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调研 京津冀协同框架下大数据产业差异互补发展研究
四、推进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差异互补发展的对策建议
1. 京津冀合作构建差异互补的大数据产业链
大数据产业涉及领域广泛,涉及内容细致繁杂,所需存储空间庞大,数据搜集涉及多个部门,仅靠一个省市构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且根据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大数据产业建设基础条件上各有优劣,单一的地区可能在基础设施、研发能力、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许多方面受到制约。因此,不如充分运用三地现有优势,设计适合三地发展并能实现合作共赢的产业规划,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导下,共同构建京津冀大数据产业链,让三地在产业链上的布局分配及侧重点上有所差别。取长补短,差异性、互补性发展。
2. 建立统一共享的大数据平台
数据的搜集是大数据产业链的开端,也是数据挖掘、分析的必备前提,充足全面的数据可以使数据的分析更加客观准确,得出的结论更具参考价值。目前三地的政府、产业界、互联网站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产,但由于受观念制约,或对数据资源的获取能力和整合能力不足,许多数据并不能完全实现共享,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大量数据资源的浪费。因而建议京津冀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及数据库,让三地数据实现互传共享,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数据价值,提高数据利用率,创造出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3. 建议在北京建立大数据技术研发中心及应用中心,侧重于大数据的研发及应用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提升的高新技术作为支撑,特别是面对目前国内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急需具备软件开发能力的软件企业及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力量。根据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北京的软件产业发展最快,软件企业最多,软件业务的收入也最高。而且,北京还有相对于其他两个地区更为雄厚的技术研发基础,因此建议在北京建立大数据研发中心,负责大数据新技术的研发。另外,鉴于北京信息产业整体发展领先于其他两地,且北京又是许多国内外大企业总部的集聚地,因此建议将大数据应用中心设于北京,以期将经过挖掘与处理的数据更好地投入应用。
4. 建议在天津建立相关设备生产基地和云计算中心,侧重于相关设备生产及数据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知,天津的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和集成电路设计收入都高于其他两个地区,而嵌入式系统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它在物联网中承担着分析、管理、处置信息的核心作用。物联网产业也是天津着力发展的产业之一,而且天津的云端服务器、存储器、路由器生产也位居国内先进水平。因此建议在天津建立物联网与云计算设备生产基地,为大数据产业提供硬件支撑。
在天津建立云计算中心,则是依托天津滨海新区云计算产业基地,以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为基础,借力“天河一号”应用平台,结合计算性能达到百万亿次的天河.天腾系统;包含128个Intel-EX5675 CPU的天河.天翔系统;包含24个节点共计96个CPU的天河.天驰系统,提供高质量、高性能的计算与分析服务。
5. 建议在河北建立云存储基地,侧重于数据搜集及存储服务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河北相对于其他两个城市,具有土地资源及人力资源成本优势。而大数据的存储中心恰恰由于受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制约而不适合建在中心城市,但又由于招商及维护等方面原因不宜离中心城市过远。因而河北便可充分利用它毗邻京津的地域优势,建立云存储基地,侧重于大数据的搜集及存储服务。
但也应注意,由于河北省下设多个城市,城市之间可能会因为总体规划不明确而出现城市大数据产业规划雷同,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地甚至会出现恶性竞争。这就需要省内统一规划大数据产业布局,结合各地优质资源集中谋划,在全省内形成协作互利的大数据存储网络。
为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大数据分析人才,
人大经济论坛特邀业界名师开设CDA数据分析师培训课程
详情点击链接了解:
CDA大数据分析培训:http://cda.pinggu.org/bigdata.html
CDA大数据分析就业班:http://cda.pinggu.org/bigdata-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