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65年,原联邦德国柏林技术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亚琛技术大学第一物理学院院长威廉·富克斯发表《国力方程》,开启了对“综合国力”进行定量评估的先河。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曾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国务院情报与研究司司长的R•S•克莱因陆续发表了《世界权力的评估》、《1977年世界权力的评估》以及《80年代世界权力趋势及美国外交政策》等著作,这些著作迅速在台湾被译成中文出版,80年代这些译作被引进大陆,“综合国力”研究在国内渐成显学。
“综合国力”综合些什么?《科学时报》首席评论员王中宇在他的《走出“综合国力”的迷雾》一文通过分析33项研究将“综合国力”的研究划分了两类:西方源于国家霸权,中国学者偏向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综合国力”没有明确的定义造成了不同的派别,引入的因素也就不同。生存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生存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服从逻辑斯蒂曲线。军事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本书提出的国力模型综合了生存与军事,即兼顾了西方和东方排除了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布局是我党理论研究的重大贡献,依此本书提出整体国力和新的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因素如何综合?“综合”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可用各种方法综合,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必须明确一种方法;而且“综合”难以定义。《走出“综合国力”的迷雾》一文对加权法提出了无法回避的准则:两个量能够相加,其前提是有相同的量纲,这意味着二者同质。繁多的因素通过加权法煮成了一锅粥,号曰“综合国力”。本模型用整体国力代替了“综合国力”,因为国家为一个系统,系统的功能、属性是子系统不具备的,不是子系统功能之加和,而是子系统功能之乘积(见《乘法》第7章:分工合作及系统论),乘法形成新质,将各子系统的功能乘在一起形成新的功能,体现出系统的整体性,体现因素间相互依赖关系。
在交流中王中宇对“综合国力”研究保留意见,因为寓言“鼠怕猫,猫怕狗,狗怕狼,狼怕虎,虎怕狮,狮怕象;然而象怕鼠----鼠能钻进象的耳朵,象无可奈何”,在社会中更广泛存在的是相生相克现象。这个寓言很符合综合国力问题。相生与分工合作为同一问题,因分工而相生;相克属竞争问题,相克各方又各有优缺点,弱者也有其长处,以其长处攻击强者弱点实现制衡,战争中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就是利用了这一点。而乘法可体现薄弱环节的作用,所以乘法模型部分解释了这个寓言提出的现象。相生、相克、制衡才得以共生。
体系的建立遵从了13个原则,以确保指标的唯一性进而确保模型的唯一性,以解决体系和模型多样性问题。但愿本书建立的模型能走出“综合国力”的迷雾。以十八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国梦、强国梦。
建立模型为《双休日TOUCH》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钱宏先生提议并受其倡导的共生思想影响,模型也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何玉兴博士和中国西部大开发首倡者宏观经济学家刘斌夫的肯定和支持,本书的概要于2013年作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要文发表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经济要参》第47期,我的同事苗爱军也提出了很多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