走低。

2、大家来看另一个数据,中国的PPI已经连续43个月负增长,原因就在于产能严重过剩。

3、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因此宽松货币,加大货币投放,投放的货币主要进入投资领域,因此会进一步加大投资领域的产能过剩。

4、造成现在通缩的原因,是供给过剩,而供给过剩又是产能过剩造成的,而产能过剩又是投资过剩造成,投资过剩又是货币投放过剩造成的。因此要斩断这个恶性循环的链条,就需要在货币投放上收紧,而不是加大。

5、中国要摆脱通缩,不应当加大货币供给,而应当使货币流动速度加快,那么货币的投放方向应当是消费,而非投资,宁愿印钞发给民众消费,都不能印钞投向产能过剩的领域。

中国必须要经历一段非常痛苦的时期,就是咬紧牙关,坚持不放松货币,不降息,不降准,不刺激经济,只有这样,才能清理掉过剩的产能,中国经济才能浴火重生,尽管短期会痛苦。

货币过去是一门冷门学科,懂经济的未必懂货币,或者一知半解,没有从本质上去理解货币。我们读大学时,货币还是一门非常冷的学科,几乎没人研究。现在这几年才刚刚热一点,但是绝大部分人是雾里看花的,包括这些经济学家、专家、分析师,如果听他们的,中国经济就完蛋了。

接下来如果中国进行降息、降准、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等,如果采取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只会导致通缩加剧,只会导致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恶化。

来自公号:风雨下黄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0-15 10:10:13
其实目前的问题很清晰,即需求相对于供应严重疲弱,或者说产能过剩,人们之前的“动物精神”制造了过多的本不需要的产能,而又如收入一样,产能的去化也存在着“棘轮效应”,上去容易下来难,究竟是选择咬牙挺住一次性阵痛,还是“温水煮青蛙”慢慢熬,是当下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可是,“人性的弱点”会使绝大多数人选择眼下疼痛感较轻的后一种方式,所以预计“撒钱”还将继续,只是这些钱不会渗入到产生有效回报的地方去,因为供给本已太多。其实,本可以有另一种看似慢却有效的方式来修正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背离,即大面积减税,释放需求侧,但“人性的弱点”同样会使决策者将此方案束之高阁。一方面是M2巨大堰塞湖,一方面是等待腐烂的过剩产能,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开动脑筋思索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5 10:11:34
热烈欢迎国家给广大草根分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5 10:23:04
如若金融机构能够守住风险底线,不在信贷侧放水,则央行“放水”不会达到预期目的,即使窗口指导,也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标的而无功而返,为放水而放水,盲目选择投资标的将会制造新的产能过剩,不但不会缓解反而会加重经济失衡;若金融机构置风险于不顾,那么金融危机恐不可避免;若通过财政刺激,上马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则原有的地融平台或将死灰复燃,而过去两年的政策走向已经告诉了我们,打鸡血不可持续,to be or not to be,是个头疼的问题。
看来,继续刺激的方式已经是“此路不通”了,但“人性的弱点”却在强势鼓动着一次又一次与困难的妥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迷途知返回头是岸,凤凰尚且需要涅槃才能新生,难道我们就真的顶不住阵痛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5 13:00:44
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